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永利化工公司科技创新暨黄海社创办100周年纪念大会举行

稿源:津滨网   编辑:白璐   2022-08-15 20:38

津滨网讯(记者 单毅 朱绍祥 报道 王鼎鑫 陈西艳 摄影)8月15日,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永利化工公司”)科技创新暨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以下简称“黄海社”)创办100周年纪念大会在滨海新区举行。会上播放了纪念黄海社创办100周年电视专题片《筑基沧溟》,对公司科技创新先进单位和优秀科技创新成果进行了表彰。

中国化学工业先驱在塘沽创办 

中国第一家私立化学研究机构——黄海社 

在位于滨海新区核心区新华路上,有一座英式建筑风格二层小楼,这就是黄海社旧址。风流云散,薪尽火传。今天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黄海社旧址,依然保存完好,成为天津市和全国化工行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犹如凝入时空的丰碑,向世人昭示着“永久黄”团体“四大信条”的真谛。塘沽久大精盐厂、永利碱厂发展而成的永利化工公司,从塘沽老城区搬迁到临港工业区,在生产纯碱、氯化铵等传统产品的同时,增加了丁辛醇、醋酸、聚甲醛等有机化工产品,形成了海洋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相结合的发展新格局。

“黄海社”旧址现状

“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图书馆

永利制碱工厂化工实验室

100年前的今天,以范旭东、侯德榜、李烛尘、陈调甫、孙学悟为代表的中国化学工业先驱,怀揣“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理想信念,在塘沽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私立化学研究机构——黄海社,汇聚了一大批有海外留学背景、掌握先进知识的科技精英。他们始终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把实现个人价值与推动民族复兴紧密结合,把从国外学习的科学知识与实际国情紧密结合,矢志不移,脚踏实地,溯源探本,潜心科研,打破了外国核心技术的封锁,协助永利生产出优质的红三角牌纯碱,开创了我国金属铝提炼技术先河,开启了化肥工业和菌学与发酵、水溶性盐类领域技术研发的大门,奉献出了一项又一项、填补国内空白的科技创新成果,编印了多份学术期刊和研究报告,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高级科研人才,为近代化学工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吹响了向中国近代化工科研事业进军的号角,为“永久黄”团体扬起了逐梦海洋化工事业的征帆。

永利化工科技创新结硕果 

黄海社30年的历史虽然短暂,但无疑是一部可歌可泣的,为科学进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不懈努力的奋斗史,无疑是我国近代化工科研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100多年来,天津永利化工公司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动力和使命。特别是滨海新区建成以来,公司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坚持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实施完成了一批以丁辛醇铑催化剂化学再生、煤气化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醋酸装置优化提升和关键技术装备国产化改造为代表的科技创新项目,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35项,其中发明专利34项。公司先后荣获中石化联合会、天津市和纯碱协会科技进步奖10多项。”天津永利化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董秀勤表示。

董秀勤说,公司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向当年黄海社一样,坚持走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牵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重点解决好生产和发展上的技术问题,以丁辛醇微界面技术为重点、以联碱碳化塔提升改造为关键、以能源物料综合利用为方向,主动与国内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世界500强、行业标杆企业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科技合作,积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争取每年能够落实一批高水平科技合作项目,攻克一批企业技术难题。要强化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布局,积极围绕合成气这个优势资源,结合《渤化集团临港渤化园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规划方案》,全力推动二氧化碳干重整、和辛醇等自主创新项目,以及中试基地、精细化工基地等发展项目落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见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下好先手棋,打造杀手锏,切实为公司发展开拓更加宽广的道路。

黄海社宛如岁月长河中,一朵与时代洪流波澜壮阔相遇、激荡涌动共跃的浪花,折射出民族化工先驱为国家图强、为民族求富的理想之光。承载着百年荣光的“永久黄”团体,无论是名称的更迭,还是归属的改变,团体衣钵的继承者们,在不同的领域,用不同的方式,一如既往地坚守着创立之初就承担起的,推动民族化学工业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的职责使命,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机与活力,继续在时代大潮中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传奇。一如那掠过宽阔河面的海鸥,果敢而坚定,飞越海河,向着春潮涌动的黄海,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展翅高飞。(部分图片由天津永利化工公司提供)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