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突破·经济发展逆势前行 | 新动能引育见成效 滨海新区创新“底气足”

稿源:津滨网   编辑:高志翔   2020-11-02 18:38

津滨网讯(记者 牛婧文 摄影报道)新增雏鹰企业878家、瞪羚企业9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567家,这是今年前三季度滨海新区全面实施新动能引育五大工程过程中交出的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去年,我市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雏鹰—瞪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扶持体系,打造“科企3.0版”。滨海新区作为我市科技型企业的“大本营”,已涌现出一批具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特点的优质企业。 

企业创新发展动能十足 

最近,在我市举办的“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天津赛区当中,两家来自滨海新区的科技型企业包揽了成长组的金、银奖——天津天丰泽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减肥增效蚯蚓提取物土壤调理剂技术集成与产业化”项目和科芯(天津)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工智能精准农业节水灌溉”项目的成功获奖,也让人们关注到新区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不可小觑的实力。

1604307044228021665.png

科芯公司打造具有滨海特色的智慧农业

以科芯(天津)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在新区宁车沽绿郡专业种植合作社项目上,已经把5G技术叠加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了相应的农业生产设备当中。在这个项目上,农民们只需动动手指点开App就能在手机上实时监测种植情况,第一时间了解农作物什么时候“渴了”、什么时候“饿了”、什么时候需要“晒太阳”并做出相应处理。

依托科技创新为产业带来无限可能性,是很多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共同愿景。专注于中医诊断与教学设备研发制造的瞪羚企业——天津慧医谷科技有限公司也拥有相同的创业梦想。今年上半年,这家公司在研发上投入销售收入的18%,为的就是开发出一套可以改变行业的线上中医健康管理等项目。

天津慧医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慧告诉记者,多年来慧医谷一直深耕传统中医“望闻问切”相关的标准化诊疗设备研发与生产,今后也将在智能诊断算法上进行深研,继续为设备开发智能化大脑,拓展设备的使用场景。

1604307120752068229.png

慧医谷公司中医体质辨识管理系统

如今,在滨海新区每一天都会涌现出无数新领域的新动能。高成长企业狮桥集团专注于从事网络货运这一新兴领域,今年上半年的营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超过了50%;来自信创领域的天津麒麟,也在今年成功收购上海中标麒麟,把总部落户到了新区,实现了自主可控操作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新动能引育见成效 

据新区科技局局长张桂华介绍,今年前三季度,新区持续落实新动能引育工作,加快推进“雏鹰-瞪羚-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系统推进培育和认定工作,逐步建立了科技企业各类台账,将高企、雏鹰、瞪羚、国科小企业等指标,纳入各开发区和各街镇“三考合一”考核指标体系,形成市科技局、新区、各开发区各街镇三级联动机制。

“我们深入梳理6万家新注册企业和6000家持有效专利企业,建立了科技型企业重新认定培育台账和新认定培育台账,并制定创新型企业政策明白纸,一对一走访辅导企业超过500家,组织20场线上培训会,人员超过4000人次。”新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深入梳理、走访企业,新区还大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前三季度,新区共有1256家企业获得天津市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获得财政经费补贴约1.97亿元。

为了有效发挥科技金融对接服务平台作用,推动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新区科技局还组织各类对接培训活动70余场,帮助企业对接投融资4.7亿元。举办知识产权质押对接活动,帮助企业对接融资租赁业务,探索科技企业融资租赁新模式。

新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新区科技型企业天津锐新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泽达易盛(天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已分别登录创业板和科创板,并储备了以飞旋科技、丹娜生物、飞腾等为代表的一批上市后备企业。今年前三季度,滨海新区在新动能引育方面已聚集了一批优质项目,收效显著。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