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滨网讯(记者 李丹凝 通讯员 林珊珊 李田靓 薛雷)在中海油服油田生产事业部有这样一个党支部,他们牢记“碧海丹心 能源报国”的使命担当,坚持党建引领科研生产,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海油特色的海上稠油热采开发之路,实现国内外海上油田热采“七个第一”,助力海上稠油热采由“0”到“30万吨”。该支部先后3次获评中国海油、中海油服“标杆党支部”,4次获评中国海油渤海地区、中海油服等各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它便是中海油服油田生产研究院稠油技术所党支部(以下称党支部)。
筑牢根基,创新载体,深化融合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建优势是基层党支部战斗力的来源。作为科研型党支部,支部积极践行中海油服发展战略,通过党建形式创新,拓展技术“朋友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技术发展。
2021年,党支部锚定“渤海稠油热采产量30万吨”上产目标,弘扬“能打胜仗”的铁军精神,打造“严、实、快、新”的工作作风。以“科研五星”为载体,将先进典型的培养、选树融入日常生产管理,在“以战代练”中,逐渐涌现出青年岗位能手、青年科技英才等一批先进典型。科研基础之星李田靓,作为新时代青年勇挑重担,带领团队扎根实验室,练就全尺寸热采工艺模拟实验能力。
以联合党建品牌为抓手,传承优良做法。从2017年开始,在时任支部书记孙永涛的带领下,开启创建联合党建品牌,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建品牌效应日益凸显。与热采专班内部单位党建共建,地质油藏、工艺技术、完井技术等专业紧密衔接,与中海油服科信部党支部“结对子”,提高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与外部合作单位开展联合党建,以现场生产需求为导向,仅2021年承担各级科研课题10余项。
以“支委责任田”为阵地,支委分管党员群众,将“我为群众办实事”纵深贯彻,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打造团队战斗力。拓展宣传舞台,组织情景剧2次,《做足细功夫 下好先手棋》《支部联合共建 推动稠油热采》在中国海洋石油报引发关注,助力渤海稠油油田增储上产。
在党建深化融合工作实践中,党支部逐渐形成优秀的基层党建工作方法,受邀与海油系统内其他单位进行经验分享,支部委员林涛受邀在海油系统内多地党校授课、开展党史四海巡讲。
书记领衔,先锋披甲,夺油上产
党支部牢记在海上油气增储上产方面,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在党员群众中掀起夺油上产新热潮。
“领”字当先,构建书记项目管理新模式。支部书记孙玉豹组织党史学习教育活动12次,组织技术论证30次,全力推进稠油老井增产引效落实、落地;支部委员“促发展”,开展定期讨论,支部委员分头推进;党员群众“保落地”,结合形势任务教育、党史学习,全年开展学习超过100学时,激发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热情。
“青”字增色,铸造战则必胜的青年先锋队。稠油热采青年先锋队副队长吴春洲在国庆期间“逆行”出海,主导热化学复合增效技术成功落地;先锋队成员在疫情期间带头赴现场开展作业,一人守一地长达3个月,保障海上首个过热蒸汽驱先导试验的顺利实施。
“实”字做基,打造稠油增产服务新亮点。组织管理“分类别”,针对不同作业类型联合多家单位形成快速反应机制;党员骨干“挑重担”,青年岗位能手宋宏志带领实验人员加班加点加快推进方案论证,兼顾科研与现场两个阵地。
党支部全体员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取得夺油上产的可喜成效:2021年,海上首个过热蒸汽驱项目累计产油8.5万方,热化学复合吞吐技术应用于典型油井日产油达措施前的5—8倍,系统内市场占有率85%以上。
人才为首,多管齐下,高质发展
支部书记孙玉豹经过十余年的技术攻关和积累,逐步成长为中国海油所属技术专家。在他的带领下,党支部通过“双导师”“专家一对一”“技术骨干多带一”等多种方式加速“两新人员”的培养,促使青年人才成长有导师、有目标、有路径,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开展“每月一讲”课堂,总结已有技术,同时开拓新途径,尝试新技术、新方法;以此为依托,逐步发展为油田生产事业部技术沙龙,形成多维度、全覆盖的学习体系,成为人才队伍分享、交流的有效手段,正逐步发展为技术研发的重要基石。开展“每人一书”学习,倡导员工利用零散时间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扩充知识,为技术研发、引进奠定基础。人才队伍持续发展壮大,建成技术专家、青年科技英才、技术骨干三支队伍。
党支部人才培养的“软实力”逐渐转变为技术创新的“硬支撑”。2021年,党支部所属业务相关的实验室被纳入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时天津市海洋石油难动用储量开采企业重点实验室开始建设;研发高温井下安全控制工具,完善热采工具系列;研发4种热采调堵、产出液处理类化学产品,形成适用于海上稠油油田的蒸汽驱高温调堵技术、热水复合驱技术及热化学吞吐技术,进一步提高稠油热采技术服务能力。2021年技术创新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行业、天津市及公司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中海油服油田生产事业部油田生产研究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