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津滨网 编辑:高志翔 2021-03-17 12:26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河海交汇的自然环境蕴育出了灿烂的滨海文化。本系列专题将带您探幽史林,我们将从历史的长河与现代的产业发展过程中认真梳理,遴选在全市、全国乃至世界各领域中都值得自豪的滨海之 “最”,深度探秘滨海新区各时期、各领域的典型范例,将散落在滨城各处的历史文化“珍珠”串成一条璀璨夺目的“项链”。
贝壳及它的碎片与细砂逐渐形成了贝壳堤
而每一枚精美的贝壳摆在眼前
都放佛是亲眼看到了海潮的拍打
感受到沧海桑田的变迁
今天就跟着小编的步伐
一起去看看
那些记录大海的“时光印记”
在渤海湾西岸,贝壳堤平原上分布着4至5道由海生贝壳及其碎屑构成的长垅状堆积体,因为它们上凸的外形和几乎完全由贝壳组成的这些独特现象,很久以前就被人们所注意,将其称为“蛤蜊堤”“沙岭子”等。历史学家李世瑜于1962年以“蛤蜊堤”定名,对其作了详细研究;地理、地质学家则将其归入“贝壳堤”,开始了长达多半个世纪的系统的地学研究。
组成贝壳堤的贝壳,全部来自渤海湾的潮间带和浅海区,主要包括双壳类的毛蚶、蛤蜊、篮蛤、青蛤、镜蛤、文蛤、牡蛎、蛏、绿螂、扇贝和不等蛤等;腹足类的织纹螺、笋螺、昌螺、玉螺及红螺等,共计40余种。
天津贝壳堤记录了约6000年以来,海水逐渐后退过程中,海岸线数次较长时间停顿留下的古代“海边儿”的证据。相对于更易受到海水影响的沿海低地,每一次岸线停顿所形成的凸起的贝壳质垅岗,均成为我们祖先栖息的首选场所。在第3道堤上,曾经发现了战国时期的墓葬和大量器物,而在靠近现代海岸线的更年轻的第2道、第1道贝壳堤内,发现了大量陶片、砖块、陶网坠以及钱币、骨器等战国以来直至清代的人类遗存。
由多道贝壳堤及堤间低地共同构成的津冀鲁沿海近10000平方千米“贝壳堤平原”,见证了我们的祖先数千年来从山区向海洋的发展历程以及近1万年以来渤海湾沿海平原先是被海水淹没然后逐渐成陆的“沧桑巨变”过程。(记者 果琳 视频制作 魏巍)
小编诚挚邀请您
来到天津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
感受天津滨海地区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