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津滨网 编辑:李若怡 2024-05-11 13:46
开栏语: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提出的“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中指出,天津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要发挥科教资源丰富等优势,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这为天津在新发展阶段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能、构筑发展新优势提供了重要指引。2024年是扎实实施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的奋进之年,滨海新区紧紧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核心,积极开展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建设工程,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焕新齐头共进、善作善成。即日起,滨海新区融媒体中心开设《“新”潮澎湃 滨城新质生产力调研行》专栏,推出系列报道,全方位、多维度地挖掘滨海新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凝练出的生动成果与经验举措,记录下“滨城”璀璨的新作为与新发展。
津滨网讯(记者 牛婧文 报道 胡义和 摄影)近日,一款通过手机摄像头和微信就能实现个人体质“自助辨识”的“数字中医人”小程序在滨海高新区发布。该项目作为天津大学先进医用材料与医疗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联合推出的“云脑智能体系”的组成部分,为人们打开了未来用中医检测数据构建人体数字孪生模型、助力中医治未病医疗模式转型升级的新窗户。
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
立足滨海,做好天津文章。一直以来,滨海新区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桥头堡”,积极联动本土科教资源优势,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有效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焕新阔步向前。特别是在未来产业领域,滨海新区如今已基本形成经开区小核酸产业集群、保税区生物制造谷、高新区信创谷和细胞产业4个未来产业集聚区,构建了铁路综合监控指挥系统、远程精准医疗、脑机交互医疗器械、智能网联集装箱卡车、5G全连接工厂、智慧港口、智慧城市等40余个未来技术典型应用场景,培育了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康希诺、合源生物、中电云脑等50余个未来产业龙头骨干企业和发展平台。仅在2023年,区内就落地超过50个未来产业项目,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信创海河实验室
未来产业初显容姿
“用‘明天’的技术去锻造‘后天’的产业。”这是人们对于未来产业的笼统印象。在业内人士看来,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的未来产业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同时也是新质生产力最活跃的先导力量。因此,对于滨海新区来说,超前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势在必行。抢抓先机需要争分夺秒。早在2023年7月,滨海新区就在全市率先制定并以区政府办名义印发《滨海新区培育新赛道 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行动方案》,正式启动“8151”工程,并推动各开发区结合各自未来产业发展优势制定印发未来产业专项行动子方案,形成了“1+N”未来产业政策体系。各开发区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积极布局生物制造、细胞和基因治疗、脑科学与智能医学、自主信创、深海探采、空天利用、先进能源、新型材料八大未来产业领域,整合全市创新资源,吸引京津冀创新成果,推进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移转化,持续提升“从0到1”的原始创新能力,加快“从1到N”的成果转化。
当前,滨海新区聚焦生物制造、细胞和基因治疗、脑科学与智能医学、自主信创、深海探采等未来产业领域,力促各类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逐步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
去年11月,一款名为源瑞达®(纳基奥仑赛注射液,CNCT19)的产品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成为首个中国原研CD19 CAR-T产品,标志着我国CAR-T细胞治疗新药研发取得新的突破。在其背后,是“滨城”企业合源生物积极打造以CAR技术平台、iPSCs技术平台及基因编辑技术平台为核心的国际化新药研发创新体系的勇敢尝试和不懈努力。
在国家超算天津中心,名为“天河·天元”的大模型具备百亿亿次跨模态超级计算算力。该模型可搜集整理多种数据,通过深度训练,可以为医疗、工业、法律等领域提供专业应用模型。在这款大模型的加持下,CT影像辅助分析可在10秒内完成。展望未来,这款模型有望成为为各行各业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的“元能力引擎”。
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开发新一代高效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实现人工转化二氧化碳合成己糖,到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在全球率先系统建立正常血细胞分子图谱及全球领先的血细胞单细胞数据共享平台,再到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首台2500米级超深水打桩锤并成功完成海试,填补国内超深水打桩核心装备技术空白……围绕未来产业,滨海新区已经涌现出一批兼具科技创新与产业焕新特质的新成果。
未来产业集聚区加速形成
发展未来产业不能“摊大饼”,需要聚焦重点领域集中发力,因此,打造未来产业集聚区,聚集更多的优质创新资源势在必行。
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
目前,滨海新区依托京津冀特色细胞谷建设的“天津市细胞产业创新型产业集群”已获批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经开区侧重核酸药物领域,高新区专注细胞治疗领域,龙头企业、重点高校、创新平台、产业联盟等创新力量在产业集群中拧成了一股绳。如今,这里已逐步形成小区域内专业集中、大区域内分工协同的产业特点,细胞产业集聚发展态势显著,聚集了以康希诺、凯莱英、合源生物为代表的重点企业80余家,构建了“龙头拉动、配套跟进、集群发展”的产业梯队。
“生物制造谷”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为创新源头,在多个区域积极拓展产业应用,依托渤化集团、利安隆、华熙生物、凯莱英等企业,打造生物基新材料、化妆品原料、未来食品等特色产业集聚区。目前,“生物制造谷”已吸纳GE医疗、瑞普生物、正天医疗等规上工业企业20余家,已形成“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的融通发展格局。2023年,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围绕生物医药、健康食品、农业饲用等领域,以技术许可、技术开发、技术出资等方式建立合作26项,合同交易额5.86亿元。生物制造产业(人才)联盟吸纳163家领军企业和科研机构入盟。国家级京津冀食品营养健康与安全创新平台获批后,积极探索推动合成生物制造食品分类备案,审批监管流程,促进成果转化和产品入市。
“信创谷”以高新区为核心,构建了完整的自主可控产业链,集聚了飞腾、麒麟、曙光、360等龙头企业及上下游企业千余家,产值超5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网络信息安全产品与服务产业集群”连续三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麒麟软件openKylin社区正式发布,麒麟生态伙伴已超过150万家。
据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滨海新区通过制度创新、政策引导、金融支撑、人才引育、科技招商、场景构建等有效手段,不断营造未来产业创新生态,打造未来产业集聚区。谈及下一步举措,区科技局主要负责人表示,滨海新区将继续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善作善成,对标国家未来产业政策,到2024年底,建强未来产业集聚区,加大对未来产业集聚区的培育力度,力争累计形成30个以上的未来技术典型应用场景,累计培育50个以上的未来产业发展平台和龙头骨干企业,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推动一批“硬核”成果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