“鼻吸能量棒”在一些学生中流行,这种上课“防困神器”慎用!

稿源:​ 津云   编辑:白璐   2024-05-24 15:40

近日,市民尹女士在孩子的书包中,发现了一个黑色管状的东西,而且孩子时不时放到鼻下闻一闻,做出吸烟的动作。询问孩子后,尹女士得知这个黑色管状的东西叫“鼻吸能量棒”,在学生之间很流行,“学习犯困时吸一吸,能提神醒脑”。尹女士有些担心,提醒孩子这样不安全。但孩子却不以为然,反而说“用这个很时髦。”这种“鼻吸能量棒”到底是什么东西?是否安全?记者展开了调查。

·缺乏标准 分类不明

记者在本市随机找了几家文具店,询问是否有“鼻吸能量棒”。大部分商家都说没有,但在南开区西市大街附近一家文具店,商家从货架上找出一个类似唇膏的商品递给记者,并称就剩最后一个了。记者接过来观察了一番,看到产品介绍中写有品名:果味女孩鼻吸,主要成分有薄荷脑、樟脑、桉油、冰片等。用法是头晕、鼻塞时,将塑料内管紧密接触鼻孔一侧,用手指按压另一鼻孔,然后深吸气2-3次,可以缓解头晕、鼻塞,起到提神、醒脑作用。但上面并没有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生产标准等信息,依据标注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来看,这个“鼻吸”已经过期了。

记者登录几家电商平台,搜索“鼻吸能量棒”,可以看到大量相关的产品。从外观上看,有像唇膏的单孔棒,也有和打火机差不多大小的两孔棒,价格从几元钱到几十元不等。记者在一家电商平台上看到,有的产品销量达到几百万支。

记者随机翻看了几家产品,发现商家大多宣称“安全健康”“纯植物精油”,并标注时尚、潮流、黑科技等字眼。这类产品主要成分包括薄荷脑、冰片、桉树油、香精,不同香型的植物精油,有的含樟脑,有的则强调不含樟脑。还有一部分商品并没有介绍主要成分。

有的商家在页面介绍中提示儿童不可用,或需要在家长监督下使用,但大部分产品都在其标题描述中,使用了“上课打瞌睡防困神器”“学生学习用品”“学生能量棒”等关键词,有的产品描述中甚至使用了“中考学生上课防困神器”“高考神器提神醒脑”等字眼。

有的商家在商品介绍页面中,展示了“检验检测报告”。但记者仔细查看,发现这些检验报告的日期均为两三年前,已超过限用日期,判定依据为《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鼻吸能量棒”到底属于哪种类型的产品?在商品介绍页面上,这些产品有的类型标注为:风油精,有的类型则标注为:精华类,看不到任何执行标准、生产批号等信息。还有让人感到困惑的是,一些商品的标题中写有“非清凉油风油精”,下拉页面中的产品类型却写着“风油精”。

·长期使用或影响健康

孩子长期使用“鼻吸能量棒”,会不会影响健康?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杨相立说,临床上从未听说或使用过类似产品。长期使用这种产品肯定会有副作用,尤其是孩子觉得好玩,会把产品插入鼻腔里使用,造成鼻腔黏膜损伤,带来细菌感染等健康隐患。还可能有过敏风险。

天津市药物研究院专家李红珠则表示,如果这些产品成分透明,有质控措施,薄荷醇、桉树油等成分确实有提神醒脑的功效,偶尔使用不会影响身体。但如果成分不明,配比缺乏规范,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可能存在影响健康的风险。特别是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如果经常靠这些东西来提神,缺乏正常的休息,其实是与喝咖啡提神的原理一样,长期使用,违背自然规律,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别让孩子盲目使用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鼻吸能量棒”目前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和质控措施,且产品分类不明,既不属于药品、化妆品,也不是食品、玩具。在社交平台上早有博主关注到这一现象。一家测评自媒体检测了10款鼻吸能量棒样品,检测结果显示,10款产品均检测出了大量香精,有9款检测出了醛类物质,这9款样品中又有5款检测出了戊醛,戊醛可能是一种有致癌风险的物质,发视频呼吁“孩子们别碰。”

一些地方的公安部门官方账号发视频呼吁,对于人格三观尚未成熟的青少年,“鼻吸”的行为可能降低孩子们对毒品的防范心理,使他们更容易落入涉毒陷阱。提醒青少年不要盲目跟风,家长要提高警惕,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此类产品的危害性,并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

中国消费者协会也提醒家长和学生提高防范意识,慎用“鼻吸能量棒”,在学习劳累疲惫时,尽量通过健康科学的方式调整状态。(今晚报记者 刘波)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