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求是》 编辑:刘阳 2022-10-12 19:00
渤海湾畔的幸福城
《求是》杂志记者 陈有勇 天津日报记者 丁佳文
中新天津生态城坐落于渤海湾畔的天津滨海新区。2013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天津考察,走进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书记指出,生态城要兼顾好先进性、高端化和能复制、可推广两个方面,在体现人与人、人与经济活动、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等方面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示范。9年多来,生态城全力推进首个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打造渤海湾畔的绿色智能幸福城。
绿色打底,滨海荒地崛起花园新城。在建设之初,生态城就编制了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并持续对指标进行更新完善。在升级版指标体系中,有一项指标是“步行5分钟可达公园绿地居住区比例达到100%”,这一指标已经提前实现。目前,生态城绿地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建成各类郊野公园38座,蓝绿空间占比超过50%。渤海湾畔,那片曾经由1/3盐碱荒地、1/3废弃盐田、1/3污染水面组成的“生态禁区”,脱胎换骨,蝶变为一座绿色新城。
生态城全力打造全域花园城市。建设中的绿色廊道贯通工程,将把生态城星罗棋布的绿色景观像珍珠一样串联起来,形成贯通全域的生态绿廊。“像在花园中一样,特别美,每天骑行两三个小时转不过来。”65岁的骑行爱好者王建昆对这里的环境十分满意。
在生态城,绿色不只是发展的亮点,更是发展的底色。生态城是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监管平台,搭建起了完整的海绵城市体系,让城市下雨时吸水、收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这些水“释放”利用。生态城搭建了“无废城市”信息管理平台,出台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和奖励机制,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具有代表性、可复制推广的亮点经验。
科技赋能,智慧城市点亮美好生活。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作为世界智能大会永久展示基地,生态城建立起了6类30项指标的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包括基础设施、数据服务、智慧环境、智慧治理、智慧经济、智慧民生,定期评估建设成效。近年来,生态城的智慧“触角”不断延伸,先后推出了智慧社区、智慧图书馆、智慧城管、智慧建设等应用场景。
在生态城,智慧生活已走进千家万户。闫艳居住的季景峰阁小区是2020年建成的生态城首个智慧小区,30项智慧应用场景人人可享、无处不在。“出门扔垃圾时,刷脸就能打开垃圾箱;小区里的智慧座椅不用插电源,利用太阳能就可以给手机充电;家里有智能音响,通过语音就能查菜价、打报修电话,还能寻医问诊……”在闫艳看来,生态城的生活已不限于“基本满足”,“幸福乐享”的生活已经来到。
图为中新天津生态城一角。 中新天津生态城供图
今年,生态城又创新推出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燃气等项目。生态城智慧城市发展局负责人介绍,生态城坚持“以人为本、应用至上”的理念,以智慧城市指标体系为引领,按照“每年有新进展、3年有新突破、5年有新跨越”的目标持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产城融合,聚智兴业创造美好未来。生态城对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聚焦以人的智慧、健康为要素的产业,智能科技、文化旅游和大健康等主导产业奔流涌动,产城融合加速推进。
生态城的智慧城市建设与智能科技产业发展高度融合、相互促进,泛智能科技企业占比达到60%,华海通信、华慧芯、科大讯飞等一批智能科技头部企业相继落地。生态城积极推进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加速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成果转化和项目落地,打造校地合作典范。依托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舒适的居住环境,丹娜生物、杰科生物、喜诺生物等大健康企业落地生态城并快速壮大。
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生态城拥有36公里绿色生活岸线,河、湖、湾、海交相辉映,13个主题景区风景如画,国家海洋博物馆、国内唯一的航母主题公园广受游客青睐。2020年,生态城获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十强康养旅游目的地,文化和旅游部将其作为“景城一体、智慧科技创新”的典范进行推广。
“无论是打造生态之城还是建设智慧之城,最终都落脚在建设幸福之城。”生态城负责人表示,生态城将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城。
记者手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打造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能城市”;“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遵照总书记的嘱咐,中新天津生态城在“生态”发展上持续“加码”,着力打造升级版生态城市和创新版智慧城市,使绿色、智能、幸福成为越来越闪亮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