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进 合力推动协同发展取得新成果——天津市党政代表团赴京学习考察记

稿源:天津日报   编辑:李若怡   2023-02-16 11:30

初春的北京,处处生机盎然。千年古都、首善之都的古韵魅力与创新活力交相呼应、绽放异彩。

2月15日,天津市党政代表团赴北京市学习考察。这是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指示要求、扎实实施“十项行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的重要举措,也是学习北京、服务北京,携手续写京津“双城记”新篇章的务实合作之旅。

培育新动能 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增添强劲活力

中关村,中国“创新名片”。

海淀公园北侧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代表团此次学习考察的首站。展示中心内,微小精细的区块链芯片、活泼可爱的仿生机器人、科技感十足的智行自动驾驶车……一系列具有突破性前沿创新的科技成果,让代表团每一位成员深切感受着中关村强劲科创活力,也彰显着创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支撑引领作用。

“中关村已成为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高科技企业出发地。”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张继红介绍着中关村的科技故事,“我们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优势、着力推动政策先行先试、持续优化开放创新生态。目前,拥有102家独角兽企业,排名全球城市第2位,累计创制标准1.9万项,其中国际标准720项。”

“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在展示中心,与小米科技公司、精雕科技公司、小马智行科技公司、华龛生物科技公司、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等企业负责人的互动交流中,大家不时发出这样的感叹。

看到中关村迅猛的发展势头,宝坻区区长郭康伟的信心更足了。他说:“近年来,宝坻区与北京中关村发展集团共同全力推进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建设,现已完成一期4.19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并围绕‘4+1’主导产业引入市场主体1039家。”谈到下一步工作,郭康伟表示,宝坻区将切实把此次调研学习成果转化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特别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的有力举措,发挥好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龙头牵引作用,加大与北京中关村联合招商力度。今年他们将储备各类项目200个以上,新引进北京方向实体企业30个,市场主体累计达到1400家。同时,加快实施二期5.25平方公里开发建设,推动南开中学科技城学校等一批公共配套项目开工,加快科技城高质量发展。

“通过学习交流,特别是实地考察中关村‘学城、创城、产城’三城融合的有益经验,我们开阔了思路,为加快‘创新南开’建设、坚定不移地走好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提供了样板和参照。”南开区委书记马珊珊向记者介绍了南开区积极学习海淀区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情况。她说,作为天开高教科技园核心区所在地,他们确定了“一三二一”的工作思路,做实“科教立区”文章,持续深化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务实合作,建立项目孵化、企业加速、产业聚集的创新主体培育体系,全力打造近悦远来的区域发展环境,不断增强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的支点功能,加快向中央创新区转型发展,以科技“增量”做强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

提升产业链 共促创新成果转移转化

一条大街链接的是中国智造下的无数个梦想。

位于北起双清路、南至成府路的中关村智造大街,是首都创新创业的新地标,更是这座城市前沿“硬科技”创新发展的新亮点。其中的敏捷快制实验室把研发试制时间从传统的一个多月压缩至一周之内;璞跃中国公司,累计投资、孵化超300家中国创业公司……在这里,代表团听取入驻项目企业和服务机构运营情况的介绍。

“智造大街”紧密连接起研发和产业的两端,给人以深深的启示。“科技创新中心”与“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分别是北京与天津两座城市的功能定位和使命任务。多条城际高铁连接京津,人员交流便捷。如何实现京津之间的有效对接联动,打造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的“快速通道”和“黄金走廊”?代表团成员边走、边听、边交流、边思考。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走深走实,武清区将切实扛起‘主力军’‘桥头堡’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加快建设京津明珠、幸福武清,努力在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中体现武清担当、展现武清作为,以一域之为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武清区委书记刘惠表示,全区将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的部署要求,紧扣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目标,深化京津产业新城规划建设,推动佛罗伦萨小镇新商圈与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互联互动,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做实通武廊“小京津冀”合作。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着力构建智能科技和生物制造“双高引领”的产业格局。

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东升国际园转移转化基地,容纳了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创新药转移转化中心、北京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和国际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覆盖了医药健康领域从应用研发、企业孵化到产业培育的创新链和产业链。

在转移转化基地内的国际氢能中心,多台前沿化的医疗设备和氢能产品吸引着代表团眼球,大家不由自主为清华工研院科研成果点赞。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真正释放创新驱动发展的原动力。”市科技局副局长梅志红表示,要把此次学到看到的好经验、好做法带回去,进一步加大京津两地科技部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合作力度。目前,我市在全国率先建立较为完善的“法规+意见+配套细则+操作规程”的政策体系,着力打通高校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技术产权股权交易等转化通道,更大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同时,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布局18家概念验证平台,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概念验证、中试、商业评价等专业化服务,以市级成果展示交易平台为核心,建立“1+4”市场化技术转移体系,通过“科技成果俏津门”、中国创新挑战赛等品牌活动,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产业化、“由智变金”。

唱好“双城记” 携手并进全面加强京津合作

千年运河北首,百里长街东端,北京城市副中心在此崛起。这里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这里着力营造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的城市特色。

作为北京新两翼的一翼,城市副中心聚焦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主导功能和科技创新功能。在文化旅游方面,依托大运河文化带、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宋庄、台湖等特色地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主题旅游等产业。

了解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最新建设进展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陈勇表示,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通过科学规划建设,承接北京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疏解,实现与北京中心城区互补发展,经验值得认真学习。从中深深体会到,要从科学把握城市职能定位、坚持绿色生态理念和生态保护、注重历史文化保护、注重资源集约节约的规划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方面统筹把握,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实在城市规划建设治理上。他们将主动融入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对标北京城市副中心,坚持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细化构建组团式集约紧凑发展格局,提高产业用地利用效率,实行多层次战略留白,避免城市摊大饼式发展。进一步加强教育、医疗、体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补给,着力构建复合完善、优质便捷的生活服务体系。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思路、大布局下,京津双城携手共进的道路越走越宽阔。

“天津将深刻领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意图,立足新阶段新任务新要求,全面加强京津合作,唱好新时代京津‘双城记’。”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市京津冀协同办主任戴永康表示,他们将把这次学习考察的成果运用好,好好学习、好好服务、好好协同,在交通、产业、科技教育和民生上下功夫,做好协同发展工作。牢牢抓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进一步优化全域承接格局,建立健全对接机制,推动形成双向合力,加强区域产业链合作,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同时,围绕落户企业和员工关心关注问题,量身定制政策包,全程跟踪确保落实,切实改善承载服务和承载环境,让创新创业者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记者 张雯婧 刘国栋)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