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滨海新区非遗展演展示活动现场 | 传承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稿源:津滨网   编辑:严玉霞   2020-12-14 22:56

津滨网讯(记者 孔一权 果琳 报道 张鹏 摄影)滨海新区目前拥有70余项国家级、市级以及区级的非遗项目,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并且持续发扬,是非遗传承人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令人欣喜的是,在12月12日举办的“赶非遗大集、览滨城文化”——2020年滨海新区非遗展演展示活动上,传承精神随处可见。

1607912382200031248.jpg

聂书娟:让更多的孩子传承这门艺术

小巧的剪刀上下纷飞,红色的纸屑飘扬落下。短短几分钟时间,一幅生动的剪纸作品就完成了。这是滨海文化中心举行的非遗大集当中,大港剪纸摊位前的一幕。

大港剪纸历史悠久,以对人物、动物、花鸟刻画细腻著称,是市级非遗项目。今年50岁的聂书娟自幼就热爱传统文化,中国结、钩织、蜡染,这些传统技艺她都有涉猎,但唯独对剪纸最情有独钟。在国企工作的她,6年前结识了大港剪纸传承人张培华,在欣赏到她高超的技艺之后,聂书娟决定跟随她学习。六年当中,除了跟随老师勤学苦练,她还经常自费去往全国各地学习不同风格的剪纸艺术。东北、陕西、山东、苏州、广州,不同的剪纸门派有不同的风格和技法。聂书娟尝试着学习其中的精华并将其融为一体,最终形成了今天线条粗犷、简明大气的风格。如今,她的作品精品频出,风格也日趋成熟,此时,她想到的不是如何利用手艺去挣钱,而是传承。虽然现在也有不少文化馆和社区经常请她过去授课,但是她更喜欢走进学校,为年幼的孩子们传授剪纸艺术。“我今年50岁,如果身体条件允许的话,我想剪到80岁。之后的时间里,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我们传统文化的底蕴,让更多的孩子去学习剪纸,热爱剪纸,去传承我们这门艺术。”聂书娟说。

魏玉梅:三代传承 与时俱进

艺术门类或有不同,但对艺术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是所有非遗传承人共同的特点。魏玉梅是宫廷补绣这门工艺的第三代传承人,2019年,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拉开了帷幕,也正是从那时起,她开始每周两次走进校园带领学生一同学习宫廷补绣工艺。

宫廷补绣是布贴画的一门分支,利用废弃的碎布头经过艺术加工,再通过几十道制作工艺制作而成,装饰性非常强,极具表现力和艺术欣赏价值。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们的艺术审美和情趣都有所提高,动手能力也大大加强,不少学生都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门传统工艺,这也让魏玉梅倍感欣慰,觉得后继有人,她没有愧对她的老师。说起老师,宫廷补绣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传承人就是魏玉梅的姥姥和母亲。童年时,她经常看着姥姥和母亲做宫廷补绣,耳濡目染之下,她也慢慢地喜欢上了这门传统工艺。我那时候最喜欢的一个书包就是姥姥给做的宫廷补绣作品,用了不同颜色和不同材质的布料贴制而成的一个花书包,当年让同学们都特别羡慕。”

说起这门艺术的发展历程,魏玉梅有感而发,“到了我这一代,时代变了,很多生活用品都是机器制成,流水线作业,我们这门工艺也需要与时俱进。所以我就将它做精做美,将其变成了一门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纯艺术门类,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让这门工艺能够继续传承。”如今,她也开始带徒弟,将宫廷补绣这门非遗项目传承给了第四代传人,她说,民族传统艺术要想发展,就一定要与时俱进,另辟蹊径,我希望这门手艺在我手里能发扬光大,更希望我的学生们能将它不断创新,一直传承下去。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