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引领河北开新局

稿源:《瞭望》   编辑:马润荞   2024-03-02 16:30

◇2014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

◇2015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河北省的定位:“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河北牵牢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建立“1+5+4+33”重点承接平台体系,以雄安新区集中承载地为核心,5个协作平台为重点,4个特色专业平台和33个个性化平台为支撑,综合承载力不断提升。

◇京津冀环保联防联控联治力度持续加大,空气质量大为改观。2023年河北省PM2.5平均浓度降至38.6微克/立方米,比2014年下降57.6%,全省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全部退出全国“后十”。

◇十年来,河北与京津携手建设了40个医联体,实现河北设区市全覆盖。目前河北312家医疗机构与京津373家医疗机构实现50项检验结果互认,295家医疗机构与京津208家医疗机构实现30项影像检查资料共享,京津冀实现异地就医医保直接结算免备案,减轻了群众负担。

◇转型升级步伐坚实,带来经济快速发展。2023年,河北省生产总值实现4.39万亿元,是2013年的1.8倍。

2024-03-02_-28-57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凤双 张涛 齐雷杰

京津冀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这里也曾困于发展不平衡,既有“大城市病”的困扰,也有发展鸿沟的困惑,还面临资源环境超载矛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着眼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立足大历史观,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新模式,谋求区域发展的新路子,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

2014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

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推进布局调整,以顶层设计重构区域定位,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顺利实施的根本前提。2015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河北省的定位:“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他对党的十九大以来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希望河北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闯出新路子,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中彰显新担当,在推进全面绿色转型中实现新突破,在推进深化改革开放中培育新优势,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展现新作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年来,河北发挥环京津的地缘优势,找准在协同大局中的定位坐标,抢抓重大机遇,全面落实“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向改革创新要动力,把发展落差的势能变成协同发展的动能,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不断促进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河北展现美好图景。

京雄高速全线通车运营。图为车辆行驶在京雄高速北京段上(2023 年 12 月 28 日摄) 鞠焕宗摄 / 《瞭望》

重构格局:抢抓战略机遇步入协同新路

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工作办公室,三地高层互访、互派挂职干部,不断进行信息沟通、协调相关事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三地工作朝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方向推进,这为河北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和战略支撑。

十年来,河北借势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努力交出圆满答卷。

——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关键是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

疏解,要将北京的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进行优化配置,推动区域优势互补,从而成为协同发展新的动力源。作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北京市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组合拳”。十年间,累计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超过2.5万件,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约32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30平方公里,实现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的目标。

作为京津冀腹地的河北建立“1+5+4+33”重点承接平台体系,以雄安新区集中承载地为核心,5个协作平台为重点,4个特色专业平台和33个个性化平台为支撑,综合承载力不断提升。

这既是一场地理位置的“大迁徙”,更是一次生产力的高质量重塑。目前,河北已承接京津转入基本单位4.3万家,产业在迁移过程中不断转型升级。河北与京津高校、科研单位、重点企业共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创新平台,联合出台推进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决定,共同组建氢能产业创新联合体,实现京津冀高新技术企业整体搬迁资质互认、科技创新券互认互通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举办了一批京津科技成果进河北活动,2023年河北省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10亿元,是2014年的12倍。

——以雄安新区“关键落子”重塑新空间打造新增长极。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领航指路、把脉定向。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先后有60多位院士、国内外200多个团队、3500多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雄安新区规划体系编制。七岁的雄安,“1+4+26”规划体系和“1+N”政策体系基本建立,从一片地,到一张图,再到一座城,雄安的变化沧海桑田:292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500多亿元,4000多栋楼宇拔地而起,“四纵三横”高速公路和对外骨干路网全面建成,地上、地下、云上“三座城”同生共长⋯⋯当前,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

2021年4月,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在雄安新区正式揭牌,成为首家注册落户雄安新区的中央企业。如今,中国星网总部大楼正开展内部装修施工,中国华能总部大楼主体结构封顶,中国中化大厦预计3月全面封顶,中国矿产总部大楼正在进行开工准备;北京交通大学等4所高校雄安校区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已开工建设;央企在雄安设立子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200多家,源自北京的3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在雄安注册。

2023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支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会议强调,要结合雄安新区现阶段的实际需要,紧紧围绕疏解人员利益关切,有针对性地采取支持措施。

雄安新区的设立并不仅仅是为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这里还在努力打造一座创新、绿色、充满科技感的智慧宜居之城,它凝聚着中国对于人类更美好未来的思考。行驶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一条主干道上,驾驶者们遇到的第一个交通信号灯变为绿灯后,以每小时40公里的车速匀速开行,一路遇到的信号灯都是绿灯。这是系统在采集到道路车流量、拥堵指数等数据后,对交通信号灯的配时作出相应调整的结果。

雄安新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方向,已经建设包括雄安中关村在内的十余个产业创新平台,吸引了大批科创企业。全国政协委员、奇安信科技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说,他们在雄安新区成立了子公司,借着雄安新区的政策东风,发展信心更足了。雄安是一座新城,有海量的数字化新场景和良好的创新环境,处处都是机遇。公司将在雄安成立数字城市安全总部,建立数字城市网络安全研究院和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基地,积极参与新区数字城市建设,助力雄安高质量发展。

雄安史家胡同小学学生在操场上做体操(2023 年 9 月 13 日摄) 朱旭东摄 / 《瞭望》

准确定位:发挥比较优势深化协同效应

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河北省扎实落实党中央赋予河北的功能定位,加快推进“三区一基地”建设。

——推进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建设。河北唐山、石家庄、保定、沧州获批国家物流枢纽城市,设立石家庄、曹妃甸、廊坊、秦皇岛、大兴机场、雄安新区6家综合保税区,启动唐山、石家庄、雄安新区、廊坊、沧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打造廊坊现代商贸物流基地。

2021年11月,首衡河北新发地智慧冷链物流园一期项目在高碑店市正式运营,这里汇聚了来自北京西南郊、京深海鲜等市场的商户,拥有6座大型智能冷库,最高存储能力20万吨。这个项目成为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大冰箱”,提高了环京津一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仓储保鲜能力;2019年,韵达快递总部从北京搬迁至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公司整体揽收能力扩大了一倍多,实现日最大揽收500万单⋯⋯2023年河北全省商贸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15.5%。

——推进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建设。十年来,河北省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焦炭、火电六大行业去产能任务。

唐山市生态环境局丰南区分局大院里干净整洁,展示十年生态变化的橱窗布置一新。曾在河北国丰钢铁工作的么占坤说,企业生产排放的黑色粉末曾经弥散在周边地区,与国丰钢铁一墙之隔的唐山市生态环境局丰南区分局,门口两头石狮子经常满身粉尘,院里停放的车辆也每天都要擦拭。因为污染严重,国丰钢铁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2013年底,随着巨大的爆破声,河北全省集中拆除8家钢铁企业的10座高炉和16座转炉,涉及钢铁产能超千万吨,拉开了河北化解过剩产能的序幕。十年来,通过压减产能、整合重组,河北钢铁冶炼企业如今已从123家减至39家。

与此同时,河北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深入开展“万企转型”行动,大力培育12个主导产业和107个县域特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2014年的13.1%提高到2023年的21.4%。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保定市市长闫继红说,“北京疏解、津冀承接,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协作链条日渐清晰。作为首都南大门的保定市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行“揭榜挂帅”新机制,把区域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协同创新推动产业协作。

——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十年来,河北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太行山燕山综合治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全省十年累计完成营造林6869万亩,2022年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比例首次超过80%,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明确的59.7亿立方米治理任务全部完成。

京津冀环保联防联控联治力度持续加大,空气质量大为改观。2023年河北省PM2.5平均浓度降至38.6微克/立方米,比2014年下降57.6%,全省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全部退出全国“后十”。

——推进全国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河北着眼与京津共同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加强区域中心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县城扩容,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7个大城市、5个中等城市、20个小城市为主体,县城和小城镇为支撑的多节点、网络型城镇体系,5个县级市入围2023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名单。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4年的49.3%提高到2023年的62.8%。

在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口腔诊室,来自北京的专家正在给患儿诊治(2024 年2 月 1 日摄) 牟宇摄 / 《瞭望》

机制创新:加速释放协同动能

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破除限制资本、技术、人才等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引领高质量发展。十年来,河北在对接经济、服务京津中发展自己,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

——创新链延伸型。在保定中关村的保定中创燕园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伴随着机器运转的嗡嗡声,工作人员在黄色灯光下,将样片涂上光刻胶,再通过光刻机进行曝光,最终将模板上的图形转移到样片的衬底中。这块比指甲还薄的正方形陶瓷片是历时7年自主研发的高散热氮化铝陶瓷基板,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能为400瓦的LED灯提供散热,主要用于5G基站、高铁、新能源汽车等大功率的高频封装器件。

作为北京中关村的第一个京外机构,保定中关村2015年4月挂牌以来,已吸引包括中创燕园、思瑞恩新材、用友网络、华凯光子在内的300多家知名企业或机构注册办公,有一半以上企业来自北京。

一个中关村,花开京津冀。10年来,中关村企业在津冀累计设立分支机构超过1万家。

——“政策飞地”型。我国医药行业实行属地管理,药企须在注册地生产和接受监管。依托在全国首开先河的医药企业“异地监管”政策,曾经是盐碱荒滩的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如今聚集了上百家药企。

北京药企外迁沧州后仍保留北京身份,产品还是“北京药”,仍由北京市有关部门依法实施许可、认证和监管。这一政策创新解决了药企跨省转移审批难题,药企保留“北京药”品牌效应和首都市场。

——一体化发展型。廊坊北三县与北京通州区仅一河之隔。2020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北京市、河北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协同发展规划》,提出充分发挥北京城市副中心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北三县协同发展。202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积极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廊坊市委书记李国勇说,从协同到一体化,内涵大大丰富。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要求,潮白河两岸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连续举办五届项目推介洽谈会,累计签约项目210余个,意向投资额超1500亿元,带动北三县软实力持续提升。

——携手共建型。唐山曹妃甸有港口、土地和巨大发展空间,北京有曹妃甸急需的科技、教育、人才等资源。2014年,京冀签署《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北京派干部到曹妃甸任职、挂职,加快产业协作,共同打造环渤海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2020年,北京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有限公司在曹妃甸打造高端锅炉制造“梦工厂”,转移北京工厂全部产能,填补河北高端锅炉装备制造行业空白。目前曹妃甸累计承接北京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39个,完成投资1705亿多元。

——交通廊道型。河北省打通拓宽对接京津干线公路44条段、2552公里,京津冀地区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高速公路网络日益完善,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快速流动。

依托京张高铁等4条铁路和延崇高速等5条高速公路,塞外张家口全面融入北京“一小时交通圈”,带动当地体育文化旅游、冰雪、大数据、可再生能源、现代制造、绿色农牧等六大绿色产业。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2022年公布《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规划》。京张两地将携起手来,努力建成奥运场馆赛后综合利用国际典范、国际冰雪运动与休闲旅游胜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和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样板。

转型升级步伐坚实,带来经济快速发展。2023年,河北省生产总值实现4.39万亿元,是2013年的1.8倍。根据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河北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6%,进出口总值增长7.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6%,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面融合:惠及百姓“协同红利”

拥有1亿多人口的京津冀地区,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具备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天然基础。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终要体现到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上。十年来,河北借助京津优势,彰显鲜明的人民立场,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安排,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全面融合。

——家门口看名医,减少异地奔波。京津冀医疗合作,有效缓解了京津大医院“人满为患”、河北及全国各地患者跨省奔波异地看病的矛盾,取得双赢之效。

今年1月,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顺利完成首例脑活检手术,曾经的“不可能”变为“现实”。被北京儿童医院跨省托管前,保定儿童医院只能收治一些儿童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重症来了不敢接、难症来了看不了。院长田剑说,医院年门诊量由托管前2015年的25万人次增长到2023年的72万人次,三四级手术量从托管前零起步,到每年完成4800多例。周边患者不必进京,就能享受北京专家医疗服务。

十年来,京津冀已携手建设了40个医联体,实现河北设区市全覆盖。目前河北312家医疗机构与京津373家医疗机构实现50项检验结果互认,295家医疗机构与京津208家医疗机构实现30项影像检查资料共享,京津冀实现异地就医医保直接结算免备案,减轻了群众负担。

——优质教育资源“跨省过河”,辐射带动更多区域。京津优质教育资源丰富,一批名校通过建设分校、合作办学、结对帮扶、成立联盟等形式“牵手”河北。

走进雄安史家胡同小学,一座崭新的现代化校园映入眼帘。“学校有‘双师课堂’,雄安孩子们可以跟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同学们‘隔空连线’,同上一堂课。”中铁建河北雄安城市建设有限公司员工赵璨说,北京派出管理团队参与雄安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带来对标首都的先进教育理念,孩子受益、家长安心。

2023年,北京援建雄安新区的“交钥匙”项目雄安北海幼儿园、雄安史家胡同小学、北京四中雄安校区迎新开学。目前,京津冀已有59所优质学校与雄安新区学校建立帮扶合作。

北京实验学校三河校区和北京潞河中学三河校区按照北京标准建设,教育教学朝着与北京总校“同形、同构、同质”目标迈进。目前,京津与河北基础教育交流项目超过500个。按照京津冀2023年共同签署的教育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将继续促进基础教育共建共享,聚焦重点发展的共同产业领域开展技术联合攻关,加快推进高校协同发展。

——打造养老服务示范区,推动医康养协同。利用独特区位、优美生态和成本优势,河北以环京14个县(市、区)为重点,引进培育养老龙头企业,推进政策标准衔接,布局医康养相协同的养老服务业,吸引京津老人到河北养老。

地处河北三河市燕郊的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与北京通州只有一河之隔,目前已入住近6000名老人,95%以上是北京籍。“通武廊”区域构建了养老领域人才合作交流等机制。从2016年起,北京养老床位补贴“政策跟着老人走”。

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去年发布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政策方案,三地将搭建养老服务资源对接平台,打通京籍老年人失能护理补贴异地支付通道,为老年人提供支付便利;推动北京市中医医疗机构与有内设医疗机构资质的津冀养老机构协作,为入住津冀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开具康养类、预防类等中医处方。

——政务服务加快同城化,惠企便民暖心贴心。京津冀打破区域壁垒,整合政务资源,强化政务协同,推进政务服务区域通办。

放眼京津冀,三地已推动179项政务服务事项“同事同标”,234项实现“跨省通办”,200余项“京津冀+雄安”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移动办”。

交通、社保、文旅等领域同城化显现,增进群众福祉。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正加紧建设,建成后北京城市副中心、平谷和河北三河将实现轨道交通快速联通,从燕郊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最快仅需9分钟。廊坊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孟志猛说,环京地区有75万名跨省通勤上班族,其中廊坊市就有35万人。通过“定制快巴”、接驳地铁,大大减少了通勤出行时间。

京津冀社保卡“一卡通”取得突破,实现跨省通用、一卡多用、线上线下场景融合发展,已实现社保卡在政务服务、社会保障、交通出行、文化体验、旅游观光、就医购药等领域的通用共享。

“乐游京津冀一码通”上线,2500家文旅企业单位进驻平台、注册用户突破150万,京津冀区域游客周末游、短途游、冰雪游、避暑游等持续火爆⋯⋯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十周年之际,河北省召开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河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在新的起点上,河北省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发进取,扎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将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推动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