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TJTV新闻频道 编辑:高志翔 2022-10-14 14:29
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天津自贸试验区作为我国北方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勇毅创新,大胆闯大胆试,多项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不断推动改革开放先行区建设实现新突破。
落实党中央赋予天津的“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天津努力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加快建设改革开放先行区。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强调,要充分利用滨海新区平台,先行先试重大改革措施,努力为全国改革发展积累经验。
在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指引下,2015年4月21日,规划面积119.9平方公里的天津自贸区正式挂牌运行,包括天津港东疆片区、天津机场片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三大片区和滨海高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两大联动创新区,重点实施行政管理、投资、贸易、金融和引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五个方面的试点内容,形成集制度、产业、区域于一体的系统创新。
大力推动制度创新任务落地实施和复制推广,截至2022年上半年,天津自贸试验区累计实施离岸贸易、融资租赁、保税维修再制造、跨境人民币保理、跨境数据流动等544项制度创新措施,其中38项在全国复制推广。
天津海特,专门从事飞机大修、改装等业务,借助天津自贸区在保税维修再制造领域的制度创新,开展业务四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超过500架飞机的交付。
为了扩大市场规模,海特打算把客户对象从传统的航空公司,扩展到拥有更多飞机的融资租赁公司。
今年5月,天津自贸区三大片区签署航空航天产业补链强链合作协议。
东疆片区利用飞机租赁企业聚集的优势,将飞机维修及客改货业务拓面;中心商务片区为飞机租赁业务,提供商业保理上的资金支持;机场片区探索保税维修再制造方面更多的政策创新。三个片区进一步联动将形成航空产业全生命周期产业链。
天津自贸区成立以来,引进各类外商投资企业4000家左右,注册资本近万亿元,市场主体累计近8万户,是成立前的3倍。
今年上半年,天津口岸进口平行汽车20142辆,占全国进口平行汽车进口总量的77%。飞机融资租赁总数突破2000架,位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二。
天津自贸区在全国自贸区制度创新指数省级综合得分排名中,连续三年进入前三。
在改革开放先行区建设的实践中,天津不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创新推出“一制三化”改革,2018年以来,取消4796件申请材料、188个办事环节、106个各类证照,制定公布81项“网上办”负面清单,783项“马上办”事项清单,深入实施“天津八条”、“民营经济19条”等惠企政策,市场主体数量增长了3.4倍。
滨海新区在全国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局,216项审批职责,实行一窗办理,现场审批率达到100%。
今年5月,滨海新区进一步设立“一件事”综合受理窗口,对关联性强、办事需求量大的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
主要生产高空作业平台的外资企业斯凯杰科,通过“一件事”综合受理窗口,仅用5天,就一次性办理了4个生产建设相关事项,上个月顺利实现拿地即开工。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天津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出台,成立天津知识产权法庭,在全国首创跨域调派技术调查官,在健全多元化技术事实查明机制,提高审判质效方面,形成了可借鉴的“天津经验”。
全力构建与天津自贸区相匹配的保障体系,北方首家自贸试验区法院挂牌运行,天津自贸试验区国际仲裁中心和知识产权仲裁中心成立,搭建“调、裁、审”一体化法制平台。
建成6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市场,以及“津城”“滨城”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围绕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方向,可以进行140个国际专利的预审。通过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为进一步扩大开放提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