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 天津日报 编辑:高志翔 2022-10-14 14:33
昨天15时45分,和平区中心小学师生准时收看“天宫课堂”。 记者 谷岳 摄
昨天,“天宫课堂”直播结束后,在天津师范学校和苑附属小学操场,红桥区少年宫的金国林老师和学生们准备将制作的火箭模型“发射升空”。 记者 谷岳 摄
星空浩瀚无垠,探索永无止境。
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开启。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变身“太空教师”,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也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我市中小学组织学生以不同方式观看了这场激动人心的课程直播。多所中小学在课程开始前还对学生们进行了一次科普教育。
“同学们,大家猜猜,一会儿我松手后,塑料管里的水会停留在什么位置?3、2、1……”昨天下午,在耀华中学教学楼外,高一2班的学生们在物理老师陈健的带领下,兴奋地围在一条从4楼垂直放下的塑料管旁。随着倒计时声响起,所有学生都瞪大了双眼,仰起头来望向塑料管里水柱停留的地方。“哇!”当站在4楼窗口的物理老师报上水柱的高度为10米后,学生们发出了惊叹声。“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我们在地面上,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水柱在塑料管里大概稳定到10米的位置。”陈健向大家解释原理。随后,他又向学生们演示了毛细管液柱爬升实验,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这两个实验换到太空里去做,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带着这样的问题,师生们一起进入了直播课堂。
“同学们好!我是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今天很高兴能够在我们的问天实验舱,与大家一起继续探索科学奥秘……”随后,“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开讲。陈冬、刘洋、蔡旭哲3位“太空教师”联袂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等5个实验,详细讲述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并对植物生长研究项目进行了介绍。随着一个个神奇太空现象的出现,学生们心中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和热爱科学的激情被一次次点燃。
在天津师范学校和苑附属小学,观看直播的学生兴奋地围在学校的“特邀嘉宾”──红桥区少年宫从事航模制作20余年的金国林老师身边。金老师一边教大家动手制作火箭模型,一边为大家讲解火箭的构造和升空原理。
“火箭头部为什么是尖的?”“火箭需要多少燃料才能升空?”“助推器的数量为什么都是双数?”孩子们聚精会神地看着,兴趣满满地讨论着。不一会儿,一个逼真的火箭模型新鲜出炉。“大家想不想让咱们的‘火箭’飞起来?”“想!”孩子们异口同声答道。于是,操场上,在大家的注视下,“火箭”在小型发动机的带动下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孩子们心中的小小“航天梦”“科学梦”也跟随火箭一起奔向蓝天。
“这两年,随着‘天宫课堂’陆续与大家见面,我能感受到孩子们对航天活动的兴趣越来越浓,更多的孩子热衷参与各类科技活动。”天津师范学校和苑附属小学科学教师李庆说。
“一代航天人,承载一代梦;一代航天梦,铸就中华魂!”同一时间,天津市第四中学高三9班正在进行一场主题班会。“天宫课堂”第三课直播让学生们看得激情澎湃。当班主任王海涛在黑板上写下“梦启九州,星河灿烂;神舟飞腾,砥砺前行”两行字时,学生们的神情十分激动。
“今天,我们组织学生观看了这场特殊的直播。‘天宫课堂’不仅点燃了青少年的科学梦,更是一堂爱国思政大课。它让我们的学子感受到无比震撼和自豪,盛赞祖国的强大。我们也将充分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做新时代好少年。”耀华中学校长侯立瑛说。(记者 张雯婧 谷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