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评论:挑起春耕“金扁担”,“绘”就现代农业“新丰景”

稿源: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马润荞   2024-03-29 09:04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春耕备耕是全年粮食生产的首战,也是一年收成的基础。春风渐暖,春季农业生产进入大忙时节,处处都是一片繁忙的春耕图景。全力以赴打好全年农业丰产丰收“第一仗”,既要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攥紧种子“芯片”,也要保障农资,挑上“金扁担”,为农业生产装上“智慧大脑”,算好成本账、风险账、绿色账,奏响希望田野“丰收序曲”。挑起“金扁担”,关键在用好良策,坚持良种良法良机良田深度融合,“绘”就现代农业“新丰景”,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夯实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基础。

深耕“一片田”,让“低产田”变成“高产田”。“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粮食的载体,种粮要高产,良田是首要保障,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沃土,保证耕地面积、提升土地质量、强化灌溉工程等,多个方面着力,让“粮田”变“良田”。“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是我国建设高标准农田的预期效果,更是现代农业的现实需求。每一片田,事关人民粮食生产,事关国家粮食安全,要聚焦低产量、低质量的问题,在建好高标准农田上下功夫,促进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利化、信息化、标准化,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加大良种、良机、良法的推广力度,促进粮食丰产丰收。

深耕“一粒种”,让“好种子”长出“好日子”。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每一份收获,都是从一粒种子开始,要让种子发芽率、成活率、产出率更高,就需要提升种子科技含量,实现优质高产。小小一粒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涉及研发、选育、加工、推广等多个环节,要打好春耕生产这场“漂亮仗”,就需要在源头上发力,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摆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突出位置,做强“种子芯片”。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以及仍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的国内粮食供求格局,推进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种业破壳,攥紧“中国种子”,端牢“中国饭碗”。

深耕“一张网”,让“会种地”迈向“慧种地”。一直以来,种地都是大家眼中的“体力活”,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科技化的种地新场景出现,种地变成了“脑力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想多打粮、打好粮,田间地头的管理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机器耕耘、“云端”种地、数字“管理”……数字春耕,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的种地不一样,也折射现代农业的新活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种养循环模式。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推广生态循环农业、绿色有机种植,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千方百计让产量、产值增加,同时壮大第二第三产业,让“好风景”带来“好钱景”,绘就百姓增收“好丰景”。

“丰收的田野,孕育希望”。放眼生机勃勃的大地,农民在田间抢抓农时、辛勤劳作,让种地充满科技感,把美好的期盼与憧憬融入一粒粒种子、耕耘在希望田野,用汗水浇灌,抓好农业防灾减灾,努力夺取“好收成”,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