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蟹 “同居” 养殖收入翻番!寨上街道“蓝色经济”实现绿色发展

稿源:津滨网   编辑:高志翔   2022-08-05 14:29

津滨网讯(记者 刘芸 报道 梁洪东 摄影)“这个虾的个头虽然小,但是因为是在模拟自然环境中生长的,口感特别出色,在市场上比个头大的虾卖得还好。而且,和虾一起养殖的螃蟹,更是带着咱们渤海湾海鲜特有的鲜甜口,每次都是供不应求。”8月5日,在寨上街道汉盐水产科技园区前来订购的水产经销商李峰利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越来越追求健康、原生态的水产品。”

立体混养 喜获丰收

盛夏时节,寨上街道汉盐水产科技园区、渤海湾长芦汉沽盐场的广袤盐田内,南美白对虾、斑节虾、梭子蟹这三种人间美味在万众期待中“浮”出水面。2021年,寨上街道与长芦汉沽盐场合作创办汉盐水产科技园。园区利用汉沽盐场特有的盐田生态系统,以规模化南美白对虾育种、育苗、养成为主,兼顾其他高价值海珍品养殖;实现养殖、加工、物流、服务一二三产业集聚融合发展。盐田是盐场利用海水晒盐的基础设施,北方地区称为盐汪子,长期以来,寨上街道沿海部分渔民依靠盐场泵站提水纳苗,主要在盐度30‰~35左右的一道和二道盐汪子中,从事原始的鱼虾生态养殖生产。近年来,寨上街道和长芦汉沽盐场携手,根据南美白对虾适应性强、广盐性等特点,实施了“南美白对虾盐田汪子生态养殖技术”项目,投放南美白对虾虾苗,利用盐汪子水域中的天然生物饵料,不投饵、不用药物,取得了较好效果。今年,在此基础上,首次尝试虾蟹混养,立体养殖喜获成功。

一举多得 效益翻倍

“虾在水里游,蟹在池底走,从单一品种到两种一起混养,盐汪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一亩水面不但可以收获梭子蟹,还可以收获对虾。投到盐汪子的虾饵料残余和虾蟹排泄物滋养了单细胞藻类,起到肥水效果,为海蟹提供了食物,池塘里的海水实现自我循环,再加上用生物制剂净化水质,养殖水面实现了‘零排放’,立体混养减少了水产养殖病害。”汉盐现代水产公司副经理田桂利告诉记者。盐田海水立体养殖技术是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在一个水体中,上层水养虾,池塘底部养蟹。通过对原有盐田进行精深改造,实行虾蟹生态健康养殖,水中养虾,水底养蟹,达到了互利共生的目的。立体养殖,既有利于生态互补,又可提高经济效益,是未来水产养殖发展的方向,符合经济生态的原则,对于绿色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口感独特 市场认可

“养殖水里的东西,就是靠经验、靠积累,离开这个水面几个月手就会生了。”李朋乐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作为汉盐水产科技园区虾蟹立体养殖的技术人员,拥有多年海水养殖经验的李朋乐练就三项“神功”:手就是温度计,嘴巴就是盐度计,眼睛就是测量仪。“投放饵料少了,水产种苗幼体吃不饱;饵料多了,又影响水质。”李朋乐说,“我们这行就像老中医,经验太重要了,有些东西没法用精确的数据来表述,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瞧一眼池子里的水,就知道能不能养好鱼虾。”

“水产养殖季节性强,夏季高温潮湿都是影响养殖的关键因素。由于关系到一年的收成,我们长期心理紧张,白天晚上都不离开这片水面,晚上就睡在水面旁边的简易棚里。”李朋乐一住就是几个月,像照顾婴儿一样照顾小苗,睡觉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遇上阴雨天,怕虾子浮头、异常活动,每晚12点,李朋乐摸黑起来,打着手电,沿着养殖池塘挨个巡视。如果虾子对灯光有反应,说明情况正常,他才能放下心来。一趟巡视,至少得两个小时,回屋躺下睡不多久,早上五点又要开始新一轮巡视。如今,虾蟹丰收在望,每天慕名前来订购的客商络绎不绝,因为是立体养殖方式,造成虾蟹的口感要优于传统养殖的同类品种,所以,在市场上备受追捧,销路不愁。

 海洋养殖业,一直是沿海城市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海洋馈赠给沿海居民的一座宝藏。如何把海洋这块“蛋糕”做大做强?寨上街道转变思路、深挖资源,变“单打”为“双打”甚至“多打”,致力于“综合立体养殖”,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下一步,寨上街道同时还要把传统渔业向环境友好型转变,变“海养人”为“人养海”,全力推进“海上粮仓”战略实施。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