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滨网讯(记者 单毅 朱绍祥 王鼎鑫)“ROV(水下机器人)中控”“中控ROV”“最多再给你们半个小时,否则导管架就可能有失位风险了!”……
2022年4月30日,《大国工匠》第二集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朝闻天下》等多档黄金时段重磅播出。新闻一开始,广大观众就被紧张的氛围所吸引。
鲜为人知的是,新闻的画面来自于不久前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一号”海上施工现场真实场景,画面中临危不乱的年轻人是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ROV总监韩超,此时,导管架上湿拖缆剪切工作进入最紧要的关头,如果出现一丝一毫的偏差,都有可能让两者黏连,造成机械手扯断、ROV锁死和整个项目的停工。
韩超(左二)
在急促的对讲机提示声中,只见韩超目不转睛地盯着操作屏幕,操控位于近300米深海的水下机器人ROV,在瞬息万变的强内波流中,他敏捷地抓住机械手与湿拖缆刚好呈90度的几秒时机,用恰当的力度和速度一气呵成完成剪切,现场瞬间响起一片掌声。
韩超(右一)
其实,这并不是韩超第一次登上央视荧屏。2021年8月和10月,他奋战“深海一号”大气田的故事相继登陆中央电视台《瞬间中国》和《青年说》。作为我国自主培养的第一代ROV领航员、第一个获得国际认证“ROV总监”资质的中国人,韩超已在寂静深海中“潜行”超过2万里。尽管刚刚年满36岁,但韩超已成为中国工作级ROV工程应用的领军者。
“外国人行,我中国人肯定也行”
海平面以下300米,是连光都照不到的黑暗区域,即使借助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装备,也是人类难以突破的饱和潜水施工极限,而这里,却是ROV的主场。它的操控者被称为ROV领航员,由于培养难度大、人才极其稀缺,这群人也被称为“深海宇航员”。
在过去长达半个多世纪里,这一领域一直被欧美面孔所垄断,甚至有人断言,中国可以把宇航员送入太空,但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培养出自己的领航员。
2007年,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的韩超,进入中国海油,成为一名ROV领航员。第一次下车间,看着像变形金刚里“大黄蜂”一样的ROV,韩超对未来的职业充满憧憬,然而,这种荣誉感很快被沮丧取代。
那时,摆在韩超面前的只有两台“元老级”的ROV,没有任何培训体系,也没有任何实操机会。施工现场,外籍的监督和领航员在控制间作业,韩超和同事们只能在甲板上当杂役。他内心十分渴望能进控制间观摩学习,但外国工作人员常常对他请教的问题置若罔闻,甚至轻蔑地表示,“想深海飞行?再等20年吧!”那年22岁的韩超气愤、不甘,满腔怒火冲上来又憋了回去,“你老外能做的,我们中国人肯定也行!”韩超暗自定下了决心。
为了学到技术,韩超开始打感情牌。看到外籍监督、领航员咖啡没有了,就勤快地给人家续一杯。他们检修ROV设备时,他就在一旁边帮忙拿工具、边用心学习。久而久之,这个勤奋好学的中国小伙子博得了外籍ROV监督的信任。每次把ROV放下水后都在耳麦里喊:“Han,你来下控制间吧。”
艰难地迈出了第一步,并没有让韩超轻松多少。ROV对操作能力要求极高,要想飞好ROV,必须要达到人机合一,眼睛盯着九台显示器和声呐、定位、油位、油压等各种传感器数据,右手飞ROV,左手操机械手,脚踩收放踏板,同时还要对船舶、ROV、水下设施的位置了如指掌。而这些还仅仅是基本功。据悉,ROV由三万多个精密部件组成,涉计算机、电气自动化等20多门学科知识,是一套博、杂、高、精的多学科融合体系,仅靠平时观察学到的一些皮毛,显然远远不够。下班以后,韩超几乎天天泡在控制间和维修间里,抱着厚厚的英文资料,一边用小霸王学习机查英文单词,一边挖空心思地钻研ROV的原理,费劲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摸清了水下机器人的“五脏六腑”。
为练好飞行技能,韩超趁着外籍监督休息空隙,抓住每一个实操机会来练习,下班后的时间也不放过,在其他人眼中,甚至到了有点“疯狂”的程度。同事们经常看到他拿着一个鼠标或圆珠笔念念有词,见到别人打招呼也不理,后来问他才知道他是在用它们演练飞行线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自身天赋与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下,韩超的操作技术日臻成熟。一次作业结束后,外方领航员要操作ROV返回笼中,飞了一圈又一圈,ROV就是无法精准回到笼中,五圈后,韩超走上前:“你让让,我来飞。”说着,他顺利将ROV飞至指定地点。
就这样,韩超用5年的时间就达到了国外8年才能实现的高级领航员水平,31岁考取了国际海事承包商协会颁发的ROV总监证书,不仅成为我国第一名持证ROV总监,也成为全球最年轻的ROV总监,夺回了长期由欧美人把持的操作权和话语权。
“中国人,太厉害了!”
ROV的战场不在书本上,而是在茫茫的大海深处。
2012年,韩超首次带领“全华班”ROV团队负责当时亚洲最大的深水油气田——荔湾3-1项目海管铺设水下作业。施工最后阶段,他们赶上台风季。因为涌浪大,重10多吨的管子钩上下起伏超过5米,如同一条“恶龙”在海中张牙舞爪,而ROV要把这条“恶龙”擒住,将卡环卡进钩头。水下浑浊,视线极为有限,挂钩起伏的钩头极有可能直接砸在ROV上,价值几千万的设备即刻报废;不挂,船舶一天待机费用就高达几百万,工期也会被拖延,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将化为泡影。
对讲机里的声音一刻不停,所有人问的都是同一个问题:什么时候能挂上。成败在此一举,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韩超咬着牙全神贯注,强迫紧绷的神经放松、再放松……通过观察钩头的起伏规律,他看准涌浪间不到1秒的稳定间歇,一举卡进了钩头,一气呵成的动作让所有人都长舒一口气。
后来,他带领团队研究出“引导缆带入钩头”的新方案,将原本需要数小时的挂钩作业缩短到30分钟,助力项目提前10天完工,节省成本几千万元。
此后,韩超开始带领团队奔赴伊朗、泰国、卡塔尔等国的水下项目,用优秀的业绩擦亮了中国ROV军团的靓丽名片。在卡塔尔项目中,韩超在团队人手少、技术难度大的情况下,通过对ROV机械手的动作指令编程,一键搞定复杂的操作作业,中东业主惊呼:“中国人,太厉害了!”
在海外市场,韩超也逐渐打响个人知名度——英国厂家大加称赞:“Mr.Han,你这个点子值一万美金!”他更是陆续收到了国外机构抛出的“橄榄枝”,有的行业中介还开出高昂的年薪。
面对“诱惑”,韩超一笑而过,在他心中,有比一个比年薪百万还具有诱惑力的目标——跟国际ROV行业巨头“掰手腕”,让中国ROV团队早日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飞”向更深更远,让中国成为ROV顶级玩家
2019年,韩超凭借过硬技术,勇夺中国海油第九届技能大赛ROV操作员竞赛金奖。这一年,中国海油多个深水项目相继启动,他盼来圆梦深水的时刻。
“深海一号”大气田,是我国首个1500米自营超深水大气田。然而,水下施工大到一个整装设备就位,小到安装一枚螺栓,全部需要ROV完成。水下设施的设计、建造、安装、调试等流程,都要依托ROV“量身定制”,因此对施工精度要求异常苛刻,哪怕领航员的手指一次不受控的跳动,都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
“我们负责打头阵!”面对困难,韩超带队立下军令状。巨大水压下,在两千米之外遥控拖着尾巴的ROV,水下领航员的操作必须极为精准。2021年3月9日,“深海一号”大气田主脐带缆施工在夜幕下进行,在UTH(脐带缆终端接头)和SDU(水下分配单元)对接的过程中,由于水位太深,UTH偏转达140度,两台ROV多次尝试纠偏,但均未奏效。
“暂停对接!”韩超通过对讲机果断发出指令。他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预判,在巨大的扭力下,继续操作可能会导致脐带缆接头损伤或两台ROV缠绕损坏,进而给项目按期投产带来重大影响。
韩超镇定地指挥两台ROV密切配合,先将UTH拉到距离海床100米的地方,又凭借准确的空间感知力判断出缆体扭转角度,随后命令ROV朝着反方向回转,最终成功将缆体回转到正确角度。当UTH和SDU终于成功对接时,对讲机里传来一阵掌声。
在韩超和团队的密切协作下,“深海一号”大气田7根脐带缆海上安装作业顺利完成,较计划工期整体提前22天,节约成本2800多万元。
在一年多时间里,从我国首条1500米海底管线铺设,到全球首座10万吨级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超深水锚链系泊,再到我国首条深水SCR(钢悬链立管)回接、主脐带缆铺设……韩超带领年轻团队创造一个又一个海上安装奇迹,把中国人的脚印稳稳扎在1500米的大海深处。
多年以来,韩超平均每年出海200天以上,ROV飞行时间累计超过1.2万小时,“潜行”距离超过2万里,相当于在水下“走”了一次“长征路”,作业水深从9米的超浅水跨度到1500米的超深水……
这是一场不断攀登的历程,每一寸深潜,都烙印下韩超徜徉蔚蓝的足迹。对他而言,初出茅庐时的艰辛、在海外经历的磨炼,都是成就今日的必经之路。而随着技术的不断精进,韩超也期待着自己能够与这个行业共同再向前迈进——推动ROV行业在国内的职业化和ROV设备的国产化,是他如今的目标。
“我从不设想我做不到,我也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如果此路不通,我就换种方式再试试,我总能做到。”面对更加艰难的征途,韩超的意志和决心更加坚定。
“这个时代需要我们,这个是我们的时代。”韩超目光灼灼地望向更深、更远的海,那里,有他下一个梦想。(图片由海油工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