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津滨网 编辑:李若怡 2024-05-11 13:56
津滨网讯(记者 牛婧文)从旧时光盐碱滩涂的小渔村,到新时代创新涌现的科技园,近年来,在京津冀三地优质资源的悉心浇灌下,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拔地而起,实现了从“规划图”到“实景图”的精彩蜕变。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如今这里已成为三地科技创新和产业焕新的重要一隅,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贡献出源源不竭的滨海动能。
截至目前,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注册企业数量已突破5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3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59家,“专精特新”企业12家。园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营收总量超过8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7%,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超50%。从数据中不难看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发展正在朝着“质量双丰”的方向加速前行。
区位优势突出 创新主体提速发展
天津经开区科技领军企业天津建设发展集团股份公司在港交所首发上市
4月下旬,一声锣音敲响,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科技领军企业天津建设发展集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天津建发”)在港交所首发上市,成为2024年天津市的首家上市企业。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内,像这样懂行业、持技术、会创新、有前景的企业不在少数。仅在今年,园区的新增注册企业数量就已超过200家。
致导科技路演
致导创新(天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致导科技”)是一家拥有京津两地基因的无人机企业,同时也是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首批落户企业。今年一季度,这家公司开启了应急领域无人机项目的研发及测试工作。在北京的实验室和天津的测试飞行场地之间,一场场激烈的“头脑风暴”正在进行,京津两地的团队刚刚敲定了新的应急无人机外型,正朝着性能指标测试阶段发起“总攻”。
现在,“北京研发+天津生产测试”的工作模式已成为致导科技的日常。为了开发出成熟的无人机产品,两地的创新团队经常需要根据节点反复“对表”调试。而令人意外的是,虽然空间距离远,但企业的研发生产效率不降反增,研发成本也大幅减少。
面对这样的疑问,致导创新(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治国爽快地给记者算了一笔关于时间和成本的“研发账”。他说:“以前,致导科技在北京研发更新导航飞控系统新固件时,需要技术部同事早起开车2个小时从昌平到大兴的飞行场地进行测试验证,每天最多飞行4个架次。一旦中间出现任何异常,测试验证就无法完成,来来回回路上需要5个小时左右。而公司搬到天津滨海新区后,飞行场地离公司只有15分钟左右的车程,每天能完成8个架次的飞行测试,如果期间出现异常还可以先回公司解决问题,再返回场地继续验证。相较于之前,我们的测试效率提升了约50%,同时也极大地减少了公司的成本压力。”
李治国告诉记者,在这种“双城模式”下,公司的无人机航电产品由原先的3大系列6款产品增加到6大系列48款产品,覆盖了无人机所使用的各种航电设备。如今,在无人机的“大脑”—导航飞控系统领域,公司开发的人马座导航飞控系统、狮子座2导航飞控系统、金牛座2导航飞控系统、海王星组合导航系统4款产品均已实现量产及销售。
目前,致导科技的年产值已经突破2千万元,并且围绕产品外观、软件、硬件等方面申请了百余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024年,致导科技将进一步加快高质量发展节奏,继续保持每年15—20%的营收增长,并将两款自主研发的新产品从实验室推向生产线,实现从“1到N”的量产。
聚焦新型产业用地 先行先试打造发展沃土
北塘湾数字经济产业园M0
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核心位置,天津市首个成规模新型产业用地(M0)项目—北塘湾数字经济产业园破土而出。今年4月,一期项目顺利封顶。现在,园区组建的工作专班正在紧锣密鼓地为拟进驻企业进行厂房设计,从层高、承重、电力负荷、低碳节能等方面精心筹划,希望能够尽可能地满足企业实际的产业化需求,让企业在入驻时可以眼前一亮。除此之外,产业园里的综合服务楼、员工餐厅、酒店等配套也都陆续进入到了二次结构施工阶段,计划于2024年底投入使用。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
对于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来说,建设成规模的新型产业用地(M0)项目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必答题。随着落户企业的增多,园区需要满足这些企业从初创期到成长期、加速期的发展需求,让企业有地方办公、有地方研发、有地方产业化。
天津燃洁斯工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燃洁斯”)是一家为新能源锂电池负极工厂提供环保一体化集成服务的环保企业,项目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设立了研发总部和运营平台。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燃洁斯需要更多的空间来支持新设备的研发与生产。
燃洁斯副总经理吕忠芳告诉记者,公司计划就近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新型产业用地(M0)项目中找到合适的场地来满足新研发设备的实验和核心部件的生产,为多个负极龙头企业和海外业务的项目交付进一步夯实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可根据企业需求定制化的厂房和工作专班无微不至的服务,都让企业倍感受用。
三分之一市场化租赁(即北塘湾数字经济产业园)、三分之一定制长租、三分之一企业自己开发建设……在新型产业用地(M0)范围内,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土地、空间的关系被更加契合地联结了起来,进一步激发出最大的发展合力。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
据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办公室主任陈强介绍,在新型产业用地(M0)项目当中,将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绿色低碳、智能制造、科技服务为主导产业,融合研发、中试、检测、无污染生产等新型产业功能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建成后,将成为企业加速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从零开始,厚积薄发。如今,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朝着实现高质量发展“远景图”这一目标全力迈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建机制、搭平台、聚资源、优环境、增场景,不断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能、构筑发展新优势,让渤海之滨释放出朝气蓬勃的发展脉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步入新高度。(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