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人们相聚欢庆,走亲访友,安享佳节。但在我们身边,看见或者看不见的地方,还有许多人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对他们来说,春节的年味儿叫坚守。
一家三口“在岗” 6岁儿子的话让他感动
1月21日除夕,晚上8点多,在北辰区大数据管理中心,李晨光和6岁的儿子等来了爱人,一家三口开始了“在岗”的除夕团圆。
带着爱人和孩子一路来到自己的办公室,把买回来的自发热小火锅、泡面、香肠等“年夜饭”放在桌上,李晨光一脸幸福地笑着说:“除夕夜班,单位允许家属过来陪我们过年,感觉很幸福。”
今年37岁的李晨光是北辰区大数据管理中心的高级工程师,主要负责网络维护和数据支撑等工作。
李晨光说,这个除夕,他和爱人都要值班。白天,爱人去上班,他负责在家照顾孩子、贴春联、收拾好初一回老家的行李。为了照顾他们的忙碌,腊月二十九晚上,岳母打扫好卫生,卡在最后的时间,才返回老家与岳父团聚。
除夕下午4点多,一切准备就绪,李晨光带着儿子从家出发了。从津南区的家到北辰区的单位,43公里,单程1小时,这是他每个工作日都要开的路程。第一次带着儿子,父子俩一路上有说有笑。直到儿子的一句话,李晨光的心里突然涌上了一阵阵感动。
“我儿子突然说‘爸爸,你单位真远,上班真辛苦!’虽然他才6岁,但我觉得他好像突然懂事了,知道父母不容易。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现在我们为了生活和工作去拼搏,他都会看在眼里,也会学着去做。”李晨光感慨又骄傲地说,“他到了我单位,特别‘社牛’,不用我说,就大方地跟我同事们问好。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他,给了我很大的惊喜。”
除夕晚上一家人简单吃了个团圆饭,爱人带着孩子在一旁用手机小声看着春晚,李晨光则多数时候都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工作。
2022年,李晨光的工作很忙碌,要为疫情防控做数据支撑,要保障区内网络系统稳定,而最让他印象深刻的工作是一项针对老年人的暖心工程。
去年11月,北辰区正式开始推广使用天津市“银发”智能服务平台,计划为区内1万户高龄、独居等需要特殊关照的老人统一安装了红外探测器及SOS一键报警器。截至目前,已登记安装近5000户。
李晨光说:“从应用至今,我们共处理3000多起平台反馈的预警事件。网格员接到预警提示后,可以马上联系老人家属,一旦老人需要及时救治,网格员也会10分钟内赶到老人家里。我们还能够通过用水用电的数据分析,查看老人的健康情况,一旦出先异常,系统会自动拨打家属电话,网格员也会及时上门。”
每次预警的老人得到帮助,李晨光的心里也会很高兴。他常常想,自己的父母在内蒙古老家,平时也无人照顾,对于老年人来说,这项工作意义非凡。
提起父母,李晨光总会有一肚子话。疫情三年多,他一次都没有回过老家。22日上午,他跟同事交接了工作后,便踏上了返乡的自驾之旅。虽然要一个人要开要六七百公里,虽然回家只能待两三天,但他还是要带着爱人和孩子回去,“我们不想错过任何一个,能够与家人团圆的春节,哪怕是有些迟到的团圆。”
上班后年年初一“坚守”
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
一城灯火,万家团圆,正月初一,正是春节假期最欢乐的时刻,但还有一群人,始终坚守在岗位上,用自己的辛勤付出收获了别样的节日快乐。在天津市天津医院,他们奔走在病房的楼道间,坚守在门诊的办公室内,把对家的眷恋、把父母的牵挂、把团聚的期盼悄悄收藏,将这份温暖给予每一位患者。
“您好,请问您哪里不舒服?”初一上午9时,在天津市天津医院骨科门诊内,医生单铎正在问诊中。早上7时30分,单铎如往常一样到达了岗位开始与同事交接工作:住院患者的情况、有哪些病人需要特别关注、为病情有变化的患者下达新医嘱……随后,单铎坐在门诊室内,开始了脊椎门诊的接诊工作。
本硕毕业后,单铎来到天津医院进行3年规培,于2020年10月成为一名正式的住院医师。从刚考入大学时的迷茫,到实习时兴趣萌发,坚定了自己的职业理想,再到如今,单铎已有了一名医生独当一面的能力和从容。面对患者时,单铎总是充满耐心,用心沟通,“我们这老年患者较多,很多都是没有明显的外伤,但因为骨质疏松,一个轻微的暴力就会导致身体的某一部位出现骨折,如果首诊大夫没有仔细问诊、查体或作出相应的判断可能就会出现漏诊的情况。”
说话间,又有病人进来了:“医生,新年好!您辛苦了!”单铎说,今天上午有20余名患者,因为春节,患者少了不少。让单铎倍感温暖的,是病人的笑颜,“在看病过程中,患者都会跟我说过年好、新春快乐这些祝福,真的很感动。”而单铎如往常一样,认真工作,毫不松懈,“总要有人留下来坚守,既然选择了就要做到最好。”
作为一名“90后”医生,单铎从上班起,年年主动“请缨”,初一坚守在岗位上,“一是让一些外地的同事能回家团聚,二是这对我来说是很有意义的,督促我以一个崭新的、专业的状态开始新的一年的工作和生活。”单铎的“坚守”,得到了父母和爱人的支持和理解,“我会提前安排好家里的事情,大年三十陪父母,明早八点下班后稍作休息,去给老丈人和丈母娘拜年。”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单铎说,2022年是不断成长的一年,2023年希望收获更多,“目前我是每3个月轮转一次科室,每次到了新科室都有新的挑战,唯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与同事并肩作战,在救治的路上贡献自己的价值和力量。”
滨江道客流“红火”
老字号店员直言上班“有奔头儿”
大年初一,滨江道上又热闹起来了,客流不断,“红火的年味儿又回来了!”人们在步行街上逛着、笑着。
作为老字号“老美华”的店员,叶萍大年三十儿、初一都在岗工作,虽然不能太多照顾家里,但她却过得特别有心气儿,“昨天客流就没有断过,今年中午客人也特别多,好多人趁早出来逛一逛,下午去串亲戚,选购些礼物带给家人。”
店里有三名店员,都是值的三十儿、初一的班,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意,没有一丝假日在岗工作的无奈,他们不断给进店的客人介绍着各种款式,客人们把一件件鲜艳的衣服比在身上,对着镜子看一看样式,从心里透着一股子高兴劲儿。
“今年年味儿特别浓,明显感觉人们的心气儿都不一样了。”叶萍作为销售人员,业绩是决定他们收入的关键,客流回来了,即使春节假期值班,也是一种幸福的工作感。
这两天,叶萍都是五点下班,年三十回家带孩子到公公婆婆家过了团圆年,吃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初一她自己的父母也从外地老家赶来,晚上准备一起团员庆祝一下,“明天就歇班了,可以带孩子和老人们一起去水上公园转一转。听说这里举办了新春庙会,特别热闹,上班有奔头儿,下班能团聚,这就是真真切切的幸福!”
环卫工人:工作量大 但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人有成就感
初一凌晨4点,杨志敏起床了。怕打扰爱人休息,她悄悄走进厨房,捏了几个饺子放进嘴里。
这是大年三十晚上她和爱人、孩子一起包的饺子。几乎每天晚上9点半到家,多年间,杨志敏很少给家人做顿饭,但每年的大年三十,爱人和孩子都会提前把食材收拾好,等着杨志敏回到家中炒几个菜,一家人在一起包顿饺子。
和家人包饺子的温馨还在脑海中,杨志敏骑上电动三轮车出门了。凌晨4点,夜色正浓,往日的这个时间,马路上已经有车辆穿行,高楼外能看到上早班的人点亮的灯,但初一的凌晨,街道上鲜有行人,高楼外一片漆黑。
大部分人度过了喜庆的大年三十,还在睡梦中,但49岁的杨志敏是一名环卫工人,是春节期间还要坚守一线的人。
(图片由玉禾田环境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杨志敏做环卫工人已经21年,两年前,杨志敏成为玉禾田环境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红桥分公司人工清扫部北片区主管,管理的34名环卫工人负责红桥区152万平方米区域的路面清扫、果皮箱等设施擦拭、商铺门前的清扫工作。
每天凌晨4:30到岗、17:30下班,地铁站、公交站、西站、天津之眼等重点区域还要进行夜间延时清扫到21:00。21年来,杨志敏每天平均要走2万余步,清扫道路的路程总长相当于绕地球近二圈半,累计清运垃圾近一万两千三百吨。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生活垃圾是平日的两到三倍,大年三十和初一是环卫工人最忙的时候。这两天有些降温,凌晨的气温更低,杨志敏穿上保暖内衣、套上棉衣棉裤和马甲,还是被冻得手脚有些麻木,长年的户外工作让她落下了腿疼的老毛病。
把车停好,拿出工具,杨志敏开始了清扫工作。对于杨志敏来说,她已经习惯了春节坚守岗位,但今年,杨志敏格外想家。
杨志敏的老家在河北沧州,虽然距离不远,但她每年回家的日子只有两三次,家中的父母已经70多岁,弟弟一家在照顾父母。2022年年底,父母生病高烧了好几天,杨志敏回了一趟家,只请了两天假,父母的身体还没有恢复,她便匆匆返回工作岗位。
父母生病让杨志敏有了更多的惦念,但作为一名环卫工作者,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保障干净整洁的节日环境是她的职责,也能给她一份成就感。
杨志敏给自己许了个新年愿望,希望父母身体健康,她能有时间多回家看看。
春节,
许多人进入“假期模式”,
陪伴家人共庆佳节;
也有许多人坚守工作岗位,
用兢兢业业守护万家团圆。
今天,
让我们把镜头
留给这些最可爱的人。
致敬坚守岗位的你。
致敬每一个在奋斗路上的你!
津云新闻记者 马扬洋 鲍燕 劳韵霏 张赫洋 马成 吴涛 戴涛 蒲永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