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津滨网 编辑:高志翔 2023-08-20 22:50
津滨网讯(记者 张倩 摄影报道)天津港是京津冀海上门户,位于沧州市东北部渤海湾西岸的黄骅港则是国家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主通道之一。8月20日,记者跟随“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网络主题调研采访活动采访团来到沧州市黄骅港煤炭港区码头,近距离感受这座从昔日“煤黑子”变身而来的“绿色大港”。
全流程抑尘让机房不再煤灰漫天
黄骅港负责国家能源集团煤炭的下水外运工作,是集团一体化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是陕西、内蒙煤炭外运陆运距离最短的港口,是一座以煤为主,兼顾散杂货和油品的现代化综合性能源港口。在黄骅港,全港设计煤炭吞吐能力为1.78亿吨,现拥有煤炭泊位17个、杂货泊位4个,油品码头1个,最大煤炭堆存能力约460万吨。
提到煤炭,传统印象里其储存、运输环境是粉尘较多、黑乎乎一片。作为煤炭大港,扬尘污染更是困扰港口发展的根本性难题。但是走进黄骅港,港里运输环境整洁卫生,作业现场干净有序——脏乱差现象全然见不到。在翻车机房内,一列列运煤列车有序驶入,每4节车厢为一循环,随着翻车机的旋转翻转,320吨煤炭瞬间被卸入底层漏斗。工作人员介绍,治理粉尘就得靠水,黄骅港依托智能化打造了全流程抑尘系统,仅约20秒,一列车翻卸完成,翻车机房环境就能恢复如初,完全不会有煤尘升腾。
打造“两湖三湿地” 做好节水文章
煤炭大港要变“绿”,除了要治理好煤尘污染,还要做好节水文章。记者了解到,黄骅港地处盐碱滩,淡水资源极其宝贵。为了化解淡水难题,解决污水处理、供需水不平衡、降雨内涝、生态环境治理等问题,黄骅港建立港区水域面积70万平方米的生态循环水系统,规划了“两湖三湿地”,向大海、天空和科技要淡水。
据现场负责人介绍,一方面,港口制作了专门的管道,对部分货轮出水口进行改造,与货轮出水口连接,提取“压舱水”,通过提取“压舱水”每年可回收淡水110万立方米至150万立方米。另一方面,港口煤炭抑尘产生大量煤污水,黄骅港智能除尘装置等也会产生煤污水,这些污水均被引入3个污水处理站,每年可处理205万余立方米。处理后不仅可得清水,还可将沉淀下来的煤泥加工成煤饼出售,每年创收900多万元。此外,每到雨季,港口汇集地表径流,通过泵站输入湿地,防止了落入港区的雨水直接排海造成污染,每年可承接利用雨水40余万立方米。
“生态循环水系统的各水系通过管网联通、合理调用,解决了煤炭在装卸、储存过程以及恶劣天气产生的污水污染难题,尤其在汛期和极端天气,水系具有的‘海绵’特性能存储污水、雨水,不仅实现了含煤污水的‘零排放’和‘零污染’,还为港区洒水除尘提供了充足水源。据测算,每年可减少淡水使用成本近2000万元。”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介绍,黄骅港连续4年煤炭吞吐量居全国港口首位,发挥了能源保供“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近年来,黄骅港以基础设施补短板夯实发展基础,完善港口码头结构布局,重点推进投资507亿元的集装箱、LNG、油品、汽车滚装等22个专业码头和系列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加快推进航道升级改造,全面提升了港口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