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村•北辰篇】“小街”巨变 ——双街镇小街村依法治村树标杆

稿源:《小康》·中国小康网   编辑:严玉霞   2020-11-24 19:24

立冬后的雨,越下越凉。

在双街镇小街村党群服务中心里,工作人员为前来办事的齐大爷端来一杯热水驱寒。

在3号窗口,从赵大爷落座到办完事,前后也就五六分钟时间。“本来韩姐她们怕我不方便,说上门帮我办的,我看这雨下的,还是别麻烦人家了,反正离家近,她们办事效率也高,我就当出来活动活动筋骨。”赵大爷指着一位工作人员笑着说。

赵大爷和工作人员寒暄了几句转身离开,那杯热水还冒着热气。

像这样的场景,在这里,每天都在发生。小村街,在示范镇建设和打造美丽乡村方面成绩斐然,更通过依法治村,成为了双街镇法治宣传示范阵地。

image.png

 

小街新苑是小街村民的幸福家园。

(点击查看视频)

 能人带头搞经济

在办公室内,我们见到了小街村党总支书记马长禄。

“我们村挺有历史,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传说燕王扫北时,随龙过来的刘氏家族,是村里的大户,老人们传说‘先有刘家首户,后有闫周二家。不过早年间村里的土地基本就是盐碱地,当时流传着一个顺口溜:村南船公号声喧,家北一望似雪原,农家土屋篱笆院,遇灾年月少炊烟。”马长禄在村支书岗位上干了16年,提起村子历史如数家珍。

image.png

 

小街村党群服务中心。

“我们进来的路上,看到小街新苑两边楼宇林立,很漂亮。中心商业街那边也很繁华,很有现代气息。”

听到我们夸奖,马长禄厚道的笑了,也就此打开了“话匣子”。

“当年我刚上任那会儿可不行,村里土地不行,传统农业不行,就三家村办企业,不仅不盈利,村委会还背着贷款。”马长禄说,“当时账面上就20多万元,却有50多万元贷款。”马长禄在小街村也算是经济“能人”,从1983年就出来做企业,镇领导想要改变小街村的现状,一直就想请马长禄出来当“带头人”。

“当时真不想干啊,那年代50万元贷款可不是小数目。而且我在企业里干得好好的,没法撂挑子走人。”马长禄说,一开始挺为难,但又不能辜负党组织的信任和村民们的信任,于是,最开始先两头兼顾着,直到把企业里的一些事捋顺了,走上正轨了,他才能真正的全身心投入到村子建设中。

“上任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三个村办企业实在是不行,怎么改革也‘救不活’,于是,我们班子商量之后,决定直接把它们改制,采用俗称的‘租壳卖瓤’的策略,把企业改制给个人,每年收租金,慢慢的优胜劣汰。”马长禄说,“后来,把那些质量差的闲置土地流转到村集体,因地制宜引进美国一种苜蓿草,每年可以提高集体收入十几万元。”

之后,村“两委”还与天福陵园、工业园等业态合作以土地投资的方式,带领村民实现了脱贫奔小康。

 生态农业促发展

小街村虽然土地质量不行,但也有一部分生态农业。比如今年喜获丰收的樱桃,还有西梅、枸杞、莲藕等。

小街村樱桃园内的莓早、大红灯、先锋等七个品种,因其果大、皮薄、核小、肉嫩、味美、色泽艳丽等特点,一直备受青睐。每年,樱桃还没成熟,就已经有客商提前定购。

在工人们的精细管理下,今年小街樱桃的产量和品质更胜往年。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往年上门收购樱桃的客商少了,樱桃能不能顺利销售出去成了未知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小街村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利用网络、微信朋友圈等方式拓展销售渠道,一个个干了一辈子农活的“老把势”成了抖音、朋友圈里的“带货达人”,竭尽全力为自家樱桃吆喝。这种网络销售的新模式也为小街樱桃打开了销路,现在地里的樱桃采收一斤,网络上就能销售一斤,小小的樱桃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image.png

 

樱桃丰收,果农高兴。

8年前,小街村樱桃园这片土地还只是普通农田,每年只能种一茬儿玉米,每亩地的年收入不过六七百元。2012年,小街村集体投入60多万元引进樱桃园项目,第二年就产生了效益,逐渐成了小街村重要的集体收入来源。小街村樱桃园管理人员告诉我们:“现在,一亩樱桃树大约有1000斤产量,每亩收益1万多块钱。一年能给村集体带来七八十万元的收入。”

马长禄说,“今后,我们还将与北京农科院合作,继续引进新品种,进一步扩大樱桃种植面积,拓展农业采摘游、电商销售等新模式,进一步提高樱桃园效益,增加村集体收入,让村民走上乡村振兴的富裕之路。”

小街村樱桃园管理人员闫光辉说:“未来我们计划增加100亩樱桃种植,销售这方面正尝试着与淘宝和京东平台合作,现在也是在逐步摸索。”

据了解,小街村还从浙江引进了新品种莲藕,亩产可以达到2000多斤,每年从9月上市可以一直采收到第二年4月。每斤莲藕的收购价格平均能卖到两到三元,而且种植莲藕管理起来简单方便,销路有保障,收益不错,成了村民致富的好门路。同时莲藕种植不污染水环境甚至还可以净化水体。真正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有效提升了小街村农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旧村改造换新颜

说到旧村改造,是我们每次报道都会遇到的话题,但同样的话题,不同的故事,各有各的精彩。

“历史上,村内大多住户都是沿着北运河堤而建,使村子自然形成狭长的布局,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数村民打院建新房,墙体为‘穿鞋戴帽’(下半截用砖做基础,中间夹土坯,顶部用砖封檐)或‘外砖内坯’的‘里生外熟’型混合结构房屋。到70年代末,村里砖户也才达到了50%。地势洼,出来进去特别不方便。”小街村党总支副书记刘燕春说,“我们从2009年开始进行旧村改造,先从胡同着手,把所有道路全部硬化,修建垃圾池,实行垃圾定点清运,先把环境搞好了,村民们心气儿也不一样了。”

“那会儿村里哪有钱,都是马书记找做企业的朋友支援,投资修的水泥路。”刘燕春补充道。

“当时我们班子聘请了法律顾问,制定了拆迁政策,再到村委会和村民大会上征求意见,前前后后改了五版,让政策尽可能符合村情,往大多数村民的利益上倾斜,一句话,就是要让村民利益最大化。”马长禄笑着说,“我们在旧村改造时,采取两次排号的办法,鼓励自愿拆迁的村民先排号,由村代表监督抓取选房顺序。因为公平公正和村民对我们的信任,402户人家拆迁第一天就动迁345户,达到了90%,也算创了一个在北辰乃至天津的纪录。”

image.png

 

小街村村貌。

“现在都住进了新房,以前一下雨就有的邻里矛盾也没有了,解决了村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自然也就提升了。”小街村网格员韩思萍说,现在整个村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小街新苑区域内,建有儿童游乐园、篮球场、乒乓球台以及30多种体育器械,还建幼儿园、棋牌室、书画室、村卫生室和老年活动中心。”

小街村还致力于塑造文明村民的长效机制,以社区自然环境和生态景观、公共卫生安全、车辆停放等社区生活秩序为治理对象,开展清理社区脏乱死角的公共卫生活动,保持社区公共环境、公共设施、公共道路干净整洁畅通,为村民提供并保持优质生活空间。用一位村民的话说,“现在的小街村到处都是花园,出来喘口气儿都那么舒坦。”

 依法治村振乡风

2018年底,根据《司法部民政部关于表彰第七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决定》,北辰区双街镇小街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近年来,小街村的村务工作秉持“依法治村”总体思路。村务工作、社区治理、提高村民文明素质、普法宣传、法治教育等各项工作均纳入法治轨道,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社区公共事务严格执行“六步决策法”,依照规范程序进行,采用民主决策方式,广泛征求并尊重村民代表和村民意见,由村民代表会议或者村民会议进行讨论。凡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均公开透明,让社区公共事务在阳光下运行。

小街村探索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初见成效,已经取得丰富、有益地实践经验。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村民居民、网格综合治理等领域实现了联动效应,成为“共建共治共享”机制的示范。

image.png

 

网格员公示。

村里成立了一系列由村民组成的维护社区秩序小分队,如治安巡逻队、消防小分队、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网格员队伍,并且尝试“网格化管理”新理念、网格普法新做法。马长桥是小街村的第一批网格员。2012年,小街村聘请律师担任村法律顾问,建立了律师视频咨询系统。村里遇到重大决策事项,都要咨询法律顾问。村里实施“网格普法”,村民投票选举出了网格员,邀请法律顾问为网格员定期培训。“我们的姓名、电话和职责都制成了展牌挂在楼栋显要位置,方便村民咨询。”马长桥说,网格员的工作就是给村民普及法律知识,让他们树立法治观念,保持良好的邻里关系。

刘燕春说,“村委会还会邀请法律顾问定期对网格员进行培训,帮助网格员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普法工作重点,提高法治宣传能力。”

网格员协助社区及时摸排不稳定因素,调节家庭纠纷、村民之间的矛盾,宣传正当维权和法律救济途径,助力村级调解组织发维稳“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网格化管理使社区矛盾排查调处机制不断完善,各类纠纷能够有效化解在每栋楼、每个家庭之内。自2013年至今,小街村始终保持零刑事案件的记录,社区治安、社区秩序形成良性循环,网格化管理功不可没。

不仅如此,小街村联合北辰区司法局筹集500余万元建设了小街新苑法治阵地,重点打造紫微园法治文化公园和稚乐园青少年法治阵地,集法治宣传、道德规范和文化传承于一体,让村民在游园休憩中感悟法治精神。

image.png

法治公园内的法治魔方。

紫微园中间以法鼓为界,东部以法治柱、君子九思柱为主,突出法治文化的厚重,西部以“四德三法”长廊、乐静亭、弟子规、三字经雕塑为主,突出中国传统文化道德教育主题。公园依托文化墙、浮雕、法治柱、凉亭等形式,将法治理念、历代法治人物以及依法治国的历史演进融为一体,使村民在休闲健身的同时,了解法治文化知识,为小街村民营造出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

“稚乐园”内设置包括学雷锋、司马光砸缸、岳母刺字等德育主题雕塑,以及文化魔方雕塑,内容涉及法律知识、传统道德、古代发明、科学知识、科技人物、古诗词,让青少年在玩耍中学习和积累法律、文化、科学知识。

经过各方的努力,法治小街村和美丽小街村的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美丽小街是我家,和谐共建靠大家”的理念深入村民心中。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