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民族伟业 书写恢宏画卷 ——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文学作家代表感言

稿源:津滨网   编辑:李勇   2022-11-03 10:36

编者按

心系民族复兴伟业,描绘新时代恢宏气象,报告文学无疑是契合时代要求的重要文学体裁。中国作协十代会期间,本刊特约请了与会的部分国内代表性报告文学作家分享他们的参会感言,以飨读者。

何建明

(中国作家协会第八、九届副主席)

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对我来说是格外激动、感动的,因为我是报告文学作家,而且一直以来以书写国家大题材、写人民奋斗的史诗式作品为主要创作内容。所以听到总书记说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时,一下子底气十足,坚信自己过去走的创作道路并没有错,而且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和目标。近三年中,连续创作了四部反映新时代新征程的作品,分别是《浦东史诗》《德清清地流》《诗在远方》和《流的金,流的情》,记述的都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人民在不同地区、以不同的奋斗方式,为民族复兴征程而创造的史诗般的时代画卷,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未来意义。作品发表后,受到了各界热烈反响。如果说有一点可以总结体会的话,那就是在写这类作品时,比较好地把“心”、把“情”、把“思”沉到了人民之中,沉到了生活之中,所讴歌的也正是人民已经创造的和人民正期待的时代光芒。今后,我将继续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心系民族复兴伟业,为国家和人民书写恢宏气象的时代画卷。

纪红建

(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湖南省文联主席团委员)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特别是提出的五点殷切希望,既深入人心,又催人奋进,更是激励和鞭策,责任和使命。总书记的五点殷切希望,为广大文艺家指明了创作方向,应该为谁创作,创作什么,怎么创作,标准是什么。总书记在讲话中说到,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应该心系民族伟业,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更是让我深受感动和激情澎湃。

作为作家,应该看准目标、坚定信心,把握时代脉搏,关照时代不忘借鉴历史,心系民生兼顾国家大事,要牢记“国之大者”。2014年至2017年,我花了近三年时间行走了14个省市区,走访了202个村庄,有幸见证和记录了精准扶贫战略的历史性成就和千百万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梦想与追求。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接续战略,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部分。毫无疑问,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作为新时代的报告文学作家,我没有理由不再次行走在中国大地的纵横阡陌,记录奋斗者的艰辛历程,反映奋斗者的精神面貌。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我还想行走在工业园区,见证倔强、坚韧不拔的中国人翻过一山又一山,踏平坎坷成大道,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中展现出的新担当新作为,折射出中国重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世界的影响和启示。

总书记在讲话中说到,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我认为文学生存的土壤就是人民群众。因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好的作品一定是以人民为主角的,体现人民群众的内心世界、精神风貌。所以我觉得, 人民群众是作家的老师,因为他们能赋予我们文学的营养,创作的灵感,不以人民为主角,文学就没有了土壤,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以对于自己的采访,我给自己立了个规矩,叫“弯腰行走,站立讲述”,把自己当成一个倾听者,当成一个小学生,仰视每一个百姓,钟情于每一个故事。总书记在讲话中还说到,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我觉得,文学的理想,既要宏观把握、冷静审视历史、时代、社会生活、人物等方方面面,保持“板凳坐得十年冷”的文学定力,更要把崇高的价值、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真正做到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作为新时代的作家,我应该沉下心来,回望走过的路,总结经验和教训,展望未来的路,看准目标、坚定信心。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坚定而稳健地行走在中国大地,把握时代脉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创作出艺术性和思想性俱佳,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又能启迪心智的精品力作。

余艳

(湖南省作协副主席)

在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总书记的讲话中,“人民”这个词用得最多。人民的需要是作家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把“鲜活生动”写进群众心坎里?多年来,我一直以周立波先生为楷模。当年,周立波的《山乡巨变》作为一部历史的印记、时代的雕塑,就是深入人民中间,与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与他们打成一片。他把家从北京迁到湖南农村,一扎就是十年,写出人民喜爱的、轰动当时、传之后世的精品力作。先生的秘诀就是把人民需要当成自己创作的根本价值, 深入人民、依靠人民,字字句句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今天,中华大地进行着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激荡着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这五年,深入一线,扎进基层,我写出《板仓绝唱》《守望初心》《大国引擎》和《追梦密码》等作品。以大量的最朴实的“人民形象”,反映他们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尤其近三年,我扎进益阳大清溪片区,带着已沁润在这片土地、激励奋斗着人们的“立波精神”,以周立波“为民”“创新”“开放”“奉献”为标杆,沿着他当年走过的山水田垄,采访书写了100多个乡村人物,从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入手,书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和感人至深的“人民创造”。长篇报告文学《新山乡巨变》已接近完稿,我将会再次回到人民中间征求意见,反复打磨。力求交出一部时代感强、人民喜爱的作品。

段爱松

(云南作家代表团成员)

2021年12月14日,有幸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深受鼓舞,心情甚是激动。习总书记的讲话,正是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程中,面向全国文艺工作者发出的强力号召。讲话全文高屋建瓴,广博精深,现代与传统互交织,宏观与微观相映衬,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新文艺的方向、内核、特质、时代性、价值判断等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精读研习,深刻领会。

作为一名生活在新时代的作家、诗人,自当以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为契机,深入生活,以人民为根本立场,守正创新,突破自我,用文学讲好中国故事,抒发奋进之音。在习总书记的讲话中,特别提到了“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以及“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把艺术创造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向着丰富多彩的社 会生活敞开……”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去年为写一部反映独龙族千年跨越的长篇报告文学《独龙春风》一书,而三次深入云南最为偏远的独龙江采访的点点滴滴。就是那样一个千百年来备受欺压的弱小“直过”民族,在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持续帮扶下,寻得了朝前发展机会,实现了整族脱贫,迈进小康,奔向乡村振兴。

习总书记的讲话,让人印象尤为深刻的最后部分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是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仗剑远游时写下的诗句,那时他感受着盛唐的蓬勃气象,胸中鼓荡着凌云壮志。”在今天的人民大会堂,同样也感受到此般豪气冲天振奋人心的新时代强大气场,它催促着写作者用情用力,借助手中的笔、脚下的路、心中的梦,谱写时代精品力作,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王国平

(光明日报高级编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建党百年的重大历史节点和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新征程的战略高度,对百年来党领导文艺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伟大成就进行了深刻总结,对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进行了科学阐释,对进一步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进行了全面擘画,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容丰富,逻辑缜密,视野开阔,语重心长,催人奋进,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重要讲话集中阐释了文艺领域的一些基本性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事关文艺发展全局的重大判断,廓清迷雾,揭示本质,总结规律,指引方向。比如,应该如何正确认识文艺的价值,应该如何看待文艺和时代的关系,应该如何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文艺事业在民族复兴大业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文艺创作的源泉从哪里来,当代作家艺术家肩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当代作家艺术家如何处理好与人民的关系,如何看待生活和人民的关系,如何才能创造出文质兼美的艺术精品、攀登文艺高峰,如何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和一个文艺家的人生价值,文艺工作者要警惕陷入哪些误区、坚守什么样的底线,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真正的文艺工作者、优秀的文艺家,应该如何关心和关爱青年文艺家,中国的文艺如何在世界舞台展现出中国气派和中国风范……这些都是带有普遍性和根源性的重大问题,重要讲话分别进行了全面阐释和科学回答,富有深刻的洞察力和强大的价值引导力。

作为文艺工作者,要坚守为文从艺之本,坚定作品为立身之本,提高政治站位,立足伟大时代,扎根生活沃土,汲取人民智慧,丰沛传统滋养,坚持创新为要,锤炼艺术修为,提高审美品位,做好人当榜样,用心用情捧出好作品,无愧于时代的热切召唤和人民的深切期待。

程雪莉

(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迎着温暖和煦的阳光,我们走进人民大会堂,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感到总书记的讲话高瞻远瞩,振奋人心。

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人民是文艺之母。人民是真实的,现实的,朴实的,不能用虚构的形象虚构人民。这些都为我们的创作指明了方向。总书记鼓舞作家们,要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为时代和人民放歌。这些都为我们的写作,特别是纪实文学的写作融入了精神动力。时代留下来的精品都是经过人民的检阅的,那些被人民喜欢的文学作品,都具备人民性。鲜艳的花朵,都是在广阔的人民百花园里绽放的。我们要用手中的笔,更加奋进地耕耘,要走出舒适区,向着历史的深度,社会的广度,生命的力度和艺术的难度进发,向着广阔的生活与心灵开放,提高文学作品质量,让文学真正成为火炬和号角,凝聚人,温暖人,鼓舞人,给人以智慧,勇气和力量,书写新时代文学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们对新时代文学的书写更有信心和力量。文学面临新的生产传播方式和话语形态,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同时,这也是广大作家的机遇。文学作为语言艺术最深刻最准确地传达着人类精神的脉动,恒久弥新,具备着独特的魅力。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守正创新,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题材进行艺术表现,写出精品力作,并主动融入现代的传播格局,让文学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空气”和“阳光”。

总书记在讲话中关怀惦记着广大的基层作家艺术家,要文联作协系统发挥组织优势,“向基层文艺工作者倾斜”,这些话都让人倍感亲切和温暖。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讲话精神,并向基层作家们传达总书记讲话精神,唤醒和激活基层作家的热情和创作力量,让文学创作的权利和机会为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共享,创作出闪亮的文学精品力作,作出新时代的文学贡献。

袁瑰秋

(广东公安文联作家)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发人深省,令人振奋,让我们汲取了行动的力量,为我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首先,我们非常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尤其感慨于党和国家给予文艺工作者这么高的礼遇和这么重的嘱托。在疫情如此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举办这样高规格的文艺盛会。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我们何德何能,何以承担?世界上又有哪个国家的文艺工作者,能够得到这样的以国家的名字赋予的重视与期待?我们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党,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而这条路正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作家手中接力接续。

回顾来时路,五年来,作为一名公安作协的负责人,我带领广东公安作家,坚持政治站位,发好时代先声,讲好警队故事,勇攀文学高峰。在今年建党百年之际,开办鲁迅文学院广东公安作家培训班,培训学员60名,全部加入全国公安文联;为16名广东公安作家出版个人专著,推出“南粤警察作家丛书”;打造一支“永远在路上”的文学轻骑兵——“广东公安作家小分队”,活跃在随警作战的一线,这支队伍现正在开展“好家风”走访,走进民警家庭,构筑新时代人民警察精神家园……不断擦亮“广东公安作协”作为全国最先成立的行业作协这个品牌。

同时,作为一名警营作者,五年来,我创作了5部长篇人物传记、1本诗集、1部电影,用心用力用情地抒写刻画了100多个警队典型人物,创作了100多万字的警队英模故事。这条路很艰辛,我将牢记总书记的教导“对正能量要敢写敢歌,理直气壮,正大光明”,勇敢地写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公安文学之路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心系民族复兴伟业这个“国之大者”,讲好警察故事,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勇攀文艺高峰,展示新时代公安文化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杨绣丽

(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感奋人心!我觉得是一篇关于文学、关于创作、关于中国文化、中国情怀、中国力量的有力导引,极大地振奋了作家代表们的心。

习总书记曾经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次,在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讲话里,习总书记提出:要“建设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总书记的这句话,让我很有感触。

古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自古以来,文人喜欢把情怀寄寓于山水。山水的审美也是文化的审美。我们当代的诗歌写作者,内心更要有文学的山水。我们的内心,要有胸怀山水的大格局。这里的山,必须翠绿茂盛、风朗气清;这里的水,必须清澈晶莹、丰沛灵动。山川万物、泉林丘壑,托物于心,寓情于景。“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我们要写出家国鼎盛,我们要写出新时代浪潮下人民对生活的认识及生命本源的真切感受。“抵制照搬跟风、克隆山寨”,在文学艺术的山水中,提倡意美,情真,拒绝肤浅、庸俗、媚俗的作品。写作不是个人的私事,我们要胸怀整个社会,提高自身的修养,尊重写作的规律,为人民写作,为美写作,为真正的文学而写作。在文学创作中,剔除“山里的杂草,水里的杂质”,恢复文学的本来面貌。

在今天这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大东方、大中华,我们伟大民族崛起过程中所呈现的多元化生活,给予我们文学的客观叙述与精神张扬,提供了无限空间与可能。作为作家诗人,我觉得我们更要承担文学的职责和使命,为人民书写、为时代放歌, 在如今充满冲突的时代生活与复杂的公共环境里,格物致知,深入物理,穿透现实的薄膜,开启一次次文学追寻,使自己内心情感在当代高度冲击波的商业文明中,让文学作品充满中华文化的自信,让文学的山水更清、更亮,中华民族几千年诗意栖居和在新世纪走向复兴的梦想,才能豁然开朗,走向大成。

马娜

(自由撰稿人)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习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文化战线取得的显著成就和作出的重要贡献,为新时代的文学创作指明了方向,对新时代的创作寄予殷切期望。

在人民大会堂聆听总书记讲话时,我感到十分激动和感动,让我有种热血沸腾的感受。尤其总书记说:“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这更加坚定了我多年来坚守的为人民写作的信念,更加理直气壮地坚定了讴歌时代的主旋律的创作方向。

听了张宏森书记所作的工作报告,很受鼓舞。张书记的报告,与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具有一脉相承的精神,对我们更好地学习和深刻理解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很有帮助。张书记的报告总结了九代会以来的五年文学工作成绩,报告中点到的有些活动,我也参与过,所以感到特别亲切和鼓舞。他的报告中用很大的篇幅重点阐述了“新时代文学的使命、任务和要求”的八点,让我对新时代文学的概念、任务、目标、方向等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是对“新时代文学是以人民为中心、激励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文学”这一点,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更生动的画面感、更具体的方向感。曾经我是一名部队的报告文学作家,在以往文学创作的十几年时间里,多次参加中国作协、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组织的文学创作活动,参加过“5·12”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九·三”大阅兵、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新农村建设、革命历史纪念、脱贫攻坚战等重大节点和重要事件的采访与写作,并且创作了一些作品。在这过程中,我也深刻地体会到文学以人民为中心的意义和必要性,它不是一句空话,是需要花费一个作家的巨大努力才能完成得好、或者说只有深怀对自己的人民、对中国当代社会、对伟大的祖国具有真挚感情的人, 才能深切地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意义和文学创作意义。其次是一个作家要在这方面有所作为,那就必须通过勤奋、不懈的坚持与努力,坚实的脚力、眼力、 脑力和笔力等几个方面一起发力与使劲,才能真正完成好、实现好自己所写的作品能够激励人民斗志、鼓舞人民跟着党所指引的方向,去努力实现奋斗目标、创造美好生活的文学意图和文学根本。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对一名比较多关注现实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状态的报告文学作家来讲,我想今后我会努力把创作视觉点聚焦到人民中去,用热情的笔,把讴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与建设中的先进经验、宝贵探索以及人民的美好生活作为重点创作方向,争取多写些真正能够反映时代风貌与精神的优秀作品,为新时代文学尽一份小小的力量。

牛海坤

(内蒙古文联作家)

张宏森书记在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中国作协的工作。过去五年,中国文学创作活力奔涌,忠实记录了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生动讴歌了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以文学的形式为我们留下了美好而难忘的记忆。中国文学事业取得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成绩。报告提出了新时代文学的使命、任务和要求,明确提出新时代文学要响应人民的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的讲话精神和“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的社会主义文艺立场,是坚持人民至上,坚守人民立场理论的延伸、深入和丰富。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也是文学表现的主体,新时代文学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为根本立场和方法,这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法宝。厚重的作品来自生活,归根结底是来自人民。生逢这样一个气象万千、云蒸霞蔚的时代,当下的作家都有责任走进这个时代,走进人民中去,走到现场去,与时俱进,在深入人民群众、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中,洞悉生活和社会的本质, 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书写新时代人民创造的美好生活,创作出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带着写作者的深情与深思,带着时代的温暖和力量的作品。承载起新时代文学凝聚人、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的智慧、勇气和力量的重托与担当。到人民中去,为时代和人民放歌。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