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京津冀科技资源 天津融合三地“六链” 深化协同创新

稿源:​科技日报   编辑:白璐   2024-05-24 15:23

图为在位于廊坊三河市的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燕郊中心,联泰集群算力(三河)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对装配好的产品进行检验。新华社记者 单宇琦摄

“现在飞行场地离天津公司只有15分钟路程,每天能完成8个架次飞行测试。以前从北京总部开车2小时才能到大兴飞行场地,每天最多飞行4个架次。”5月19日,致导创新(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治国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这种“北京研发+天津生产测试”的工作模式,使测试效率提升约50%,同时减少公司成本压力。致导创新(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是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首批落户企业,其无人机航电产品由原先的3大系列6款产品增加到6大系列48款产品,覆盖了无人机使用的各种航电设备。

近日,又有16家优质科技企业集体签约落户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排头兵”,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充分链接京津冀科技创新资源,书写京津冀协同发展新篇章。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年来,天津市从强化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大力推进区域内科技成果转化等多方面,深化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加快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推动区域内科技成果转化

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内的一栋砖红色小楼中,青海央宗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玲欣喜地看着眼前的一切由图纸变成现实。

青海央宗药业是近期集体签约落户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16家企业之一,也是一家从事中藏药研发生产销售及医疗、康养、药材种植等多板块融合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总部在北京,目前已经在园区内注册成立天津央宗明医堂互联网医院有限公司和天津央宗明医堂诊所有限公司。”张玲说,未来公司将依托科技园互联网医疗产业聚集发展优势,围绕传统医药数字化转型,深耕数字医疗赛道。

据介绍,此次签约落户的企业覆盖智能科技、生命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和科技服务业等重点产业领域。

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办公室主任陈强表示,这16家企业将助力科技园产业补链、强链,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来此创新创业,为园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更多科技创新动能。

目前,科技园的企业总数已超5000家,税收超12亿元,为千余家北京科技成果提供应用场景支持。

为了推进区域内科技成果转化,天津市依托科技资源和制造业配套优势,聚力打造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积极探索“北京研发、天津转化”协作模式。同时,天津市加快天开高教科创园、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等协同创新载体建设。

天津市科技局局长朱玉兵在日前召开的“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天津市积极发挥市场化的科技服务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独特作用,通过政策支持和市场化机制,持续导入京冀地区的概念验证、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服务、成果孵化等方面的科创资源,强化科技服务业“大协同”。

目前,京津冀三地成果网实现融通汇聚,近9000项成果对天津市企业开放共享,2023年天津市吸纳来自北京的技术合同额152亿元,同比增长了84.7%。

集聚三地力量联合攻关

日前,首届超算互联网峰会暨国家超算互联网平台上线仪式在天津举办,国家超算互联网平台正式上线。

此次峰会的发起方是“先进计算处理器与算力网络创新联合体”,它由曙光公司联合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等19家京津企业、高校、院所组建。

该联合体聚焦通用芯片、算力,开展联合攻关。朱玉兵介绍,为强化关键技术攻关,2023年,天津市围绕12条重点产业链,组建了20家这样的创新联合体。其中,联合京、冀两地资源共建的联合体有16家。通过组建创新联合体,调动产学研各方面力量,开展跨区域、跨领域融合创新。

除了关键技术外,基础研究合作项目也是三地创新协同的重要内容之一。

京津冀拥有数量众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创新基础扎实、实力雄厚。从2014年起,京津冀三地科技部门先后聚焦南水北调环境影响、京津冀一体化交通、智能制造、精准医疗等领域,累计实施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177项、支持经费8600余万元。项目成果已在相关领域实践应用。

朱玉兵介绍,三地从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中凝练基础科学问题,通过实施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区域联合基金专项等,吸引和集聚高水平科研力量联合攻关,促进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相互融通。

朱玉兵表示,未来,三地将坚持产业应用为导向,聚焦三地“六链”产业布局等共性问题,特别是产业链中的卡点问题,凝练形成基础科学问题,开展协同攻关。之前三地支持资金规模是每年1200万元,今年计划增加到3000万元。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