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鼓论津】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这三大领域值得关注

稿源:津云   编辑:高志翔   2024-05-12 16:04

回顾京津冀十周年的协同发展历程,成效显著、硕果累累,区域整体实力迈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三地协同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天津更是将自身发展融入协同发展大战略之中,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和建设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方面成效卓越。锚定新形势下的目标任务,天津依旧要牢牢扭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不断提升基础设施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水平,瓣瓣同心,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提升对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资源承载力。一是补齐资源承载力结构性短板。一方面,要建立疏解项目专项用地机制。针对项目建立包括土地规划、资质审批和用途更改在内的专项制度体系,重点满足商贸服务和加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用地需求,不仅要在宝坻、武清和滨海新区等区域增设用地指标,而且要会同河北省廊坊首都圈临近区域,形成“天津—河北”联动型承载力格局。另一方面,是要利用“城市更新”项目,提升中心城区承载力。在“城市更新”用地指标中,安置部分附加值高、用地规模小的商贸文化和信息咨询服务在京企业,结合河西区打造国际航运服务集聚区的引资需求,吸引北京航运中介企业和租赁信贷企业。二是围绕“引人”和“育人”夯实人力资本供给能力。一方面,要加大对京冀制造业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度。针对企业需求,推出专项引人计划,从住房安置、子女教育和医疗服务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另一方面,要构建京津冀职业教育联盟,提升职业技术人才质量。面向京冀制造业企业推广定向培养职业教育模式,另外,依托先进制造产业优势,建立三地职业教育训练基地,吸引更多技术人才来津就业。三是提升产业链完备性。一方面,要以民营企业数量增长为重点,提升产业链经营主体规模,既要给予京冀民营企业来津投产以更多政策优惠,又要充分释放我市大型国有制造业企业项目资源,形成不同属性经营主体之间互利互惠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另一方面,要提升重点产业链和重点环节的典型企业数量,重点提升研发端和生产制造端的头部企业数目,推动天津港集团与招商局(北京)集团的业务合作,吸引更多龙头海运和金融租赁企业投资落户。

提升新型基础设施配置效率。一是优化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妥善处理“改造”和“新建”之间的关系,实现传统基建与新基建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要加快电信设施改造。通过对接5G数字网络,提升传统电信信号传送速率,形成电信产品服务创新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快区域大数据中心建设,以武清大数据中心项目为抓手,逐步夯实我市大数据产业在京津冀区域中的关键节点地位和竞争优势。二是要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开放,打通数据要素在不同区域和部门之间的流动性障碍,以市场化机制实现数据价值变现。一方面,要打通区域间和部门间数据壁垒。率先探索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整合机制,逐步对接北京和河北大数据管理机构,创新京津冀大数据集中管理整合实践。另一方面,要坚持市场化导向,积极推进数据资源价值变现。借鉴国外数据资源管理和交易经验,依托三地产权交易平台,探索数据资产定价和公开交易机制。另外,逐步放开数据资源经营限制,鼓励更多企业参与数据收集、加工处理业务,提升数据资源附加值。

提升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水平。一是要完善创新产业链。坚持“引进来”和“练好内功”相结合,充实产业链主体数量。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契机,加快引进首都创新研发和高端制造企业,与我市数字制造、生物医药和海洋装备等产业基础形成功能互补。“练好内功”要求相关部门做好营商环境提升工作,重点落实对外来企业的安置补贴费用和配套服务保障。此外,要坚持“项目牵引”,壮大产业竞争力。政府部门要向民营企业释放政府项目和国企项目资源,建立国企与外来民营企业之间的商业合作关系,通过不同经营主体之间的商业互动,以利益共享机制带动科技创新产业竞争力升级。二是要提高创新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一方面,要保障项目用地。依托我市承接京津冀创新研发资源的政策安排,在园区用地规划中明确关于研发中心、高新技术制造行业土地开发标准,预留足够的土地指标。另一方面,要积极与河北省建立“科技企业承接联盟”,利用后者的土地存量优势,形成科技产业“梯度”发展模式。此外,基于“研发创新—技术应用”之间的可持续性商业生态模式,形成技术和资本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逻辑。要以承接平台为载体,形成技术和资本集聚中心,强化“天开园”与北京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关系,积极推介高潜力创新项目。加强与京津冀国际技术创新中心(北京)和河北省大数据智算中心(石家庄)等的业务合作,实现创新资源区域间高效流动。

本期特邀专家 贾玉成 (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科院基地研究员)

孙德升(天津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科院基地研究员)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