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轨道上的京津冀”穿越时空促协同

稿源:《瞭望》   编辑:马润荞   2024-03-26 22:48

◇十年来,三地以轨道为骨干的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加密,区域运输服务质量持续提升,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津兴城际铁路开通后,大兴机场到天津西站最快只需41分钟,海外供应商来天津总部洽谈更方便,我们的‘双城优势’将更加凸显。”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刘惟真 王民 陈旭 刘淏煜

工作人员在北京轨道交通 22 号线河北段盾构隧道内进行巡查(2024 年2 月 3 日摄) 王晓摄 / 《瞭望》

早上8点半,家住河北省廊坊市的薛晨走进永清东站,“高铁+地铁”是她首选的通勤方式。“津兴城际铁路开通后,去北京上班所用时间缩短了近一半,跟坐地铁一样方便。”薛晨说。

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十年来,三地以轨道为骨干的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加密,区域运输服务质量持续提升,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正从“蓝图”变为现实。特别是,随着“轨道上的京津冀”不断完善,资源要素加速流通共享,城市生活也更加便捷。

织密轨道重塑“时空”

道路通则百业兴。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郭兰峰日前表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网络加快构建,主要城市1~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日益织密的轨道交通,正在重塑京津冀的时空距离。

城际铁路网建设加快推进,成为连接城市的交通“动脉”。十年来,以北京、天津为核心枢纽,贯通河北各地市的全国性高速铁路网基本建成,京张高铁、京哈高铁等相继建成通车,实现区域地级以上城市高速铁路全覆盖。京津城际延伸线、京雄城际、津保铁路等建成通车,北京至6个毗邻区域全部实现1小时内通达,形成京雄津保唐“1小时交通圈”。截至2023年底,京津冀铁路营业里程达11295公里,其中高铁2576公里,占比22.8%。

在铁路建设拉近城市间距离的同时,地铁轨道交通线网络进一步织补、融合、优化,为城市交通“动脉”供血。2023年底,北京市已开通城市副中心线、怀柔-密云线、通密线和S2线等4条市郊铁路共400公里。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836公里,里程数居全国第一。

作为“轨道上的京津冀”标志性线路,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途经北京通州、河北三河等地,全长约81.2公里,建成后三河市燕郊镇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最快仅需9分钟。

在通州区北运河河岸,正加紧建设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将集成2条城际铁路、4条城市轨道交通、1条骨干铁路、1条市郊铁路和15条公交接驳线路,是“轨道上的京津冀”重要支点。

“建成后,雄安新区及天津滨海新区游客1小时内、河北唐山市游客35分钟内、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旅客15分钟内即可抵达北京城市副中心。”京投枢纽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曾国华说。

促资源要素流通共享

“轨道上的京津冀”让资源要素便捷地流通、互补、共享,为企业降本增效,更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

借助轨道交通的无缝对接,更多企业选择“北京研发、津冀落地”。日资企业SMC(中国)有限公司,将总部和研发中心留在北京经开区,生产配套功能落地天津、河北等地,实现生产效率和成本“一升一降”。

“随着轨道交通日益便利,公司进一步优化在京津冀地区的业务布局,销售额翻了近一倍,未来还将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该公司总经理马清海说。

同样受益的,还有天津异乡好居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该公司落户天津西站附近的天津陆家嘴金融广场,研发中心则设在北京中关村。“津兴城际铁路开通后,大兴机场到天津西站最快只需41分钟,海外供应商来天津总部洽谈更方便,我们的‘双城优势’将更加凸显。”该公司副总经理史毅介绍,企业2023年营业收入达2亿元,净利润4000余万元。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数量已突破1万家。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由2013年的3176项增长至6758项,年均增长率7.8%;成交额由2013年的71.2亿元增长至748.7亿元,年均增长率26.5%。

“轨道上的京津冀”也在催生新的商业模式。

与天津武清站仅100米之隔的京津佛罗伦萨小镇,以海外品牌直营和低价折扣的运营模式备受欢迎。目前,小镇拥有超过300家国内外知名品牌,集合购物、娱乐、餐饮多种功能,成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文旅地标之一。

近年来,小镇引进了以赛车文化体验为主题的V1汽车世界、以文化艺术教育为主题的创意米兰时尚生活广场等项目,衍生出智慧“新商圈”。2023年,“新商圈”内核心项目客流量达1200万人次,营业额超50亿元,多项指标实现翻倍增长。

城市生活新方式

“轨道上的京津冀”让三地的城市生活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现在上班靠赶公交,基本上是睁眼就走、到家就睡。”家住燕郊的张洋说,每当路过22号线施工现场,心里都盼望早日开通运营。“到时候,我从家到北京的单位只需30多分钟,坐着地铁跨城上下班的愿望就要实现了。”张洋说。

轨道畅通正在促进人才资源共享。截至2022年,京津冀地区共吸引具有硕博士学位的创业人才35.5万名,比2014年增长了2.7倍。

2019年,中煤天津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从河北迁入天津。“高铁将周边城市联系在一起,加速了人才交流。我们公司不少员工在京冀两地居住,过着双城生活。”该公司副总经理杜玉明说,公司2023年营收突破15亿元、合同额突破30亿元,引进高端科研人才26名,发展势头喜人。

更便利的交通也推动着京津冀公共服务高效共享。2023年12月26日签署的《关于推进京津冀三地先行区(市)医保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为在天津、河北参保却长期工作居住在北京的群众,免除了报销医疗费用的奔波之苦。

就在同一天,三地签署协议,实现社保卡在政务服务、社会保障、交通出行等领域“一卡通行”。目前,京津冀区域社保卡持卡人数达1.15亿,在持实体社保卡就医、交通出行等方面基本实现互通互用。

“如今,京津冀地区的综合交通网络,正逐步让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副主任刘道刚说。

(《瞭望》2024年第13期 )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200003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