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中国式现代化

稿源:​天津日报   编辑:马润荞   2023-09-11 09:38

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所有民族和国家,无论其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如何不一样,都不可避免地要走上现代化道路,只是时间上的早晚和形式上的不同而已。就此而言,现代化是一个具有价值指向性且体现普适性的话语,又是一种具有实践性且体现特殊性的运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始于资本主义,但不“终结”于资本主义,先行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运动只是人类社会现代化的一个具有历史进步作用的过渡,它终究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才是人类社会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从现代化发展逻辑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主要是指中国式现代化契合现代化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共同特征只是规律的外在表现,规律才是内在的规定性。“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则更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体现这两大规律基础上,探索和形成了自己的特殊规律,成功走出一条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遵循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人类社会现代化是具体的、历史的。始于西方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的“处女作”,发挥着重大的历史进步作用。作为人类现代化的过渡形态,西方现代化完全是在强大的资本逻辑下运行。在资本逻辑的贪婪性下,西方现代化在社会关系上造成人与人的全面异化、两大阶级的全面对抗;在人的精神道德上形成拜金主义、纵欲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反理性主义、恐怖主义等全球性精神危机;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因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致使人类社会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在国际关系上因西方资本的全球霸权导致全球性分裂,东方从属于西方,南方服务于北方,等等。从历史发展来看,西方现代化这场剧烈而持久的社会变革,在因资本对利润无止境追逐的内生动力带来的整个世界生产力和生产方式革命的历史进程中,把人类社会由封闭半封闭的民族历史推进到世界历史,把传统的农业社会推向现代的工业社会,并为更高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形态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形成了一些一般性现代化规律。无疑,在“一球两制”下,后发国家的现代化只能与先发性的西方现代化同台竞争和发展。既然同台竞争和发展,那作为后发的中国式现代化就不能无视西方现代化,而是要学习和利用西方现代化。正如马克思说过的,“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一球两制”下,西方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外部性条件。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异质性生产关系并存与交往的世界格局中,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现代化进程中,理性地透视西方现代化实践,剥离其主观为资本的不利因素,挖掘其客观上形成的一般性经验和规律,如:工业化是任何现代化都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基础和保障、科技进步是现代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市场经济是现代化的有效手段、思想创新和教育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等,并充分利用借鉴西方在这些方面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历程,同时成功规避了西方现代化造成的“异化弊端”。

中国式现代化遵循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规律

中国凭借什么能够剥离掉西方现代化中带有西方属性的元素而汲取其一般性经验与规律?答案在马克思主义这一“望远镜”和“显微镜”,在社会主义这一先进制度。马克思主义使我们能够在西方现代化发展中挖掘和总结其一般性规律,找到其发展的未来向度。社会主义制度使我们能够强力吸收和创造性转化西方现代化发展中的有益经验,熔铸到自己独特的现代化发展之中。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高级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世界各种现代化运动都会归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一宗,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也不是“定于一尊”,在遵循普遍性规律下有其特殊性体现,即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在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普遍规律下,依据自己国情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别的主义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是“现代化”前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限定词。社会主义是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一直就没有背离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和原则,遵循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规律。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都打下了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烙印。比如,正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指导下,我们才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正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导下,通过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持续地“去落后化”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才不断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并实现富起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新发展理念,持续地加强经济社会各方面的“统筹性”“协同性”,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大力推进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和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正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指导下,提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等理念,才成功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路子,形成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并正在不断地接近“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的伟大目标,等等。

中国式现代化走出中国特色的特殊规律

现代化运动不完全是个自然历史进程,还是一个充分体现主观能动性的社会历史进程。正如在资本逻辑下走出一条有西方特点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一样,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人为本的逻辑下走出了一条合现代化发展一般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普遍规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独特的历史命运、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只能走适合自己特点的现代化道路,进而造就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殊性。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

“中国式”是指中国现代化道路具有既不同于西方现代化,又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道路的特点,体现出中国特色。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并为之奋斗的目标。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中国人民为寻求现代化之道进行了80年探索,因没找到适合自己的规律而一一遭遇失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社会内部各种条件的限制和外部国际环境的压力下,我们遵循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规律,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不仅为实现中国特色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而且每一历史时期的现代化探索与发展积淀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独特的现代化发展规律,如: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现代化规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规律、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规律、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规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规律、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规律,等等。

中国式现代化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在中国近代以来对现代化道路艰辛探索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继续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在历经前后四个历史时期及取得四大历史性成就中,开创出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现代化理论范式与实践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不是自然内发的,而是不断深度融入世界历史中的;不是如西方发达国家的“串联式”单线性的,而是“并联式”叠加性的;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西方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真理力量,以人类社会现代化建设规律为遵循,立足中华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近代以来18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的持续探索、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以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旨归。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所以能成功,一是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运动中,是合目的性的;二是它既吸收了世界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和积极成果,又遵循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合规律性的,做到了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正因如此,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对西方现代化道路和模式的依赖提供了参考、拓展了路径,为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民族和国家提供了现代化的新选择。

(作者贺新元 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华思想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2AZD015)阶段性成果)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