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新时代强企“冲锋号”!大港油田依靠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稿源:津滨网   编辑:邵华   2022-08-28 15:44

1661666013714046139.jpg

津滨网讯(记者 窦永滨 哈喆 通讯员 刘英)记者日前从大港油田公司获悉,大港油田科研工作者官全胜在中国地质学会第十八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银锤奖)评选中榜上有名。这项荣誉的取得,为大港油田科研队伍带来了鞭策和鼓励。此外,于今年5月成功投运的埕海一号平台,在填补国内4项技术空白的同时,更打开了大港油田海油陆采到海油海采的新局面,科研技术实力在推动效益建产的同时,更迸发了企业深入攻关持续研究的信心和活力。

作为资源采掘型企业,大港油田以创新驱动为主的发展模式,已成为企业在新时代的鲜明特征和最强音符。2018年以来,大港油田43个国家级科研课题和集团公司重大科技专项为统领的关键技术取得标志性成果,油层动用程度提高2.8个百分点,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达92.4%,3900余口井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资源、产量、效益在科技、信息、创新的加持下,战略布局愈发主动有力。

1661666109323061983.jpg

以科技创新为龙头,倾力打造创新发展主引擎

作为一个走过50多年开发历程的老油田,面对资源劣质化、产量压力大、效益提升难等问题,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依靠科技与信息化创新,努力打造更高水平的技术系列,掌控更高品质的油气资源,探索更高效益的开发方式,向创新要质量、要效益。大港油田公司领导层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战略导向,站位理论前沿、技术高点、成本凹地,科技创新牢牢把握科技供给、协同创新、成果转化等关键环节,按照推广应用、完善配套、创新攻关的层次布局,注重当前和长远地统筹兼顾、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的有机结合、引领性创新攻关和实用型技术推广的步调,从源头上提高科技创新质量。

围绕“油气产量当量达到500万吨并保持稳产”核心任务,进一步梳理技术需求,明确主攻方向,优化顶层设计,以国家级、集团公司、股份公司重大科技专项为重点,聚焦多类型斜坡、多层系潜山、页岩油、深层天然气等领域高效勘探,创新三次采油、高精度油藏描述、油藏渗流等开发技术升级,攻坚以钻井、物探、压裂为主的工程技术创新,优化选题立项,强化攻关试验,为增储上产提效打造主导品牌技术。其中,“陆相页岩油地质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入选集团公司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注重科技创新协同引领,充分发挥重大科技专项、公司重点科研项目、企校院产学研用战略合作“三大平台”作用,深入推进企校、企企、企院“四方协同”运作模式,结成战略联盟,共享实验室,打造利益共同体。改变传统“链条式”管理、分散型研究的做法,坚持一体化设计、组织、攻关和实施,着力打造高效协同的创新合力,推动科技创新上水平,保障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的关键核心技术成果取得突破进展。

坚持科研生产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积极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大力推进技术成果转化创效,打通科技创新活动全过程的“最后一公里”。按照“低投入、高产出,低风险、高效益”的原则,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优选成熟度高、适应性强和增效潜力大、推广前景好的科技成果,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数据显示,5年来,大港油田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达92.4%,较2017年提高17个百分点,申报集团公司转化创效奖励逐年翻番,2021年达到226万元。同时,进一步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大知识产权培育、应用和保护力度,大力培育高质量核心专利,充分彰显科技创新的价值和生命力。

以数智油田建设为目标,积极开动创新管理转换器

根据集团公司用工政策形势和大港油田自然减员趋势,预计2025年大港油田用工总量将减至1.7万人。对此,企业积极顺应、主动出击,在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创新上身体力行,用活用好信息技术创新这个“转换器”“加速器”。

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是老油田提高治理水平、提升劳动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着眼于效率、效益、效能“三个提升”,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规模推广”的原则,将数字技术融入勘探、开发、生产、经营、办公全业务链,建设“智能油藏、智能井筒、智能地面、智能管理”特色的数智油田,构建“实时监控、智能诊断、协同共享、风险预控、智慧决策”管理新模式。

结合油田整体发展目标,在集团公司率先完成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升级贯标,并描绘出数字化技术、业务、组织、运营等4层数智生态架构,实现数据集成共享。目前,管理-技术-操作各岗位层级均有效集成应用数字经营管理平台和数字化办公、移动应用“一动一静”两大办公平台,满足各相关系统无缝对接、信息无障碍共享的需要,业务办理效率提升3倍,办公成本压降20%以上。

1661666186727072699.jpg

数据分析应用上,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可视化在线分析等技术手段,配套建立专家经验与案例库以及知识传承管理制度,深度发掘、高效处理、充分利用海量的业务数据资源,特别要在生产实时数据、经营过程数据、视频监控数据的智能化分析应用方面加强探索实践,努力实现由“数据”到“知识”、由经验型管理向智能化决策的转变。建设“共享中国石油”中,大港油田网络覆盖所有基层班站,建立了涵盖物理、终端、网络、应用、数据5个层面网络安全架构,初步建成了可管、可控、可溯的网络安全机制,油田专业历史数据入库率100%,新产生的数据全部正常化入库。

管理模式创新上,通过大力推进以“王徐庄模式”为代表的数字化油田建设提档升级,着力打造“井站一体、电子巡护、远程监控、智能操控”新模式,实现生产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即时优化和远程操控,逐步建成与“油公司”模式改革相适应的新型业务模式、运营模式和组织模式,打造精益管理和减员增效的升级版。通过深化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和数据的集中共享,助力实现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进一步促进组织机构重组、业务流程再造和管控模式创新,使各种资源要素得到高效配置、管理效能得到持续提升。

依靠信息技术创新,生产现场不断旧貌换新颜。管道泄漏监测、阴极保护和管道完整性数字建设,创建形成“人工+无人机”相辅相成的智能巡检新模式,巡检人员压降50%、巡检效率提升70%以上;围绕生产动态实时监控、生产报表智能生成、站库安全超前预警,预计今年底中小型站场无人值守率达到70%,劳动生产效率提高45%以上。 

1661666216251086115.jpg

以素质提升为重点,精准构筑自主创新源动力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大港油田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开放创新的生态成长环境,激活科研队伍“一池春水”,构建创新人才集聚高地。

牢固树立“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没有人才一切归零”理念,科学规划人才队伍发展规划,解决在规模数量、年龄梯次、专业结构、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突出矛盾,健全完善“生聚理用”人才培养机制,运用工程思维强力推进头雁领航、精英聚集、工匠培育、专才赋能等“八大人才工程”,培育造就高端人才、稳定壮大关键人才、激活用好现有人才、战略储备接替人才,突出加大紧缺技术人才、拔尖技能人才和卓越专项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全面提升人才价值。

深入开展科技骨干前瞻性培训和技术专家自选式培训,坚持科研与生产单位人才双向交流与共享,分级分类优化部署三类科研项目,“揭榜挂帅”项目注重加快推进公司特色核心技术工业化应用,技术基础类项目着力培育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科技专项聚焦解决生产难题并快速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充分发挥四级技术专家的传帮带作用,主动给优秀青年骨干人才交任务、压担子,制定并落实个性化单体培养措施,大力推进石油科学家和青年科技英才培养选拔,努力打造一支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善于研究、乐于奉献的科研骨干人才队伍。

1661666246021044602.jpg

进一步健全政策激励、晋升激励、绩效激励等多样化的人才激励政策,持续完善以量化评分、硬性排序、动态调整为主的考核约束机制,形成专家能进能出、层级能上能下、薪酬能增能减的鲜明导向。通过积极制订职称评审、先进评选、干部选拔向创新型优秀人才倾斜的相关规定,探索完善“双序列”和项目制管理等机制,加快高端技术人才去行政化改革步伐,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技术专家评价考核体系,科技人才晋升渠道宽了,自主权增强了,精准奖励更明确了,人才的创新积极性和创造热情不断提高。

1661666275309016590.png

在科技与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中,工作重心要从管理向服务转变,千方百计为人才成长发展提供更大平台和更多便利。尊重客观规律,鼓励创新创造,宽容失误失败,注重精神激励、心理关怀和生活保障,尽心竭力为科研人员创造有利于潜心研究、大胆创新的宽松和谐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报表、审批、会议和行政干预,支持必要的科研外协、现场试验、访问交流,赋予项目长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定权,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方位培植“待遇有保证、事业有平台、发展有空间”的人才沃土。(图片由大港油田公司提供)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