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津滨网 编辑:刘阳 2021-12-06 21:05
津滨网讯(记者 岳立杰)落实“双减”政策以来,学生们的校园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日前,云山道学校邀请“天津科普游子”的自然导师们到校为二年级学生进行了以“非遗传承——芦苇画”为主题的红色研学活动,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维度,增加校园生活的丰富多样性,而且融合红色文化主题的芦苇画,有利于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培养了同学们对红色文化的亲近感。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其中的‘蒹葭’就是指芦苇。芦苇是湿地环境中生长的主要植物之一,多生长于池沼、河岸、溪边浅水地区,常形成苇塘。由于芦苇的叶、叶鞘、茎、根状茎和不定根都具有通气组织,芦苇茎秆坚韧,纤维含量高,可以做芦苇画。同学们,你们知道芦苇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吗……”自然导师对芦苇的知识、芦苇画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都进行了讲解,精彩的讲解深深吸引着对新知识充满好奇的孩子们。
导师们还将各种优秀的芦苇画作品拿到孩子们的面前,满足孩子们对于中华传统非遗文化的热情。通过观察精美的芦苇画作品,学生们为传统手艺的精致惊叹的同时,也对芦苇画这门传统非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研学进校园活动’旨在锻炼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同时,了解自然科学、传统文化等基本理论知识,从而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小学自然科普教育的科学开展是孩子全面、健康成长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基本科学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的关键教学活动,运用好红色资源,对于学习党史、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至关重要。学校组织“红色研学活动”就是想通过自然教育、博物游学,弘扬红色文化,不断提升素质教育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努力。
“制作芦苇画要挑选高度在2米—6米之间,粗10至15厘米左右的芦苇,精选芦苇是一件仔细的工作,要选择那些直立、干净、洁白、干燥的优质芦苇,加工出来的苇蔑才能色泽洁白,质地柔韧……”导师们还现场教授同学们亲手制作芦苇画。
芦苇的上下顺序如何摆放、图纸的理解和运用,对于同学们而言,既是一次挑战,又充满了乐趣。“芦苇画的黑色画布,是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舞台。将芦苇制作为芦苇画的过程,培养了同学们做事认真、追求严谨、注重细节的品格,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华传统手艺的精妙。”现场导师向记者介绍学生学做芦苇画的好处。
导师们通过专业的非遗芦苇画知识讲解、优秀的芦苇画作品展示、亲自制作属于自己的芦苇画的体验等多个环节,让学生初步了解芦苇画这门传统非遗文化的知识,不仅把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给了孩子,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都是一次极大提升。“通过制作芦苇画,我了解了芦苇的生长习性和芦苇画的历史,我还亲手做了一幅画。你看多好看呀!我要把它带回家让爸爸妈妈欣赏,还要给他们讲红船的故事。”一位小学生拿着自己刚刚制作的芦苇画对记者说。(学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