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编辑:高志翔 2024-04-13 18:11
阳春三月,万物勃发。在长江中下游很多地方经常能看到江豚三五成群、捕食嬉戏的场面,网民都讲长江的“微笑天使”又回来了。江豚的数量直接反映了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这是党中央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出发,作出了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十年禁渔的重大决策的结果。现如今,长江生态变化一眼就看得见:江豚变多了、化工厂变新了、码头变美了,岸线变绿了,绿色产业变强了……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我们要久久为功,坚定不移推进长江生态保护工作,谱写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法者,治之端也。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我国第一部流域专门法律《长江保护法》,从顶层设计上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建立起了“硬约束”,其立法理念,制度设计和立法工作经验对其他流域立法包括黄河保护立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用法治力量守护好长江母亲河,关键要在落实上下功夫、在行动上见真章、在实施上求实效。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要全面准确理解这部法律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全面落实法律规定、履行法定职责,切实抓好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确保取得最佳的实施效果。如政府部门可在广大新闻媒体、平台登载学习贯彻长江保护法的体会和举措建议,组织开展长江保护法网上知识竞赛活动和“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专题主题党日活动。非政府组织可组织志愿者进行清洁河流、植树造林等公益活动,推动《长江保护法》进校园,树立师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生态文明理念,养成遵法守法的良好习惯,保护长江,从小做起。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发展环境,生态环境保护亟待通过科技创新来破解难题、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新材料、新技术整体处于跟跑阶段,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一方面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创新平台等措施,推动新材料、新技术的突破与发展。同时,加强新技术与生态环境领域的融合应用,拓展数字生态环保重大标志性场景应用,聚焦生态环境治理核心业务,谋划典型单元综合场景,推动与长江经济带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相互贯通、形成实战能力。另一方面,以智慧化、系统化为未来创新方向,加倍提高长江生态保护各领域各层级“神经末梢”的效果,在一体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高水平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市域范例大有可为。在南京就针对12.5米以下的深水航道建设与和畅洲左汊江豚保护协同问题,建立了多要素智慧通航系统,建设虚拟电子航标航道,让船舶“自动”规避非适航区、生态敏感区,既控制航运了风险,还实现了与江豚和谐共处的生存环境。
另外,推动绿色经济转型需要改变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习惯,深刻把握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重大意义,从而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各地各部门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让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让更多人看到良好生态蕴含的经济社会价值,激发起爱绿护绿的内生动力。例如,湖北宜昌坚决关停污染产业,全力修复长江生态,出现了从“化工围江”到“江豚逐浪”的可喜变化,生态优先形成共识,绿色发展取得实效;湖北武汉的青山江滩通过十年间改造,先后获得C40世界城市奖“城市的未来”奖和“鲁班奖”,也验证了长江大保护带来的绿色经济带能提升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还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活力。更重要的各地各部门还需引导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做绿色生活方式的“行动派”,从“不乱扔垃圾”等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践行绿色的生活方式。
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在全社会凝聚起更多守护能量,共护碧水东流结出累累硕果,协力以绿色生态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用“含绿量”来提升“含金量”,交出一张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绿色答卷”。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黄金海(武汉经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