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法治日报 编辑:高志翔 2023-07-19 09:55
记者 范瑞恒
3台电脑、一块长3.2米、宽2.2米的电子屏,是天津市滨海新区司法局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室二级调研员谢品工作的“主阵地”。在领导支持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这个“主阵地”演进为滨海新区行政执法监督平台(以下简称执法监督平台)。
执法监督平台2015年上线运行,依托平台可对滨海新区全部行政执法机关与行政执法人员的所有执法行为实时在线指挥、在线办理与在线监督考核,这背后是谢品与同事们的倾心付出。
一组数据足以说明他们的艰辛:3441部法律法规、33878条执法事项,监管事项主项7879条、子项33480条,耗时一年,谢品与同事们将法律条文逐条转变成计算机代码录入执法监督平台系统,推行执法依据、执法事由、权责清单编码化。
由此带来的便利是:执法人员依托执法监督平台实时调查取证与开具执法文书,按照编码检索生成案由,自动关联执法依据、处罚种类与幅度,在线以填空方式完成执法文书制作。
向《法治日报》记者讲解的间隙,谢品打开执法监督平台界面举例介绍:“《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规定,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将会受到处罚。行为人违反的具体条款、如何处罚,适用普通程序还是简易程序,执法监督平台预先设定,确保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程序不出错,裁量幅度不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
“如果处罚有偏差,执法监督平台会第一时间预警,我们就可以对相关执法事项进行复核。”他认为,这是把行政执法权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而滨海新区的“笼子”带有“数字化”基因。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8年来,为建设功能全面、技术先进、使用方便的信息化执法监督平台,谢品与同事们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岗位上,从需求调研、执法程序分析、执法依据编码入手,编制执法业务流程15套、定制执法文书样式1000余份,为平台建立各类数据库与各项应用功能运行奠定了基础。
在一次次升级改造后,执法监督平台实现了信息化向数字化、智慧化的转变与提升。目前,执法监督平台架构按照“互联网+”思路,依托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大数据与算力支撑,运用地理信息系统、云计算等技术,对接各相关政务平台系统,建成一套事前、事中、事后“审管联动”的高效执法协调监督信息化系统。
这些,都离不开谢品的苦心钻研。
疫情期间,厚重的防护服严重影响行政执法人员出具处罚清单。
“针对这个情况,我们想能否在系统中使用语音转换文字的功能,方便行政执法人员一线工作。”谢品与同事们反复沟通实验,最终开发出语音转文字功能,并实现与执法监督平台的互联互通。
此外,谢品还在执法监督平台中引入“人工智能”元素,对执法人员通过执法记录仪回传的图像进行识别,提醒执法人员注意执法行为。
强化行政执法规范体系建设是谢品着重考虑的另一课题。在上级部门支持下,他先后参与制定《行政执法案件质量标准》《行政执法监督考核指标体系》《滨海新区行政检查暂行办法》等文件,构建起全区行政执法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不满足、不懈怠、不停步。”被司法部评为“全国行政执法先进个人”的谢品又有了新的设想,“依托执法监督平台,打造一个数字政府与法治政府建设融合的综合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