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步前行 天津经开区自主创新“硬核”能力不断提升

稿源:津滨网   编辑:刘阳   2022-10-11 21:39

津滨网讯(记者 王梓 报道 贾成龙 摄影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经开区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国内外高端研发中心相继落子,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天津经开区自主创新硬核能力不断提升。

天津经开区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的重要要求,着力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十年来,经开区科技创新实力大幅跃升,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

夯实创新平台之基
打造原始创新策源高地

位于天津经开区的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以下简称联合研究院)被称为“没有围墙的研究院”。走进这家“四部一市”共建的大型生物医药科创综合体,随处可见的是年轻人的身影。“联合研究院打破产学研之间的藩篱,建起‘专业化大平台+众创空间+孵化器’的新机制,为天津生物医药产业汇聚资源、激发活力。”联合研究院党委书记黄亚楼表示。

作为生物医药领域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级众创空间,联合研究院围绕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等重大疾病,加强科研攻关,共申报各类专利144项,授权专利76项累计孵化企业350余家,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9家,孵化出康希诺、丹娜生物、阿尔塔等一大批优秀生物医药企业。四川科伦药业、山东辰欣药业、北京京天成生物等国内科技领军企业纷纷在研究院建立了研发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国家战略部署,天津经开区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为目标,联合国防科大、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环科院等一批知名高校院所,建设了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中科智能识别产业技术研究院、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平台协同创新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在天津经开区“泰达数字产业园”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的机房里,黑色计算机柜整齐排列,密密麻麻的指示灯不间断闪烁,这就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也是在国际TOP500最快超级计算机榜单中运行时间最长的超级计算机。

超级计算机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战略能力的重要标志。科研团队通过产学研结合全面开拓“天河一号”和“天河三号”原型机的应用,让“国之重器”成为服务现代经济体系建设、人民生命健康保障的“国之利器”,为我国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技术支撑,也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不竭动力。

十年来,经开区全力推动包括超算中心项目在内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打造形成了天津版“国之重器”。目前,经开区国家级研发机构数量达到25家,近三年,累计推动区内企业获批40余家市级研发机构,市级以上研发机构累计达到160家,创新载体平台支撑作用不断凸显。

其中,新增新区信息技术创新中心、联合研究院、新区环境创新研究院3家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增膜天膜、药明康德、康希诺、利安隆、泰达绿化5家市级工程研究中心。泰达绿化和航天瑞莱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升级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29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筑牢梯度培育体系
激发科技企业创新活力

2013年,深之蓝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经开区成立,成为国内第一家专注于水下智能装备自主研发的民营公司。坚持以自主创新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深之蓝不仅建立起了6个技术中心和10大核心技术平台,更在水下动力方面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壁垒。

如今,企业生产的水下机器人和水下助推器远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广泛应用于科研科考、水下安防、打捞救援、水利水电、海上风电、水产养殖、涉水娱乐等领域,占据该行业近65%的全球市场份额。截至目前,企业累计获得授权专利300余项,成为国内水下智能装备行业的领军企业,为人类探索海洋、体验海下新世界提供了新利器。

深之蓝是经开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代表。经开区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目前区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894家,相比十年前增加了710家,近三年年均净增120余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达到983家,增长近1.5倍,雏鹰企业达到493家,增长2.7倍,瞪羚企业、科技领军(培育)企业数量再创新高,分别达到52家、37家。

随着区内科技型企业队伍的逐渐壮大,经开区新动能底盘不断做大做实。赛诺医疗、康希诺、泽达易盛、凯莱英4家科技企业实现IPO上市,2022年唯捷创芯在科创板实现IPO上市,截至目前,经开区已培育上市公司16家,其中科创板上市公司4家,占滨海新区的80%,这些科技企业已经成为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此外,飞旋科技、一瑞生物、海光药业、望圆智能等4家企业完成了上市辅导;深之蓝、天隆科技等7家企业正式启动IPO工作。


这些优秀的科企在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上持续发力,一批批自主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一份份捷报鼓舞人心:滨海新区信息技术创新中心自主研制的RapidIO第二代交换芯片、软件定义互连芯片、内生安全交换芯片连续三届荣获“中国芯”奖励。康希诺“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作为唯一的疫苗类产品荣获中国专利奖金奖。赛诺医疗“颅内药物洗脱支架系统”和航天泰心“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均通过创新医疗器械审批通道获得注册批件和产品上市,双双填补国内空白。飞旋科技“磁悬浮透平真空泵”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云圣智能全自主工业无人机系统,已在智慧电网等多个领域实现深度应用……

截至2021年底,经开区有效专利23061件,同比增长 16.6%,其中新增发明专利授权达1055件,较上一年度实现翻番,发明专利授权占滨海新区的43%,占天津市的14.3%。PCT年度申请133件,同比增长53%,申请数量占滨海新区的58%,占天津市的30%。高价值专利1951件,占滨海新区的35.7%,占天津市的11.3%。

厚植科技发展沃土
创新立区  筑梦新泰达

2009年,在联合研究院办公楼601室,康希诺开启了在经开区的创业征程。凭借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康希诺如今已成为拥有五大核心技术平台,掌握多项疫苗核心知识产权及专有技术,建立20余项创新疫苗产品研发管线,并实现与全球多家研究机构合作创新研发,全球多地联合生产的大企业。同时也成为中国科创板开板以来首支“A+H”疫苗股。

聚焦重点领域,经开区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及产品创造能力,加快形成若干自主可控、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经过多年努力,生物医药大健康、人工智能科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新材料四大科技产业集群枝繁叶茂,成为推进经开区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战略引擎,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近年来,天津经开区还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建设科技创新高地。目前,集聚医脉众创、雨林空间、36氪、中钢科德等一批知名双创载体,孵化载体总面积近130万平方米,市级以上载体22家,创新创业生态不断优化。

2020年天津经开区因在推动双创政策落地、扶持双创支撑平台、构建双创发展生态、打造双创升级版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成效明显而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是当年度唯一获得激励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开区坚持创新立区,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实现梦想的完美舞台。截至目前,经开区人才总量超过40万人,具有大专或中级职称以上21万人,产业人才平均年龄35岁。依托重点产业、院所平台,累计引进院士51人,入站博士后430人。由高层次人才或领军人才创办的康希诺、凯莱英、飞旋科技、深之蓝、诺思微系统、天隆农业等科企,已经成为经开区的创新名片,走出了一条以高端人才引领新兴产业、以产业集群带动人才集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200003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