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 津云 编辑:白璐 2022-09-05 09:24
持续提升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天津加快培育建设海河实验室,从顶层设计出发,不断地创新体制机制,广纳天下人才。“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非凡十年”今天来看,政策创新,海河英才天地宽。
中共天津市委“中国这十年·天津”主题新闻发布会对外公布,十年来,天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管干部,坚持以事择人、人岗相适,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需求侧”着眼,从干部培养选拔使用的“供给侧”发力,以作为和事功论英雄,对敢于负责、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及时大胆用起来。
王跃飞,40出头,之前是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的副院长。去年10月,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作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他被正式任命为实验室的主任助理,全面协助张伯礼院士。按照规划,中医药海河实验室确定了四个前沿方向,每个方向都需要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虽然广发了英雄帖,但出身高校的王跃飞深知,想邀请高校教师挂职,他们顾虑重重。
高校老师,想要留岗兼职,必须经过学校批准,而且只能在企业挂职,不能是海河实验室这种新型科研机构。打破人才壁垒和顾虑,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市科技局牵头,市教委、工信、人社、高校等部门联合组成工作专班,对五大海河实验室进行走访,他们的目标带头人,很多都是高校教师,各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科带头人不足的问题。
郑文科,是天津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的副主任,不到40岁,已经是中医药研究和临床安全评价领域的专家了。面对海河实验室的橄榄枝,新赛道的前景,让他憧憬,但是压力也很大。
充分释放高水平人才的科研优势,今年4月,专班决定尝试突破,将海河实验室纳入到高校教师可以挂职的范围内。而且在挂职期间,像郑文科他们这样学科带头人,可以自主分配时间,兼顾实验室科研任务和高校的教学任务。当结束挂职,返回高校继续任职时,他在海河实验室的履历和服务年限,都将被纳入高校干部晋升考核范畴。
壁垒打通,到今年5月,仅仅1个月时间,就有8个人申请从天津中医药大学,到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兼职科研领军人才,实验室的4个研究方向,都有了年轻的带头人,郑文科领衔中药临床评价及证据转化这个研究方向。有了科研带头人,只是第一步,像临床评价,团队成员需要懂药理、药性,有跨学科知识背景,还要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这样的团队,至少需要10到20名博士后。虽然中医药大学有博士后流动站,学校也同意跟海河实验室共用,但是在站的博士后,总共也就10来个人,很难满足需求。海河实验室提出,自己申请建站,目前我国的博士后工作平台分三类,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及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前两类需要国家人社部批准,后一类可以由地方人社部门审批,但即使是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想要设立,也需要满足成立满2年以上、有10名以上的科研团队带头人。这两个条件,海河实验室都达不到。
为了寻找再次突破的办法,市人社局邀请国家人社部、中科院、北京协和医院等专家,组成评估组,专家们认为,海河实验室未来一到两年内,在科研资源、导师资源和预期发展上,一定能满足相关的设定要求。在此基础上,工作专班决定创新建立“定向快审,专家评估,先批后建”的工作机制,由市人社局背书,先行批准授予中医药海河实验室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资格,一下子打开了引育博士后的通道。
通过这种工作机制调整,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从申报到评估、公示,仅用了不到半个月,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就正式获批设立。7月份,十几名博士后成功应聘,随后,22个重大科研项目开始同步推进。
随着人才引育机制的一次次突破,截止目前,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已经有各类管理和研发人员95人。新的实验楼也即将在9月中旬投用,能同时满足几百名研发人员的实验需求。坚持“天下才天津用”,深入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2018年以来引才超过42万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业人员超过四分之一。2020年以来,组建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等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连接高校院所100家,聘请院士专家75位,联系领军企业1700家,攻克关键核心技术460余项,新落地项目近400个,为推动天津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