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天津日报 编辑:马润荞 2023-06-20 09:13
成卫东(右一)和同事对车辆进行检修。 记者 吴迪 摄
提起成卫东这个名字,在港口圈广为人知,在天津乃至全国也颇具声望。作为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头队副队长,成卫东身上还有很多重量级“标签”──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首届海河工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这两天,成卫东的荣誉簿里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获评“天津楷模”。激动与欣喜的同时成卫东倍感责任在肩、使命光荣:“今后,我更要对标全国各行各业先进楷模,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干字当头、实字为先,让更多年轻人融入港口行业中来,为让基层产业工人成为推动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贡献者不懈努力!”
行驶超30万公里 练就名副其实“拖车王”
新时代产业工人是什么样子?相信见过成卫东的人心中都会不自觉有了答案。
黝黑的面庞、结实的身板,闪亮的眸子里、满面的笑容中透出他对工作的热忱。即便已采访他多次,每次见面记者仍不禁感慨──手上有技术、脸上有自信、心中有信念、未来有方向,这就是新时代港口产业工人应有的风貌。
成卫东的家距离港区码头很近,从小天天看着父亲和工友们忙忙碌碌的他,1998年一毕业就子承父业也成了一名天津港人,被分配到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头队。
上班第一件事是什么?定下目标,苦练技能。
“‘学最好的技术、当最好的司机、做最好的员工’这是我从上班起给自己定下的座右铭。”成卫东笑着说,“那会儿几乎每天就琢磨着怎么把长20米、宽3米的拖车开好。吃饭时把饭碗当拖车,在两根筷子间找运行轨迹;扫地时把扫帚当拖车,观察转弯角度……”
很快,勤奋刻苦、勇于探索的成卫东练就了左右脚都能熟练驾驶拖车的技术,成为队里最年轻、驾驶技术最全面的拖车司机之一,他总结出“快”“准”“稳”拖车工作法使工作效率提高16.7%。
工作25年来,成卫东驾驶拖车循环往返于码头货场之间,累计行驶30多万公里。
吊车司机老付说:“我们一看就知道哪辆车是成队开的,行进一点不卡顿,动线还有一种美感。”
徒弟王君说:“我们一公司3349米海岸线、15个泊位、126万平方米货场,哪段路面不平、哪个路口爱堵车、哪个转弯有难度,师傅门儿清,只要有运输任务,他准能最快设计出一条路况最好、距离最近的行车路线。”
成为名副其实的“拖车王”,成卫东又琢磨着要带出一支技术“铁军”。因为一枝花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一方面,以“成卫东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将所学所获毫无保留倾囊相授,培养出一批“倒车王”“修车王”“安全王”“高产王”等王牌骨干,示范引领培育高素质高技能“王牌军”;另一方面,设计出“拖车倒车打靶”等特色技术比武活动,成为一线员工挑战极限、追求卓越的舞台,每年为员工开展技能培训60余次,开展座谈研讨、技术比武竞赛活动40余次,培训技术人才200余人……
最近,成卫东就在为即将举办的技术比武设计考题。
“今年,我琢磨着把难度再提一提,把‘倒车打靶’这项传统比武项目升级为‘倒车拧瓶盖’外加‘8字行驶’,让一线员工技术更过硬、本领更扎实。”
与时代同行 转身成为“AI训练师”
有人说,成卫东是匠心于行的智慧型产业工人的典型代表,此话并不为过。采访一见面,他便笑言自己刚给智能机器人当“师傅”回来。
这几年,天津港不断加快绿色智慧枢纽港口建设,一批首创性、标志性成果惊艳亮相。将人的经验技能与智慧科技深度融合探索科技创新发展新路径,成为成卫东肩负起的又一项新重任。
这回成卫东“操作法”再次派上用场。勇担新重任的“拖车王”求知钻研,继续领跑在以科技创新赋能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建设的新赛道上。
在天津港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十几个人操控的智能系统,就能轻松指挥几十台甚至上百台无人驾驶设备同时作业。成卫东便是其中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ART)的“师傅”。
“ART是‘智慧零碳’码头众多高科技的集中体现,能够自动实现厘米级的精准定位,而且能够不知疲倦地保持全天候最佳作业状态。这是它的优势,但它还需要能像人一样灵活。”成卫东坦言。
“我做的就是努力把人的经验数据化、标准化,复制到‘机器人’身上,以人工技能赋能人工智能,让它们发挥出更大效能。”成卫东说,“比如,ART什么时候减速、遇到障碍物如何躲避、怎样转弯半径和角度最合适等,我总结了40多个驾驶技巧和操作方法,都详细提供给程序员,他们再编入程序写成指令反复测试。”
如今,这些机器人“徒弟”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新突破,变得身手矫捷。在天津港,ART已实现超L4级无人驾驶,在全世界首屈一指。
多年来,成卫东带领团队共完成200余项技术创新,荣获40多项国家专利,在去年受聘成为全国港口行业首批“AI训练师”。
成卫东说:“今年,我们一直在与全国各大高校的研发团队接触,了解最新技术,看看有哪些适合应用在我们的智能码头上,同时,也在尝试带出更多能教机器人的‘师傅’。”
“我们的码头上智能设备设施多种多样,要发挥更多岗位上劳模、工匠的作用,把技术经验更多应用到智能设备上,比如带动传统岸桥、场桥司机向智能化、自动化设备的司机转型,努力让这些先进的无人化设备在天津港智慧港口建设中发挥更大效能,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贡献力量。”成卫东坚定地说。
弘扬楷模精神 带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手捧“天津楷模”奖状,成卫东坦言,荣誉越多,责任越重,既然被评为“天津楷模”,代表了家乡,那就一定要比原来做得更好。但在他心中,还有一项使命更为重要,那就是如何用自己的故事,激励、鼓励、带动更多年轻人崇尚工匠并主动融入产业工人的行列。
“25年的工作经历,我深刻认识到,是党和国家为一线产业工人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让大家能够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也让大家在迈向制造强国的进程中信心十足。我们国家正从现在的制造大国向未来的制造强国转变,需要大量一线优秀技能人才。也是因此我给自己提要求,在讲述自己故事时,一定要让大家听得懂、记得住、能传播,要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国家对产业工人的重视,鼓励他们为城市和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成卫东说。
让他最开心的是前几天听到一位工友打电话婉拒了老乡让其跳槽的建议。“这位工友说‘我们成队说了,产业工人发展空间非常大,只要大伙儿愿意扎根基层好好干,我们这行大有前途’。听到这话,我心里甭提多高兴了,这就说明我的宣讲没白干。”
对于今后,成卫东还有更多期待。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产业工人的现代化。”成卫东说,“作为新时代的港口产业工人,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也感到肩上沉甸甸的一份责任。我们将时刻铭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港时的殷切嘱托,脚踏实地,用实际行动落实高质量发展的各项要求,我们有信心把港口建设得更智慧、更绿色,有信心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