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齐头并进 天津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含绿量”持续提升

稿源:津滨网   编辑:李若怡   2023-10-21 15:34

津滨网讯(记者 牛婧文)到2025年,天津经开区绿色制造荣誉企业达100家,绿色产业营业收入达1200亿元;“十四五”末,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50万千瓦以上,削减煤炭消费量达18.8万吨。这是天津经开区在提升高质量发展“含绿量”过程中给自己设置的目标。10月20日,天津经开区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绿色低碳促转型、健全要素体系强支撑、压实各类主体责任等方面进行部署,全力做好“生态”大文章。

1697867061386042477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主轴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如今,“咬定青山不放松”这句话已成为天津经开区在开展改善环境质量工作时的真实写照。记者了解到,为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天津经开区在改善环境质量方面,狠抓重点、突出难点,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保卫战、打好净土保卫战。计划到2025年,地区PM2.5力争达到3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高于74%,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城区地表水断面达到优良水质,并保障重点建设用地100%安全利用。

通过开展清洁能源替代,完善绿色产业链,促进清洁运输体系建设等手段,天津经开区积极探索能源、产业、运输结构升级转型实施路径。另一方面,天津经开区还坚持移动源、工业源、燃煤源、扬尘源、生活源“五源同治”;持续升级完善智慧环保平台,开展污染物溯源分析,有效实现了精准、科学、依法治污。

此外,为了从源头上防控环境风险,天津经开区将进一步通过健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体系,持续开展危险废物排查整治,使得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完善生态监测网络,开展生态状况监测评估,有效保护生态多样性。通过开展这些落地有声的举措,实打实地让天津经开区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

1697867078087079593

聚焦绿色低碳促转型 推动降碳减排

今年8月,在我国首个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天津经开区对外发布2022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先进企业30强名单。该名单针对区内320余家工业企业开展绿色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最终评选出生态环境保护先进企业30强。这30强企业与参评的320余家企业相比,综合能耗和新鲜水耗占比仅分别为13.9%和15.3%,大气、水的排放量分别只占到14.6%、11.4%,却为地区贡献了超过七成的税收和一半的工业总产值。

格拉默车辆内饰(天津)有限公司便是此次上榜的生态环境保护先进企业30强之一。在这家企业的工厂内,电叉车取代了传统燃油叉车,有效实现了节能降碳。同时,企业还投入大量资金安装使用并定期维护废气环保设备,并选择比较亲环境的发泡工艺以及在负压的密闭空间操作,把低碳环保工作落到了实处。

在天津经开区,像格拉默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据了解,天津经开区严把项目质量,守好环境保护源头关,通过提高企业准入标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引入环境绩效好、碳排放水平优的项目。同时,锚定双碳目标,聚焦绿色能源优结构,积极建设智能无人装备产业园、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两个近零碳园区,全力把经开区打造成为国家碳达峰综合示范区。此外,天津经开区还通过突出重点领域,持续提高化工新材料绿色度,围绕中石化百万吨乙烯、渤化甲醇制烯烃等重大项目基础原料为依托,做大做强绿色石化和新材料产业,并建设冷能利用示范区,大力发展风光电及海水淡化项目,在区域绿色能源综合利用上探索新路径。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充分认清形势,采取有力应对措施,走出新路径。”在天津经开区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天津经开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掷地有声地说。多年来,天津经开区持续加快构建绿色能源新结构、加快推进绿色产业新聚集、加快突显绿色城市新底色,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通过发挥“法制+市场”两个保障、强化“政策+科技”两个支撑、守牢“生态环境安全”一条底线等有效举措,逐步健全要素体系的强支撑。

据介绍,下一步,天津经开区将通过不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责任,全面强化责任落实。同时,持续完善工作机制,将美丽泰达建设摆在经开区工作的重要位置,构建“齐抓共管”新格局,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用好有效市场,引导排放权交易所和金融机构发挥好支撑作用。此外,天津经开区还将全力争先创优,以绿色低碳发展为驱动,积极开展生态环境领域“三争取”工作,进行南港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实现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争做绿色发展排头兵,为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引领力。(资料图片)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