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宣传滨海文化凝聚建设新时代“四宜”美丽“滨城”强大力量的若干措施》

稿源:津滨网   编辑:高志翔   2024-01-06 00:10

津滨网讯 日前,滨海新区出台《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宣传滨海文化凝聚建设新时代“四宜”美丽“滨城”强大力量的若干措施》,内容如下:

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宣传滨海文化凝聚建设新时代“四宜”美丽“滨城”强大力量的若干措施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宣传滨海文化,展现“滨城”良好城市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激发滨海人民“二次创业”的奋斗激情,凝聚建设新时代“四宜”美丽“滨城”的强大力量,提出如下措施。 

一、深化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宣传

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要切实加强对这一重要思想的学习,并自觉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

1.加强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并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要把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制定学习计划,通过个人自学、组织研讨等方式,发挥带学促学作用,抓好各级领导干部学习,着力提升各级党委(党组)的文化领导力。基层党组织要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讨论。要把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党校(行政学院)的必修课,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进课堂、进头脑。

2.开展滨海文化宣传。把滨海文化的宣传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具体措施,发挥滨海新区宣传思想智库作用,依托中华思想史高峰论坛、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加强滨海文化的研究。在“尽阅”“中华思想研究”微信公众号刊发理论文章及评论,扩大滨海文化影响。编辑“滨海文化”相关图书和校本教材,推荐“滨海文化”类书目,纳入全民阅读活动范围,实现“读滨海、知滨海”。通过滨海新区新时代海燕宣讲团开展基层文化宣讲,以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的形式,把滨海文化传播到群众之中。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用,开展问答式、情景式、分享式宣讲,以“时代味”“泥土味”的语言,把滨海文化讲透讲活。用好各类社会宣传阵地,制作公益海报和视频宣传片,使滨海文化符号和形象抬眼可见、驻足即观。

3.做好滨海文化全媒体传播。在区级媒体推出“滨海文化”专题,全方位报道滨海新区文化建设成就,拓展新媒体传播渠道,依托“学习强国”滨海新区学习平台等各类新媒体,通过图说、视频、动漫等传播手段,加强滨海文化宣传推广。组织中央主要媒体和海河传媒加大滨海文化的对外传播,借助主流媒体海外网络传播阵地的国际传播力,依托海外头部社交平台账号,讲好滨海故事,推动滨海文化走出去。

二、积极繁荣文艺创作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的重要要求,结合宣传滨海文化,推动文艺创作,促进文艺繁荣。

4.创作文艺精品。挖掘煮海熬盐、大沽海战、洋务救国和以“永久黄”为代表的民族工业实业报国等历史资源,聚焦新区深化改革开放、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利用小说、戏曲、诗歌、绘画等形式,开展滨海文化主题文艺创作,推出有影响力的文艺作品,力争获得国家级奖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生产一线,走进生产企业、乡村社区和重大项目建设工地,从中汲取营养、获得灵感,全面展示“滨城”建设者的风采风貌,使文艺创作扎根人民和实践之中,让文艺作品更接地气、更有底气、更显生气。策划组织“滨城”文艺精品展,使滨海文化的鲜明符号走出天津、走向全国。

5.繁荣群众文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聚焦宣传滨海文化,组织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创作,鼓励群众文艺作品参加各类文艺评奖项目和展览展示。把宣传滨海文化与重要节假日、历史事件、纪念日相结合,通过重大活动激发市民爱“滨城”、建“滨城”的热情。开展艺术普及活动,举办滨海文化公益讲座、展览和培训,常态化开展文化下基层活动,不断提高“滨城”市民的文化素养。

6.培育文化品牌。依托滨海新区深厚的评剧艺术传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打造滨海艺术节、少儿评剧节、汉沽飞镲节、社区文化节等文艺品牌。用好滨海文化中心、天津茱莉亚学院等一流的文化设施,构建滨海文化传播展示的载体平台,组织高端文艺演出,繁荣文化演出市场。

三、创新建强文化阵地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要求,坚持文化惠民,着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以创新手段建强文化阵地。

7.构筑滨海文化地标。提炼精选凸显滨海文化特色的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纳入城市规划设计,融入交通枢纽、广场园林、街区商圈、城市雕塑等公共空间。提升海河岸线、海洋岸线及周边的文化设施,形成以海河外滩公园、“于响”片区灯光秀、天津茱莉亚学院、潮音寺、大沽船坞等为代表的“海河文化轴”和以泰达航母主题公园、妈祖文化园、天津港、国际邮轮母港等为代表的“海洋文化轴”。发挥滨海文化中心、国家海洋博物馆、周大福金融中心等载体优势,打造一批充分彰显滨海文化元素的“网红”打卡地。

8.巩固基层文化阵地。把滨海文化元素深度融入基层文化场馆,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和农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以阅读分享、版画制作等为特色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好家门口的文化客厅,引导市民了解“滨城”、热爱“滨城”。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面向基层延伸服务,支持城市书房、农家书屋、乡村博物馆等微型文化场馆建设,打造10分钟便民文化服务圈。拓展“滨海新区公共文化服务百姓互动数字平台”功能,形成“线上+线下”全方位文化服务,增强滨海文化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供给量和可及性。

四、加强文物保护利用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的重要要求,推进滨海新区文物保护利用事业高质量发展,以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彰显滨海文化的时代价值。

9.做好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推进大沽口炮台、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塘沽火车站旧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编制和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的文物修缮,实现长期科学保护。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的科技创新,推进博物馆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对“滨城”可移动文物实施预防性保护和文物数字化保护。

10.推动文物活化利用。依托大沽口炮台打造联动京津冀、辐射沿海地区、服务全国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挖掘塘沽火车站旧址、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等文物的文化资源,恢复竖立永利制碱厂旧址白灰窑。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利用亚细亚火油公司塘沽油库旧址、永利制碱厂旧址科学厅,通过市场化运营手段,打造彰显滨海文化内涵的文博设施。搭建红色历史教育“云平台”,依托特色资源做好革命文物推介宣传和红色展览,实现历史和文物移动式、沉浸式交流传播。充分运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文物展示利用方式的融合创新。

11.发挥文博展示功能。做好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基本陈列改陈工作,建设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纪念馆(范旭东纪念馆),利用原汉沽规划展览馆建设长芦海盐博物馆。完善和丰富滨海新区博物馆、天津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大港奥林匹克博物馆馆藏,用好中国海洋石油工业陈列馆、可口可乐世界展览馆、海鸥表博物馆、津药达仁堂现代中药展览馆等展馆,发挥文博的传播展示功能,扩大滨海文化的传播力。

五、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的重要要求,突出广电传媒、网络信息为主的新闻信息服务,影视制作、动漫游戏为主的内容创作生产,广告传媒、文创设计为主的创意设计服务,出版发行、文创销售为主的文化传播等四个文化主导产业,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市民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12.建设文创产业园。依托中新生态城国家动漫园、智慧山文化创意产业园,构建“2+X”文创产业发展格局。推进动漫园加快政策创新,积极争取国家和市级支持,提升动漫研发、培训、生产制作、展示交易、衍生产品开发及国际合作交流等平台能级,加大龙头企业引育力度,加快动漫与游戏产业聚集,打造中新生态城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核心区。推动智慧山文创园提升产业配套环境,打造融文化、艺术、科技、商业为一体的文创产业高地。加快开发塘沽南站等片区,形成一批“滨城”特色文创园区。用好天津自贸试验区政策创新优势,加强京津冀文创产业联动,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促进滨海新区文创产业集聚发展。

13.培育壮大文创产业。加大以滨海文化为内涵的文创产品开发力度,打造文创周边品牌。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滨海文创产品开发,努力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强滨海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推广和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滨海文创的“含金量”和市场竞争力。整合滨海文旅演艺资源,加快演艺精品开发,推进滨海文化特色景区和体验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文化旅游演艺。鼓励重点景区积极吸纳演出团体和艺术人才灵活参与演艺经营,培育打造常态化、特色化的滨海文化主题演艺项目,提高景区文旅消费水平。

14.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景区景点深入挖掘滨海文化元素、文化符号、文化故事,融入文旅项目改造提升,建设一批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和文旅消费集聚区。鼓励将旅游民宿与滨海文化资源有效衔接,推出一批特色旅游民宿,增强游客对滨海文化的体验度。把滨海文化纳入爱国教育游、向海休闲游、研学工业游、创新体验游等不同主题线路,寓文于游、寓文于乐,使游客充分体验滨海文化的丰富内涵。支持旅行社整合滨海文化代表性景区景点,打造10条以上市场化程度较高、滨海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精品线路。

六、不断壮大文化人才队伍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是第一资源的重要要求,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纳入滨海新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全过程,充分激发“滨城”文化人才活力,既出精品、更出人才。

15.培养文化骨干。抓好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围绕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引进培育文化领军人才。加大原创文艺人才、文艺策划人才、文化演艺经纪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构建年龄结构和专业类别合理的文艺人才梯队。推进市场化文艺院团建设,组建滨海新区艺术团。健全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完善以业务为核心的考核激励机制,为文艺人才提供发展舞台。

16.壮大群众文化队伍。加强文化馆馆办文艺团队建设,发挥文化馆(站)培训和辅导功能,做好群众业余文艺人才队伍的管理培训。结合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建设,积极培育群众文艺团队,扩大群众文艺队伍规模。建立群众文艺团队信息库,加大专业内容指导和扶持力度。

17.发展文化志愿者。健全文化志愿者注册招募、服务记录、管理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落实“全民阅读推广人”和“全民艺术普及推广人”制度,依托“三馆一站”等公共文化机构,健全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建设覆盖全域的文化志愿者工作站。支持文化能人开展志愿服务,培育文化志愿服务品牌,鼓励全社会参与文化志愿服务。

七、形成“滨城”文化发展新格局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的重要要求,勇于改革创新,切实形成全面繁荣发展滨海文化的生动局面。

18.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单位要从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高度,充分认识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意义,增强宣传滨海文化的责任感,把宣传滨海文化作为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建设文化强区工作的重要内容,与本单位工作紧密结合,一体推进。宣传文化系统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整合各类资源,调动各方力量,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协同推进、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19.强化政策保障。加大文化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用好文化专项资金,支持滨海文化重点项目建设。制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办法,以精准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文化业态创新。采取服务外包、项目授权、财政补贴等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社会组织运营公共文化设施,用活用好文化活动场地。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等方式,拓宽文化资金来源和服务保障供给渠道,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事业建设。

20.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机制,引导社会各界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宣传滨海文化,把繁荣滨海文化的各项工作融入农村、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基层单位工作之中。积极支持民间文艺团体因地制宜传播滨海文化,厚培滨海文化传播沃土,在全社会形成宣传滨海文化的良好氛围,为建设新时代“四宜”美丽“滨城”凝聚强大合力。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