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结出581项制度创新硕果 “试验田”种出“天津样板”——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八周年综述

稿源:津滨网   编辑:马润荞   2023-04-27 09:15

津滨网讯(记者 张广艳)阳春四月天,潮起渤海畔。

八年前,同样是在春天,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在津沽大地蓄势待发。2015年4月21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天津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吹响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号角。

八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坚定扛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新任务,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发展硕果累累:作为中国北方第一个自贸试验区,累计实施581项制度创新举措,向全国复制推广38项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更多“天津样板”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全国样板”……眼下,渤海湾畔这片热土,正朝着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资源要素配置枢纽、京津冀现代产业集聚区、中日韩自贸区战略先导区,打造世界一流自由贸易园区的目标稳步迈进。

聚焦国家战略  深耕改革试验田

打造自贸“天津样板”,底气从何而来?制度创新是答案。

八年来,这里意气风发,制度创新红利加速释放。

“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我们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走出一条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自贸改革发展之路。”天津自贸试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天津自贸试验区为制度创新赋能产业发展探索了新路径、积累了新经验。

截至2022年底,区域内实有各类市场主体8.2万户,是自贸试验区成立前的3倍;新设外商投资企业近4000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44.25亿美元;税收收入由2015年度的354亿元增长至2022年度的512亿元。

八年来,这里瓣瓣同心,协同效应进一步显现。

作为京津冀区域内最早成立的自贸试验区,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成为天津自贸试验区的重要课题。

这几年,天津自贸试验区深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区域发展政策协同化,发起召开首届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席会议,发布京津冀协同创新成果,成立智库联盟;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机制化,发起建立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通办联动机制,先后共同推出179项“同事同标”事项。

“今年,天津自贸试验区还将强化自贸政策联动,推进营商环境一体化发展,支持重点区域建设,加强京津冀合作交流,用好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席会议平台,全方位推进产业、创新等领域的联动发展。”天津自贸试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八年来,这里开放合作,主动融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就在不久前,一列搭载着二手汽车的中欧班列从中铁天津集装箱中心站顺利发车,天津首单“二手车出口+保税+中欧班列”创新业务落地天津自贸试验区。开行数量越来越多、辐射范围越来越广的中欧班列正让天津自贸试验区的“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

这几年,天津自贸试验区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境外园区跨国联动,设立跨境投资综合服务中心和海外工程投资服务中心,常态化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与中非泰达埃及苏伊士合作区围绕二手车出口、海外仓建设等展开合作;开通“一带一路”集装箱航线40余条,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稳步增长,其中60%以上的外贸货物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推动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营,打造“津货分仓”模式,完成天津首单“保税专列+中欧班列”业务。

八年来,这里按下“快进键”,不断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

一批国际经贸规则不断落地:印发RCEP行动方案,建立RCEP跨部门协作推进机制,启动建设RCEP服务中心。

一批重大平台加快建设:搭建自贸试验区服务平台,推广“FT分公司模式”“全功能型跨境人民币资金池”等创新政策。

立足区域优势 打造各具特色发展格局

打造自贸“天津样板”,韧性从何而来?联动创新是答案。

八年来,这里特色突出,三大片区发展道路越行越开阔。

“天津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各有优势。它们的发展定位、资源禀赋本身有错位,在制度创新和产业培育上也各有侧重。例如,东疆片区重点发展融资租赁、国际贸易和航运物流,天津机场片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商务片区重点发展以创新金融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天津自贸试验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值得一提的是,三个片区并不是“独自美丽”,而是立足自身优势产业资源和政策创新成果,形成联动创新合力。此前,《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东疆片区、中心商务片区、天津机场片区支持天津航空航天产业补链强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顺利签署,这是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片区间围绕特定产业链形成的合作范例。

企业的感受更为直接。在自贸政策加持下,天津海特大力发展保税维修与再制造业务,2022年境外业务占总收入比例超过60%,实现了飞机保税维修与国内再租赁相结合的创新商业模式。

八年来,这里强强联合,以“小区块”带动“大开放”。

2019年10月,这里批准设立专司制度创新的法定机构——自贸区创新发展局,负责外经贸规则规制和自贸区(港)政策研究、重大改革方案编制、创新试点争取、联动创新等工作。2021年8月,中新天津生态城和滨海高新区两个自贸区联动创新区获批建设。联动创新,对于天津自贸试验区而言,不是简单的“面积扩大”,而是“深化改革开放再升级”。

如今,联动创新区建设使滨海高新区拥有自创区和自贸区的双重政策叠加,在创新政策上互补互促。中新天津生态城通过深化中新合作,并在新加坡设立“中新天津生态城自贸联动新加坡推广中心”,初步构建了从离岸推广中心到在岸新加坡中心的孵化引育机制。

不仅如此,天津自贸试验区还在国家超算天津中心等4个业界影响广泛、创新需求强烈的创新平台设立联动创新示范基地,在中塘工业园区等6个街镇园区设立自贸试验区创新实践基地。以数据产业化联动创新示范基地为例,短短两年间,该基地在数据开发应用和商品化、数据产业生态、数据跨境流动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出数据产业化发展“天河”模式。

“从联动创新区到联动创新示范基地再到创新实践基地,可谓一脉相连,更契合了天津自贸试验区‘为国家试制度’的定位和‘复制推广’的要求。”天津自贸试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至此,天津自贸试验区正式形成了“1局1办3片区2联动6基地”的组织结构体系,开创了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工作的新局面,未来还将不断扩大自贸试验区政策创新成果外溢效应,实现区域内试验和区域外复制良性互动,筑就改革开放新高地。

融入国际规则 构建特色产业体系

打造自贸“天津样板”,实力从何而来?产业发展是答案。

八年来,这里春日满园,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

——租赁产业持续全国领先。发布《东疆租赁产业主题园区建设方案》,获批绿色租赁服务流程试行区;建立飞机船舶离岸经营性租赁业务“企业白名单”机制;高标准建设天津租赁资产交易中心,推动交易规模超10亿元。

——商业保理上升势头强劲。制定全国首个专门针对商业保理行业的系统性支持方案;实现“金融商品转让”融资成本抵扣新模式效能持续扩大,落地全国首笔数字人民币保理业务、首笔跨行再保理业务。

——离岸贸易创新发展。创新形成“外汇管理部门+属地行政主管部门+商业银行+离岸贸易企业”四方联合现场办公的“天津模式”。

——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平行进口汽车产业持续领跑全国,2022年天津口岸进口平行车约3.5万辆,进口规模占全国70%以上;打造二手车出口基地,2022年出口二手车5500辆,位列全国第三。

——保税业态、生物医药、数字货运、冷链产业快速发展。保税维修和再制造试点企业扩至13家,关联业务收入突破2亿元;搭建全国首个细胞生态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平台,入选商务部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项目;甩挂运输装备、保险、油品及大宗贸易的数字货运上下游产业链正在集聚;油气产业发力突破,打造华北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气供应基地,加快保税燃料油“单一窗口”建设;生态城联动创新区获批全市首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形成京津冀最大的冷链产业仓储集群。

八年来,这里意气风发,书写出更多“春天的故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站在新起点,天津自贸试验区信心坚定。

“天津自贸试验区将紧紧围绕构建‘五个自由、一个安全有序流动’制度政策体系,强化制度集成创新,推进制度型开放,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突破,促进‘保税+’‘租赁+’‘保理+’等优势产业创新升级,推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经验,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天津自贸试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天津自贸区供图)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