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静湖是如何从“污水库”变身“最美河湖”的

稿源:津滨网   编辑:严玉霞   2020-12-22 22:03

津滨网讯(记者 简讯 报道 李嘉喜 摄影)近日,中新天津生态城静湖在天津市“优秀河长,最美河湖”评选中,成功荣获“最美河湖”称号,为生态城再添一张靓丽名片。下一步,生态城将着力提升静湖地表水水质环境,在现状水体治理常态化保持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水体水质改善目标,落实具体措施,将其打造成生态城示范水体,实现生态城全域“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态目标。

治理前的静湖

采取源头治理 “污水库”变身“清净湖” 

冬日的静湖,宁静悠远,迎来了另外一番景象。整个湖面结冰,冰面上平滑而又清澈,与岸边的芦苇交融,唯美如画......这样静谧、安详、舒适的景致让来到这里的市民获得极度放松的心境。

记者了解到,2008年,生态城管委会获批成立以后,一直坚持致力于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工作。而当时的静湖还是一个“污水库”,被列为环境建设“一号工程”。“早期的静湖是一个人工挖掘的废水坑。从上世纪70年代起,它就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地,随意倾倒的废水填满整个湖泊,水体严重污染,散发着阵阵恶臭,周边几乎不能近人,是名副其实的‘污水库’。管委会对其中的污水、底泥分类进行了净化,污染严重的底泥,经过无害化处理后烧成了陶粒,用于生态城中盆栽绿植的使用;中度污染的底泥,在完成净化处理后,则放在了巨型袋子中,堆成静湖上人工岛的一部分。而污染程度最轻的底泥,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则被用于人工岛上的路基垫土。”中新天津生态城城市管理局能源科科长宋文超向记者介绍。

经过长达3年的生态修复和治理,这个重度污染的“臭水潭”终变身为人们可以亲近、水域面积超过110万平方米的“清净湖”,并与故道河及惠风溪等水体一起形成了生态城独特水生态系统,水域周边栖息的鸟类也越来越多,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与此同时,静湖治理的技术也获得27项国家专利,治理方案在河北省雄安新区白洋淀、山东省沂水县沂河、湖南省株洲市清水塘等全国多个地区推广应用。

水体要完全修复必须从源头开始治理。通过仔细研究,生态城决定采取生态补水、水质保持、智能管理、生态构建等一系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地措施开展生态修复重建工作。“一是生态修复提升水质。通过采取清淤底泥,疏浚排沥河道,填土加固河堤等措施,让静湖水质指标从常年劣V类提升至IV类水平。二是多措并举联通水系。静湖生态环境彻底改善后,为修复湖水自净功能,生态城采用污水处理厂再生水作为补水水源,实现水源交换。同时,设置喷泉、曝气设施改善水质,合理投放鱼苗,实施生物治理。三是注重绿化改善环境。沿湖建设了20-30米景观绿化带,建成绿化面积约19.4万平方米,大面积种植本地适生植物和耐水型植物,形成人工湿地和初雨净化缓冲带,有效提升静湖周边生态环境。四是因湖施策加强管理。将静湖纳入“河(湖)长制”管理体系,明确由管委会分管领导任湖长,并制定了“一湖一策”、“水体养管工作方案”等养护实施方案,有效提升了水体和岸线环境。”宋文超说。

治理后的静湖

多措并举提升“水活力” 维护“水体质”

静湖是镶嵌在生态城中最大的景观湖,保护好静湖的生态环境是生态城对水环境建设发展的重点,也是区域居民的共同愿望和关注热点。2014年,生态城管委会委托天津生态城水务投资建设有限公司负责静湖水体的养护管理工作。作为该公司最早一批加入静湖运行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齐鸣主要负责静湖水体巡查治理、水环境保持、水位调度管理、水体水质监测管理等工作,对静湖的运行管理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感受。“我们根据生态城管委会的部署和要求,采取水系循环、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抑藻防治等水质改善措施,落实水域、岸线结合水环境巡查治理模式,建立重点区域和口门排查机制,实时关注并及时处置各类舆情等方式,多措并举对静湖进行综合治理,持续保持水环境质量。此外,我们还在水体缓流区域设置人工浮岛,增设光伏曝气、喷泉,投放水生物和抑藻剂等方式,增加水体内溶解氧,加快水体流动和循环,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提升地表水水质环境,在现状静湖水体治理常态化保持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水体水质改善目标,落实具体措施,将其打造成生态城示范水体,并逐年扩大示范水体范围,实现生态城全域‘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态目标。”齐鸣告诉记者。

科学有序,常治长清。生态城水务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从综合整治、完善机制等方面,多措并举,不断推进静湖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让静湖的水质情况持续保持IV类水平,有效提升了水体径流量和流速,实现水体动态平衡,也大大提高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舒适度。“我在这周边已经居住7年多了,有时间就来静湖走走,或者看看其他人垂钓,这里环境实在太好了,我们在这里生活感觉舒适清静。”生态城居民魏国超说。

生态城静湖被授予“最美河湖”称号,这对于参与静湖“守护”工作的每一位工作者来说,都是莫大的鼓励,也为他们提供了继续前进的动力。“ 我内心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也感同身受。我们一定要保持现在这种来之不易的成绩,不断地完善工作机制,细化管控措施,持续保持和提升静湖的水环境。”齐鸣说。

以水为脉 建设生态空间体系

一部静湖的治理史,就是一部生态城的生态建设发展史,见证了生态城在污水横流的恶劣水环境中一步步建成为有代表性、有魅力、可复制的水生态示范城市,并从中分享旅游经济之益处。多年来,静湖的持续治理不仅体现着生态城对治理保护生态环境的执着与坚持,也是践行生态城市理念的最好诠释。截止目前,生态城内共有2段一级河道和14个景观水体,整体划分为3个水系,区域范围内水面面积480公顷。从穿越起步区的静湖、故道河、惠风溪水系,贯穿旅游区域南部的生态公园、南堤步道、海堤公园、贝壳堤水系,再到旅游区域北部的澜清溪水系,生态城构建了一城活水生态水网,实现区域范围的“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生态城用了12年的时间,做活了水文章,做优了水生态。

“生态城对‘水’的重塑尤为重视,在开发之初就以节水为基础,最大限度开发利用雨水、污水、中水、淡化海水等非传统水源,实施分质供水,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了自己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水系。2019年,生态城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率已达到61.7%。此外,得益于水环境的逐渐改善,生态城的静湖、故道河、惠风溪、甘露溪等水体以及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共同构成了生态城最重要的海绵体,为生态城提供了超过300万立方米的调蓄空间,并为城市发展全域旅游提供重要支撑。例如,12月17日,生态城被文化和旅游部批准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作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重要一环,生态城内南堤滨海步道、东堤公园、南湾公园等一系列以‘水’为主题的旅游地标项目就发挥了积极作用,所以保护好优良的水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接下来,我们将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确保河湖长制各项工作部署落实落地,坚持爱水、护水、节水同步推进,突出生态底色,守住一湾绿水,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水系,为生态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水生态屏障。”宋文超说。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