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央广网 编辑:马润荞 2023-10-29 12:53
央广网天津10月29日消息(记者韩雨晨)“我们村办度假村日渐红火,4月至10月的旺季,日均接待游客在二三百人次,暑假及节假日能到500人次。”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天河村党支部书记毛茅颇为自豪地说道。走进游乐场,楼台亭榭,小桥流水;漫步天河村,樊河穿村而过,新农村依川而建,水泥路宽阔平坦,民居错落有致,与田园风光相映成趣。
鱼乐天河生态度假村(央广网发 天津市合作交流办供图)
天河村位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恭门镇西南部,是津甘东西部协作第一批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以前,天河村4个自然村分布在四面山头,群众住的是土坯房,吃水、通行都很困难。现如今,村上203户1037人都住上了宽敞漂亮的房子,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而毛茅提到的旅游度假村建设,则要追溯到2021年。彼时天河村创办灵秀源渔业养殖合作社,利用天津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145万元,采取“县域统筹、跨村发展、股份经营”发展模式,建成沉淀池2个、养殖池9个、垂钓池2个,投入虹鳟、金鳟、鲟鱼等鱼苗2万余尾,普通鱼苗2.5万余尾,配套建成占地2000平方米的娱乐区,并引进了各类游乐设备,建成“鱼乐天河生态度假村”,对昔日的烂河滩进行开发利用,打造成旅游网红打卡地。
度假村内景象(央广网发 天津市合作交流办供图)
近年来,在天津大力帮扶下,天河村大力挖掘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等生态环境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特别注重把发展多元化产业作为重要突破口,走出了一条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乡村振兴之路,吸引在外务工的村民或返乡创业,或参与旅游项目建设运营,使乡村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曾经荒芜的村落焕发出新的活力。
据张家川县乡村振兴局新农办副主任李京平介绍,“十四五”以来,天津累计投入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500余万元,按照全县“4+2”产业体系发展格局,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积极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既满足城乡消费新需要,又促进农民持续致富增收,东西部协作成为推动天河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为全面提升村庄“颜值”,村里多措并举,开展扩建提升游乐场配套项目,铺设彩色透水砖路面、阳光草坪,修建儿童沙地活动区、木平台活动场地,并进行绿化种植提升工程,建设生态停车场,对三级公路两侧进行提升改造;建设万寿菊园观景平台,全面推进村委会周边、集中居住点绿化美化和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对已建绿化点枯死树木进行补植恢复,广泛动员群众进行拆旧拆废,在不适合复垦的土地上种植经济林或生态林,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同时,天河村不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集村内办公议事、教育培训、党员活动、便民服务、文化娱乐等五大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套建设文化活动广场、乡村舞台、文化活动室,配备文化器材13套,健身器材10套,建成农家书屋1处,同时重视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用天津市帮扶资金25万元将天河村旧村部改造成为“老年人活动中心”。
天河村党群服务中心(央广网发 天津市合作交流办供图)
谈到农文旅融合发展,恭门镇党委书记妥宝玉进行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红红火火的乡村旅游,是天河村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第一条腿’,‘种植+养殖’双管齐下则是‘第二条腿’,‘两条腿’走路才能既稳又快。”村党支部领办的4个合作社,分别养殖冷水鱼、土蜂等;建成农事体验采摘基地温室大棚11座,种植草莓、甜瓜、哈密瓜、西瓜等水果以及南瓜、茄子、辣椒、西红柿等蔬菜。2023年以来,天河村乡村旅游、冷水鱼养殖、土蜂养殖等产业收入达到28万元,共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2万元,同时,带动群众60余人次稳定就业,人均月收入超过3000元,带动10余户群众自主创业,设立小吃摊点,旅游旺季期间每户日均收入500元。
农事体验采摘基地温室大棚(央广网发 天津市合作交流办供图)
如今的天河村,依托优美的环境、鱼乐天河游乐园和大棚产业,聚力打造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特色休闲观光农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天河村将进一步依托田园风光、绿水青山、乡土文化、民俗民情等资源优势,挖掘自身潜力,培育发展新动力,厚植发展新优势,增强乡村‘造血’功能,完善‘农旅’产业链,让农户分享到更多的产业增值收益,走向共同富裕的幸福道路。”谈到天河村下一步的发展时,毛茅充满信心地说,“我相信,坚持党建引领,有多元化产业作为支撑,天河村的发展前景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