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协同路 滨城海天阔丨深度融入 滨海新区助力京津冀产业协同迈出新气象

稿源:津滨网   编辑:李若怡   2024-02-27 13:48

津滨网讯(记者 陈西艳 牛婧文 摄影报道)作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产业协同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深刻影响着区域发展的质量和成效,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领域。

多年来,滨海新区紧抓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契机,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拓展产业协同的广度与深度。

2024年2月22日,在天津滨海新区的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以下简称“滨海中关村”),近日的积雪还未融化,皑皑白雪为滨海中关村的红色小楼增添了几分童话色彩。在零氪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研发人员正在对自研的患者全流程管理平台进行迭代升级。

这家于去年7月入驻滨海中关村的科技企业,其CEO张天泽出身于天津医学世家,在北京求学,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天津、北京创业,于2014年在北京创立了零氪科技并担任CEO,并于2016年在天津经开区成立了零氪科技天津公司,将北京的部分研发团队迁至天津。

零氪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经过多年发展,如今,零氪科技已经实现京津两地人员互通、资源共享,其提供的服务也在京津两地的医院得以应用。零氪科技政府事务经理邵婷介绍说:“我们也从早期从事肺小结节的早筛早诊发展到为医生治疗提供辅助,后来又在2020年联合北京肿瘤医院开展了肺癌患者的全病程健康管理平台的开发,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全病程管理服务。”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红利,交通方便,京津两地拥有丰富医疗资源……这一切都为零氪科技开展协同创新提供了极好基础。

而其在滨海新区的发展故事,正是京津冀产业协同的一个缩影。十年来,滨海新区深度融入京津冀产业协同, 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创新协同取得新进展

滨海新区以滨海中关村为重点,推动北京优质创新资源在新区融合延伸,截至目前,滨海中关村已累计注册企业超5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入库193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59家。

“北京研发、天津转化”,已成为很多企业选择的发展模式。

在滨海中关村,致导科技实现了从无人机使用的单一航电模块研发生产到整机研发量产的飞跃,自主研发无人机在市场上已形成较强竞争力和较高占有率,营收年均增长超15%;威努特连续两年获得工控防火墙榜首,成为国内工控安全领域龙头企业;科芯成长为年销售突破5000万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零氪科技、阿里巴巴智能信息事业群项目相继进驻;锐创环保、创云融达、天易海洋管道测试等一批企业入选2023年我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天津市首个成规模新型产业用地(M0)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一期工程目前已基本完成主体结构施工,预计三季度具备进驻条件,致力于打造“北京研发、天津转化”的最佳承载平台……

在天津滨海高新区,于2021年成立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天津联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来自北京的研发人员、管理人员带来技术与经验,利用天津丰富的产业资源,将研发成果迅速落地转化。

滨海新区还持续深化与北京科研院所合作,十年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天津分院、天津中科智能识别产业技术研究院、天津(滨海)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等来自北京的科研院所汇聚而来。

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光电子芯片产业化项目厂房(华慧芯二期)已正式启用。天津华慧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正是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孵化的企业之一。在天津经开区于响片区,北京大学(天津滨海)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与中国通号、博雅正链等企业合作成立机器视觉、金融科技领域联合实验室等一批成果相继涌现。

产业协同迈出新步伐

多年来,滨海新区还与国家部委、央企、大院大所和京冀两地紧密合作,精心打造一批重点承接平台,市场化机制引进海油发展海洋装备智能制造基地、中电科蓝天产业园等北京项目,国能焦煤、中海油环渤海新能源总部等新设机构。

在天津经开区,中国石化、中国中铁、华电集团等世界五百强央企纷纷布局,滨海新区已成为央企战略布局的首选地之一。北京燃气集团、京东集团等项目也纷纷落地。

每9秒就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下线,每10秒就有一片主板完成生产……在天津港保税区,代表行业最高零碳智造水准的联想集团创新产业园(天津)已全面落成并为业界提供了一个高度自动化、全面智能化的可复制零碳智造解决方案。这是联想集团积极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布局。

2023年底,新智感知科技产业园(以下简称“新智感知”)已经正式投入使用,这是河北新奥集团在天津滨海高新区投资和建设的项目之一。2021年,新奥集团与天津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在天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焦产业互联网,建设物联感知科技产业园,打造物联传感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产业生态聚集区。

智利—天津水果进口快线开通 2

而如果要说到近期的“当红IP”,当然还属在天津港上岸的智利车厘子,1月17日, “智利—天津车厘子直航快线”正式开通,让三地居民尝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甜蜜”,也为东疆带来了好企业。龙年伊始,我国农产品流通产业领域的标杆企业首衡集团,以推动智利—天津水果进口快线开通为契机,在东疆设立天津首衡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这为东疆冷链产业打造京津冀“城市冰箱”再添助力。

机制协同拓展“朋友圈”

围绕高质量发展,滨海新区不断融入协同新机制,为产业协同注入活力。

日前,中关村科技服务生态雨林基金(以下简称“雨林基金”)完成对北京茵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双方将共同建设新一代靶向药物递送共性技术服务平台。雨林基金是由京津两地企业合作设立的市场化运作基金,预计超70%的资金将投向京津冀地区。

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类似的举措比比皆是,并助力产业链“朋友圈”深入拓展。

三地共同发起设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创建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示范区,共同签署《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行动方案》……以天津经开区为主导,京津冀三地共同申报的“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工信部公布的国家先进制造集群名单,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跨省联合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十年来,滨海新区持续开拓创新,京津冀政务自贸领域互通互鉴成果显著。其中,天津经开区联合京津冀14个国家级经开区成立“京津冀三地国家级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合作联盟”,积极推动政务系统通办改革举措,累计发布30项改革成果,推动五批共203个事项在京津冀三地自贸区“同事同标”,162个高频事项在京津冀三地“跨省通办”。

产业转移承接向纵深推进,产业互补“链动”融合加速,多年来,产业协同已跃上新台阶。下一步,滨海新区将继续高站位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超大城市演进规律,以来津企业更好发展为目标改善软硬环境,构建载体先行、示范引领、全域承接新格局,确保“央源”“民源”各类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并将高质量打造京津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发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平台载体在创新政策和资源叠加等方面的优势,加强与高校、央企对接合作,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促进更多首都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形成“北京研发、天津制造”的生动局面。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