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新”路径 探索新型智慧城市滨海模式

稿源:人民网-天津频道   编辑:邵华   2022-03-17 12:00

【编者按】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智慧城市的建设,顶层设计重中之重,天津滨海新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网络强国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提出新型智慧城市“五新”路径即树立“智慧城市新理念、构筑智慧城市新构架、打造智慧城市新基建、探索智慧城市新应用、发展智慧城市新经济”,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和滨海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模式。

2021年11月19日,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与北京市海淀区政务服务管理局的跨省通办业务试点经过联调联试,实现建设目标并正式开办业务。滨海新区在着力拓展京津冀深层次联动发展新局面,完成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使命方面,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2021年12月15日,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连茂君在天津港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为全球首个零碳码头智慧绿色能源系统启动并网,天津港向零碳港口目标又迈出了关键一步,滨海新区为港口行业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一份可推广、可复制的“天津方案”。

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十三五”以来,滨海新区区委区政府以“善政、惠民、兴业”为目标,高质量规划部署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滨海智慧城市建设进入快车道,滨海新区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建设过程,搞好谋篇布局,抓好具体落实,开辟新型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创新是核心动力。“创新”是滨海新区最显著的标签,创新引领下滨海新区硕果累累。滨海新区积极布局战略性科技力量,加速一“室”(海河实验室)和一“心”(国家超算天津中心)建设;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推动“四谷”(信创谷、生物制造谷、细胞谷、北方声谷)建设;创新体系建设取得突破,聚集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先进计算创新中心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528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4家、特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达1171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223家。建成中国(天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区加快建设,有效专利达到7.2万件。

滨海新区通过积极落实“创新立区”战略,全力打造自主创新升级版,从加强科技顶层设计、引育科技新动能、培育创新型载体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级,令整个地区的创新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一直以来的创新理念和成果为新区智慧城市高起点、高质量建设带来持续动力。

协调是内在需求。滨海新区有5个开发区和21个街镇,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距,智慧城市建设中,新区注重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实现整体功能最优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发展,推动资源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智慧医疗健康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了跨机构跨区域间信息共享,建立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一体化数字医院体系,推进分级诊疗,建设核心区、南翼、北翼和西部片区四个区域医疗中心,完善全域15分钟基本医疗卫生健康圈,引入人工智能全科辅助诊疗系统和智能语音随访平台,智慧医疗让全区居民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和服务。

“十四五”期间,新区将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发展,数字校园覆盖率达100%;提升医疗数据互联互通,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达80%,为人民提供全周期医疗健康服务,并将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数字化建设,让全民享受便捷的文化医疗服务。

绿色是重要体现。AI、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数字孪生、安全技术、区块链等呈指数级发展的科技创新应用,成为新区企业实现双碳达标最核心的驱动力量。

2021年10月17日,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一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正式投产运营。这是天津港集团努力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的最新重大成果,成为以全新模式引领世界港口智能化升级和低碳发展的中国范例。

在滨海新区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的产业版图上,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早已成为重要支柱。滨海新区以政策为保障、以高端产业为支撑,发展低碳经济,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有力推动了新区经济转型发展,实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天津港保税区,全部530家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小区、358家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其他垃圾、厨余垃圾做到应收尽收、日产日清,目前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在新区的绿色发展中,推进“双碳”工作的生动实践,让百姓居住环境又有了质的提升,幸福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开放是必由之路。如果说创新是滨海新区的标签,那么创新+开放就是天津自贸试验区最显著的特色。

肩负重任的天津自贸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走出一条天津特色的开放发展之路。目前,在天津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核心区建设、要素市场建设加快推进,天津租赁资产交易中心挂牌,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业务创新取得新进展。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飞机、船舶、海工平台等跨境租赁业务总量占全国的80%以上,成为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累计实施497项制度创新措施,38项经验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把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视为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的一大举措,是新时期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的高地,自由贸易试验区有了新目标新定位。天津自贸试验区按照“创新时限最先、政策上缘最高、创新幅度最宽、创新内容最大胆”的要求,积极对接RCEP、CPTPP等国际高标准规则,深化自贸区商事审批制度改革,高标准建设滨海高新区及中新生态城联动创新区,加快建设大通关基地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为巩固发展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平行进口汽车等新业态创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自贸区升级版。更好地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融入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滨海新区智慧城市建设伊始,就建立在高度开放基础上。

共享是根本目标。 智慧城市建设最终是让生活其中的人共享科技发展成果。作为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中新天津生态城不断深化城市大脑建设,智慧小区、智能公交、智慧图书馆一系列智能化基础设备早已经成为区域标配。在首个5G图书馆——中新友好图书馆,机器人智能分拣系统效率提高了十倍。每小时内分拣数量一千五百册左右。中新生态城把生态城智慧城市建设中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的智慧场景进行打包,分成了若干个智慧模块,这些模块和插件可以供其他地区进行菜单式的选择,从而便于他们根据各自的需求来进行相应的选择。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滨海新区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纲举目张, 从根本上消除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的问题,高标准,高质量快速推进。

"1+1+3+N"以新构架构建滨城智慧大脑

滨海新区高质量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以善政、兴业、惠民为相标,打造40余个应用场景,持续深化政务、经济、民生等领域智慧新应用,建成1+1+3+N的新型智慧城市体系,即一个AI城市大脑、一张城市互联网和智慧政务、智慧经济、智慧民生三大领域, N项应用,走出了一条别具滨城特色的智慧之路。

“1” AI城市大脑

累计汇聚5个开发区、39个委办局和21个街镇的政务数据,总数据量达到了6.6亿多条;

信用库整合市场、税务、发改、环境、交通等部门72.2万条数据。大数据平台具备740种信息能力、358个维度标签,以及常用图谱和画像能力,为行政执法监督等业务提供126项查询服务……

瞄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城市大脑建设,跨部门、跨层级、跨业务数据资源体系不断丰富,重点业务和区域态势推演、模拟仿真能力不断提升,辖区内平常态、应急态跨层级、跨领域重大场景应用高效联动,“互联互通、集中研判、全局可控、统一管理”的“一脑智治”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1”城市互联网

“空天地海”一体、高速、泛在、智能的信息通信网络基本建成,区内实现5G信号全覆盖,千兆光纤全覆盖。布局合理、绿色智能的大数据中心体系初步形成,数字计算能力和服务能力领跑北方省份。“十四五”期间,新型智慧城市重点领域感知融合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完善,力争建成国际领先能源互联网综合示范区。

“3”智慧政务、智慧经济、智慧民生

智慧滨海的智慧政务、智慧经济、智慧民生三大板块业已建成, “十四五”期间,新区将继续不断提升数字政府协同办公能力、“互联网+政务服务”效能、执法监管能力、党政机关执政现代化水平、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增强数字经济与各领域融合的广度、深度,加速制造、港口物流等领域数字化转型,完善教育、医养、人社、交通、文化旅游等社会服务领域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让政务“更加高效”,经济“更加高质”,民生“更加便捷”。

“N”N项应用

按照区委区政府确定的新型智慧城市总体建设思路和方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围绕目标驱动、问题驱动、结果驱动、需求驱动和态势驱动,新区已巩固28项存量应用成果,优化20项增量应用建设,并不断提升、完善实际应用效果。

依托大数据中心汇集各渠道数据,在补充人口数据同时,扩充了信息项,结合地名地址查询能力,精准推送1294万人次未接种人员信息,方便各街镇组织动员未接种人员接种。

为贯彻落实“探索运用大数据手段,创新纪检监督方式”的工作部署,围绕公务车、国有企业公有房等9个分项板块,通过对数据进行资源治理、数据建模、数据融合、数据分析、数据应用,发现容易出现的各类问题,起到警示提醒作用的目标,提高纪检监察部门的洞察力与决策力。

通过把人口动态社会数据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集成融合,形成各区域的人口实时动态数据,如查看人口分析—各区域人口数、人口分析—各区域外来人口数、人口分布指数—实时热力图等,为疫情防控期间重点区域的防范提供重要的大数据支撑。

基于1+1+3+N新架构,滨海新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强化监管事项关联应用、开展跨地区跨部门协同监管,探索与政务服务及社会治理平台联动对接,打造具有滨海特色的国家级试点示范。

新基建夯实滨海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基础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一场以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基建为技术底盘的新一轮、高水平智慧城市建设。

2020年,新区建成5G基站6800个,获批国家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安排实施新基建项目122个,总投资1671亿元。已开工的新基建项目涵盖了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大领域,涉及5G网络、人工智能、车路协同、智慧滨海、智慧交通、智慧港口、智慧物流等多个子项。

2021年4月19日,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示范基地——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建设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示范基地在天津挂牌成立在天津挂牌成立。天河系列超级计算平台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创新的体系,已经支持上千家科研机构和团队,开展各领域前沿研究、大科学和大工程实施等。

位于高新区的腾讯IDC数据中心项目可容纳服务器30万台,采用腾讯最新一代——第四代数据中心架构T-block,能源效率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性云计算中心和云服务平台的重要支点。

在布局“新基建”的赛道上,滨海新区正加快5G、超级算力、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工业互联网赋能“百业”,为“天津智港”提供有力支撑。

智慧城市新应用不断拓展

在1+1+3+N新型智慧城市管理架构下,滨海新区不断探索更多应用领域。

位于中新生态城的智慧小区——吉宝·季景峰阁一共搭建了30个智慧应用场景,按照“小区整体、小区内部、居民家中”三个范畴,为社区生活开启“智能模式”。

靠近小区大门,门口的智慧人车管理系统会启动AI人车识别功能,为社区安全提供无形屏障。楼宇下方安装了从下往上仰拍的高清探头,一旦有高空抛物行为,可准确追根溯源。从共享停车位到智慧信报箱,从城市交通拥堵信息发布到社区空气质量精细预报,从自带WIFI的智慧座椅到电单车集中充电区,小区各处的智慧应用打造着人人可享、舒适便捷的人居环境。

2021年11月5日是农历十月初一,也是中国传统的祭扫节日“寒衣节”。为培育文明新风、保护生态环境,滨海新区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作用,利用人工智能平台首次启用“视联网AI智慧平台”。在滨海新区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的监控探头中工作人员发现经开区泰华路与第五大街交口,有两名市民拿出纸钱和祭品开始焚烧,系统立刻把发现的问题推送到该片区的社区网格员手机上,社区网格员接到消息马上赶到现场,对不文明祭烧明火行为进行了有效制止。从发现有市民焚烧到社区网格员赶到现场仅用几分钟时间。

随着顶层设计不断深化与智慧应用的不断推进,滨海新区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已经从初期的信息化基础建设逐步转向更深层次的分析与多样化场景建设。新区正在计划推出利用人工智能平台开发的一系列方案,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建设资源,形成“集中分析、边缘分析、移动分析”等各种技术平台,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居民幸福感。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助推新经济腾飞

2021年接近尾声,滨海新区新经济产业捷报频传。12月9日,“麒麟软件信创科普基地”获批天津市科普教育基地。麒麟软件将发挥基地示范作用,推动全民科普教育,全面助力网络强国建设;12月10日,天津经开区企业凯莱英医药集团公开发行H股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12月16日,经开区企业云圣智能正式对外宣布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B轮累计募资超3亿。

滨海新区坚持实体经济发展方向,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成为转型升级中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助力。目前新区已建成8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形成汽车及机械装备制造、石油化工2个两千亿级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航空航天产业形成以载人航天、大型商用客机、大推力火箭、智能无人机等为核心的 “三机一箭一星一站”产业格局。空客A320累计交付269架,A350宽体机完成首架交付,A321项目落地。汽车及新能源整车产能达到150万辆。南港世界一流化工新材料基地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成长。围绕“1+3+4”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创新集聚谷行动,中国信创谷、生物制造谷、京津冀特色细胞谷和北方声谷加快建设。信创产业形成以超算、曙光、飞腾、麒麟为代表的安全自主可控全产业链,获批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生物医药、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产业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细胞、新能源、国产自主可控信息安全产业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加快建设。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加速建设,集聚金融、类金融机构2700余家,各类上市公司46家。

以信创产业为主攻方向,滨海新区增强智能科技产业引领力。2020年,滨海高新区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项目正式启动建设,飞腾、麒麟、长城计算机、360政企安全集团、天津启迪孵化器等11家企业分别与高新区管委会签署产业合作框架协议,与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产权公司签署意向入驻框架协议。如今,在信创领域,滨海新区已经聚集了国家超算天津中心、飞腾CPU、麒麟操作系统、曙光高性能计算机、紫光云等一批业内龙头领军企业和创新中心,形成国产化特色凸显,涵盖“芯片—整机终端—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信息安全服务—整体解决方案”的产业体系。2020年,以信创产业、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科技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达到2100亿元。

天津滨海新区,这座千年文明的沿海重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网络强国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国家智能社会治理综合实验基地、互联网+监管应用试点、新城建试点为契机,提出五新路径,聚焦安、统、管、用,打造“1+1+3+N”新型智慧城市架构,推动实现大数据一张图感知城市、大平台一张网惠及民生、大运营一条链服务产业,一个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海新城正在加快崛起。(滨海新区网信办供稿)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200003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