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脱轨、化工厂起火……美国事故不断原因何在

稿源:​央视新闻   编辑:李若怡   2023-02-19 00:10

当地时间16日,美国一列货运列车在密歇根州范比伦镇发生脱轨事故。货运列车其中一节车厢装有危险化学品液态氯,所幸脱轨车厢中没有危险物品,事故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出事列车与本月初在俄亥俄州脱轨后泄漏有毒化学品的货运列车同属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

美媒称,这已经是本月初俄亥俄州列车脱轨事故发生以来,美国发生的至少第4起列车脱轨事故。

《今日美国报》报道截图

环保局局长也不敢喝这里的水

在俄州列车脱轨致有毒气体扩散事件的发生地——俄亥俄州东巴勒斯坦城,虽然列车残骸已经逐步得到清理,但“看不见”的生态悲剧和恐慌才刚刚开始。

俄亥俄州环保部门官员日前确认,列车脱轨事故产生的部分有毒污染物已经进入俄亥俄河,导致数千条鱼死亡。

事发后,尽管包括美国环保局在内的美国政府相关部门一直信誓旦旦宣称当地空气、水质均处于安全水平,但许多居民并不买账,并且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包括咳嗽、头疼、皮肤起红疹等在内的不适症状。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截图(题图为当地一名4岁孩子手部出现皮疹)

不仅民众不相信政府所言,美国的一些官员也无法“睁眼说瞎话”。

俄亥俄州州长德温日前声称,污染不会严重影响周围500万居民的饮用水,但他同时提醒居住在列车脱轨区域附近的居民,目前最好只喝瓶装水。

《国会山报》报道截图

据福克斯新闻当地时间16日报道,当天俄亥俄州共和党参议员杰德·万斯在事发地东巴勒斯坦城,拍到一条小溪泛起彩色不明物质的画面。他要求美国国家环保局局长迈克尔·里根接一杯这里的自来水喝,以此向居民证明当地水质是安全的。

福克斯新闻报道截图(题图为杰德·万斯)

一直关注此次事件的美国独立记者尼克·索托随后发文称,迈克尔·里根拒绝了喝自来水的邀请。此外,与其同行的俄亥俄州民主党参议员谢罗德·布朗,也无法对“是否会喝当地自来水”的问题做出回答。

尼克·索托社交媒体截图

令人震惊的是,列车脱轨事故在美国屡见不鲜。

美国运输统计局发现,1990-2021年,美国共发生了54539起列车脱轨事故,平均每年1704起。

仅今年以来,美国已经至少发生了十几起火车脱轨事故。

美国《新闻周刊》网站报道截图

频繁发生的脱轨事故让美国民众对列车安全以及美国交通部门对铁路系统的监管产生了质疑。

过去10年,为了提高运输效率,美国列车的总长度和重量大幅增加,但相应的设备维护工作没有跟上。

此外,美国铁路行业持续裁员、缺乏监管,把利益置于安全之上,近期发生的严重脱轨事故不过是冰山一角。

美国政府应对不力的背后是制度性缺失

类似的问题不仅存在于美国铁路行业。

在密歇根州火车脱轨事故发生的同一天,佛罗里达州也发生了一起令人瞩目的事故:当地一座储存塑料的化工品仓库起火,火灾面积超过21000平方米,火灾原因仍在调查当中。

据悉,起火的仓库储存有大量塑料植物盆、肥料和其他材料,起火时燃起巨大烟雾,大火附近还储存有丙烷罐,美国危险品处理小组正在监测当地的空气成分。

美媒报道称,这已经是本月美国发生的第三起严重的化学品紧急事故。

美国佛罗里达州News4JAX 电视台报道截图

有分析认为,在美国,以逐利为目的的私人资本掌控了涉及国民经济命脉和基本公共服务的诸多领域,很多时候为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无视公众利益,导致社会治理问题日益严重。

此外,私营资本与美国政客们的勾结,往往也导致真凶被“放纵”、真相被掩盖。

福克斯新闻主持人评论俄亥俄州火车脱轨事件时指出,有毒的化学物质正沿着河流扩散,但美国政府却没有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美国政客们让粗心大意的铁路公司为所欲为,是因为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给俄亥俄州几乎所有的政客都捐过钱。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研究员刘卫东补充道,美国政治极化的现状让制度性缺陷不仅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反而暴露无遗。

  • 美国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对于化学品安全性的重视不够。在化学品的生产、转运、保存等过程中,缺乏严格的安全规定,而政府也没有投入足够资金来保障安全,经常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处理,人为地增加了化学品泄漏的风险,造成对社会和环境的伤害。
  • 出现问题后,美国各级政府相互推诿、不愿担责,希望弱化事件的影响。同时,由于党争的因素,两党都想把责任推给对方,转移公众视线,争取在以后的选举中获得有利地位。

素材来源丨环球资讯广播《环球深观察》

记者丨王全文

编辑丨林维 单立娟

签审丨蔡耀远 刘鹏

监制丨关娟娟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