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调查】扶轮中学——百年风雨路 成才报国情

稿源:津云   编辑:高志翔   2024-04-16 21:11

 

扶轮,中国创建最早的铁路中学,跨越百余年风风雨雨,培养出各行各业数百位顶尖名人。知名校友、数学大师陈省身曾七次回到母校,写下“我的数学事业是从扶轮开始的”。从“忠信仁勇”到“成才报国”,爱国,是百年扶轮一直不变的追求。

创立于百年之前

每个学期,扶轮中学的新生班级都会陆续组织参观校史馆。在校史研究社同学的带领下参观校史墙,了解扶轮中学百年发展历程,学习扶轮杰出校友的爱国奉献事迹,汲取不懈奋斗的青春力量。

扶轮中学,1918年10月11日成立,同年11月4日正式开学,这是国内第一所铁路中学。1918年2月,中国铁路首位总工程师詹天佑等12人联合发起组织“铁路同仁教育会”,为切实解决铁路职工弟子的上学问题,“教育会”以“扶轮公学”为统一校名,在“四路”沿线筹建员工子弟学校,天津扶轮中学作为其中之一,最初的全称为“天津扶轮公学第一中学”。

“扶轮”一词本就古雅,汉魏诗歌辞赋中多见,本有“扶翼车轮”之意,而旧时常引申为所谓“大雅扶轮”,用以赞美德望之人,或表示对崇高理想的向往。扶轮中学的命名,据说参考了“灵辄扶轮”(出自《左传·宣公二年》)、“扶轮推毂”(出自《史记·荆燕世家》)的典故,分别体现知恩图报、助人立业之意,以启迪扶轮学子在民族危亡之际,励志笃行,求学报国。

在扶轮中学校史馆的校友墙上,记录者一位位优秀校友的过往。106年来,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首任南极科考队队长郭琨、中国科学院院士娄成后、大国工匠白津生,扶轮中学走出的莘莘学子们

为报效祖国一直努力奋斗着。

陈省身在这里初露头角

陈省身,20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之一,被誉为“整体微分几何之父”。1911年10月28日,陈省身出生在浙江嘉兴秀水县。其父为他取名“省身”,就是希望儿子能像曾子一样“吾日三省吾身”。

陈省身少年时就喜爱数学,并且喜欢独立思考,自主发展。觉得数学既有趣又比较容易,常常“自己主动去看书,不是老师指定什么参考书才去看”。1922年陈省身随父迁往天津,1923年插班进入扶轮中学一年级,正式成为扶轮的一员。

扶轮中学校史馆负责人姚瑞珂告诉记者:扶轮当时是交通部办的一所中学,它经费宽裕、聘请的教员也很优秀。校长很看重数学,亲自教几何,而且要求严格,陈省身往往应付自如,有时一个钟头能做二、三十道题,因此得到校长的喜欢。此外学校还有郑次纯、彭罕三等几个很好的数学老师。

1926年,陈省身在扶轮校刊上发表了七篇文章。在《一几何定理之十六种证法》中他说:“几何学在数学中占了极重要的位置;非但有志研究科学的人,应当注意于它,就是普通的中学学生,也应该拿它作应有的常识。”这篇文章表现出他对几何训练在开发智力中作用的较深理解,也显露出与众不同的逻辑推理能力。

1926年,陈省身初中毕业,以超常的数学天赋,15岁进入南开大学数学系,开启了他与南开大学一生的缘分。青年时期的陈省身,留学德国,1937年移居美国,任美国芝加哥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纽约科学院终身名誉院士。获得代表国际数学界最高荣誉的沃尔夫(WOlf)数学奖,被誉为“20世纪伟大几何学家”。虽然身在国外,但陈省身对祖国执著、深沉的眷恋无时不刻挂在心中。

上世纪70年代初,陈省身是最早回国访问的华裔科学家之一。改革开放之后,陈省身先生明确表示要“落叶归根”,时任南开大学副校长的胡国定访美期间专门与陈省身先生讨论此事。从那时开始到1985年夏天南开数学研究所正式成立,这4年时间付出了巨大努力。

南开大学副校长白承铭说:“他们之间通过多次的信,而且事无巨细把很多事情都规划好了。80年代陈省身先生给数学所捐了四辆车,这是很了不得的事情。那时候有个奔驰,那时候我第一次知道什么是奔驰。另外一个他拿到沃尔夫奖的5万美金也都是全捐给了数学所。”

1985年10月17日,南开数学研究所正式成立。“立足南开、面向全国、放眼世界”,这也是陈省身对南开数学研究所的定位。随即他以南开为基地,亲自主持举办学术活动,在中国数学界的支持下,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青年数学家,通过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大大促进了中国数学的发展,提升了我国在国际数学界的地位。

2004年12月3日,陈省身去世,享年93岁。在南开大学省身楼前,一块黑板状的墓碑和23个矮凳,组成了陈省身和夫人的墓地。正如您所愿:墓碑前有黑板、有座位,我能一直听到大家讨论学术问题。

“津门第一焊将”白津生在这里起航

今年71岁的白津生,现在是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焊接专业带头人。

1969年,父母都是铁路职工的白津生,进入扶轮中学学习,从老校训“忠信仁勇”到新定位“成才报国”,钻研奋进,坚韧不拔,怀恩报效”的扶轮理念,时刻影响着学生时期的白津生。

第二年,白津生被分配去了工厂,开始接触电焊。一向不服输的他,拼尽全力学习。炙热的温度很容易烫伤胳膊,加上刺眼的光,长时间工作眼睛灼伤得厉害,许多同期进工厂的小伙子都忍受不了这些,而白津生不一样,拿起焊枪一遍遍学习,眼睛痛到睁不开就闭着眼睛接着练,直到练成依靠听觉和感官就能感知电焊成效的本领,甚至在盲区可以实现精准电焊。

白津生通过熟练操作,凭借“盲区电焊”解决了实际应用中上百件难题。除了开辟“盲区电焊”,白津生创新了水下铸铁与碳钢焊接,白津生的名字也慢慢在焊接领域被更多人熟悉。

在大国重器的建造过程中,白津生也一直身在一线。2008年,国家大火箭制造过程中遇到了技术难题,第一时间电话打给了白津生。当时留给白津生的时间也只有十多个小时,如果无法解决这个技术难题,就会影响大火箭的发射日期。白津生镇定下来,仔细检查故障点,凭借多年经验,一夜尝试,白津生创新使用螺栓塞焊法解决了大火箭的技术难题。

这些年,白老先后发明了太阳能焊接机、陶瓷焊接机等,为“神舟六号”、“神舟七号”、歼-10、歼-20、潜艇、卫星、火箭等项目焊接零部件,成为我国焊接届获得国际大奖最多的国际焊接专家之一。

现在,白津生最大心愿就是能鼓励影响更多的孩子,扶轮中学,这个他曾经梦想起航的地方,如今也成了他经常回来的地方。

(津云新闻记者何硕)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200003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