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津南区双新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纪实

稿源:天津日报   编辑:王景磊   2020-10-04 20:31

廊亭外,曲径边,芳草碧连天,花香沁心田。居民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个指引,透着热情,带着温暖。这是走进双新街道扑面感触到的百姓新家园和新生活。

双新街道隶属津南区,近2万户、4.5万常住人口,是以保障性住房为主的大型居住区,环抱于天津市双城生态屏障的半壁江山之中。

然而,谁能想到,5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地处城乡接合部,没有居委会,环境脏乱、管理无序,居民牢骚满腹、与物业间矛盾重重,信访率居高不下,很多居民买了房都不愿意来住。

沿着总书记“三个着力”的把脉指向,2015年,双新街道办事处和党工委相继成立,2019年,随着全国试点的确定,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播撒到这里,曾经的“三不管”地带正褪去“夙昔”,悄然蜕变。

在体育公园、小区广场打造“实践广场”,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应急体验馆建立“实践点”,在“红色楼门”设立居民图书角、歇脚聊天室等“实践角”,便民共享生活圈正在形成。

在居民社区,嵌绣在绿植中和石阶旁的“身边好人”、“优秀党员”、“文明之家”、“家风家训”故事,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每一个空间都有笑脸、每一个角落都有故事。

图书吧、书画室、手工坊、家门口艺术大学等等,都是文明实践的阵地,向居民敞开大门,各类志愿服务周周有计划、天天有活动,成了居民“网红”打卡地。

“今儿,你参加志愿服务了吗?”成了居民的“见面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成为共识,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车头引领──

“没有什么比社区群众的勠力同心,给予我们的支持更有力量。”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双新街下辖7个社区居委会,18个小区,居民来自五湖四海,也曾是鸡犬相闻、邻里不识的局面。

刚开始街道党工委一班人带着党员干部,抓党组织建设、抓环境治理、抓隐患排查、抓民生保障……分片包干、各管一摊,加班加点,辛苦是“家常便饭”,社区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可最终没能摆脱社区干、群众看的困境。

“新时代文明实践正好给了我们一把解决基层治理难题的‘金钥匙’,统筹街道资源、整合部门力量,形成合力,关键是党员干部要有行动力和执行力,给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骨干培训班后,双新街党工委书记王一娟开了窍。

党工委班子统一思想,把文明实践融入党建引领、文明创建、社会治理,一张文明实践的清晰蓝图徐徐展开……

“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问题不过夜、矛盾不上交”成了街道和社区党员干部的工作目标,“干部走下去、问题兜上来、件件有回应”成了为民解题的长效机制。

群众利益无小事,空巢老人、困难户,家中有变故、小孩无人照顾……都上了街道和社区的为民解题台账。党员干部与群众结对子,成立“搭把手”帮扶组,把群众当亲人,把老人当家人,这样一来,就没有解不开的事。

万盈家园社区独居老人金奶奶刚失去老伴,在最痛苦无助的时候,搭把手帮扶组来了,春节前帮着搞卫生,疫情期间送菜送药送口罩,平时到家聊家常、嘘寒问暖,还给家里安了报警器。

“感谢党、感谢社区,给我那么多照顾,我真的好感动,好温暖,你们比我孩子还亲。”金奶奶不但走出了低谷,还主动加入了社区“一家亲”志愿者队伍。

疫情期间,怎样才能隔空不隔爱?街道党工委又出新招,建一张“微信网”搭起连心桥,在入户排查的时候,社区党员干部用自己的铁脚板遍访千家万户,经过多轮走访,用微信群连通了街道94%的居民,余下6%不会使用微信的老年人,也为其建立了线下服务档案。

今年大年三十,社区居委会灯火通明,一场硬仗拉开帷幕。小区封闭、病人送医、老人买药、居家送菜……一个接一个难题突然抛向了社区。

双新街道7位社区书记都是女将,平均年龄33岁,有的放下嗷嗷待哺的孩子,带着铺盖卷住进了居委会;有的身怀六甲依然忙前跑后;有的得了慢性阑尾炎,忍着痛、带着药坚持顶着……她们每天带领党员干部走门串户摸民情、听民意、解难题,成为疫情期间流动在街道社区的一道最温暖亮丽的风景线。

“没有什么比社区群众的勠力同心,给予我们的支持更有力量。”万盈家园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欣鸿深情地说。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就是这样一支铁打的“娘子军”,赢得了百姓的交口称赞和信任。

汇聚力量──

“闭着眼睛,我都能摸到双新的每一条街,因为文明实践的点位都在我心里。”

涓涓细流,汇成大江大河。

从街道党员到退休干部,从教师到文艺工作者,从草根作家到律师……双新街里的“能人”纷纷加入志愿服务大军,学习宣传、文化健身、互帮互助、文明风尚……16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团队,700多名志愿者活跃在街道社区,汇聚成磅礴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共建共享力量。

一本沉甸甸的《边疆红作品集》,在双新街几乎家喻户晓,作者是“金牌宣讲团”的高产作家。搬到双新街道之前,边疆红用10年创作了近200首作品;来到双新街3年,老人就写了100篇。

边阿姨的许多作品,被“金牌宣讲团”排成节目,在社区里演,在“美丽双新”微信公众号上播出,成为居民们了解时事、掌握党的政策的一个便捷途径。

“金牌宣讲团”骨干王胜利是一名有着43年教龄的老党员。如今,他依然抱着孙子的高中课本学习历史,温故知新。“我年龄大了,但是思想不能退化,还要与时俱进,不断自我革命。身居双新,心系双新。看到双新的变化,我由衷地高兴,每天都有收获。”

“金牌宣讲团”用“百姓嘴”、“百姓话”,举办了160余场宣讲,用“讲故事”“诗歌朗诵”“天津快板”“三句半”“数来宝”等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双新街道,志愿服务并非临时起意,而是常态化的居民自治行为。“远亲不如近邻,遇到问题,在社区里就能找到解决办法。”

业主许先生被房屋漏水的问题困扰许久,与开发商多次交涉无果。“一家人调解团”和社区共同组织了一场业主与开发商的调解会议。作为调解团主力,退休律师李玉枝根据业主需求,建议让开发商进行淋水实验,确定漏水原因、查找责任主体。最终,矛盾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李玉枝基本上每天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上班,“别人还以为我在这拿工资呢,其实我就是觉得社区干部真心为居民服务,都很辛苦,我退休没啥事就来帮帮忙。”

新时代文明实践,让双新街道趟出了一条政治、德治、法治、智治、自治多元共治的创新之路。

周末的晚上,居民们早早来到“融艺学院”,40人的教室里座无虚席,连过道都坐满了人,原来今天有“家门口的博物馆”公益讲座。来讲课和听课的人很不一般,他们都是社区志愿者。

这个“融艺学院”是老百姓家门口的艺术大学,这所“大学”门槛可不低,花多少钱也进不来,只有优秀志愿者通过兑换积分才能获得入学资格。

“融艺学院”吸引了来自南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名校的名师志愿者,开设了国画、书法、声乐、朗诵、舞蹈等课程,同时还提供简单易学、低门槛的“手工工坊”教学,给社区志愿者提供免费的文化盛宴,第一批学员就达到了150人。

“以志愿服务兑换艺术教育服务,让爱心循环、善行激励。”融艺学院主理人陈晨说。

穆怀萍和爱人同时获准进入了“融艺学院”声乐班学习。做志愿服务,他们收获信任和快乐;上“融艺学院”,学习新知、点亮生活。“女儿在国外生活,希望我们去找她。但是现在的日子有滋有味,我们真的舍不下这块热土。”

前不久,一幅手绘地图刷红了双新街。作者是昆香苑社区居民孙程程。“我是带着情怀创作的。我住在这里,闭着眼都能摸到每一条街,熟悉街上都有什么,我用彩笔绘到地图里。哪里是地铁出口,哪些是孩子们的‘快乐营地’,文明实践所、站、亭、角,每一个点位都在我心里。”

如今,双新街道的每一位居民心中都有一幅美丽家园的手绘地图。因为,这里是他们引以为傲的新家园、新生活。

扣准需求──

“我爸说,住在这,他能活到100岁!”

“紧扣人民群众生活需求,满足百姓需要。”始终是双新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价值坐标和行动宗旨。

“新景家园社区北园广场没有路灯,老人孩子摸黑外出很是危险……”由居民志愿者组成的“金点子议事团”正在向街道反映问题,街道干部认真地记了下来,不到一周的时间,路灯装上了,回家的路照亮了,通往居民心里的路也亮堂了。

“街道这么给力,我以后要继续做好志愿服务。北园广场的卫生以后我承包了!”群众有呼,街道有应,心里美的王大爷又多了一份“工作”。

对特困群体,双新街道探索了“访、敲、望、应、畅、疏”六字工作法,也就是“入户勤探访、敲门报平安、望灯看电表、微信有呼应、热线保畅通、心理常疏导”。街里还在29户特殊关爱家庭的电表上安装了智能断路器,这些“小心思”在关键时刻可发挥了大威力。

前些日子,86岁的刘文章老人独自在家,由于操作不当,家中炉灶起烟,智能断路器马上报警,万盈家园社区网格员很快收到短信提醒,迅速赶到老人家中,及时处理了突发状况。

老人的女儿感慨万分,“街道是我们的坚强后盾,只要有困难他们都能解决,我爸说,住在这,他能活到100岁!”

半年来,多位突发疾病的老人因“六字工作法”化险为夷,100余件社区问题得到了解决。

停车难、违章鸽舍治理难、电动车充电难、健身活动场地少。面对居民心中的这些“烦心事”,街道拿起了文明实践的指挥棒,开启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

召开物业联席会,督促建立车辆管理办法,协调津南交警双港大队,在小区进出口两侧增设1400个停车位、190个石墩路障,缓解了停车难问题。

社区宣讲以情动之,物业服务以理晓之,派出所治理依法行之,三方联动拆除鸽舍18处,清理鸽子1000余只,业主接受,居民满意。

街道每周召集多部门协调会,联调联动,矛盾共同化解。规划建设的体育公园加快了工期,提前开放;街道主干道添置了7处29台便民充电站,小区内建设了电动车智能充电桩,解决了居民“无处充电”的诉求。

双城翠屏新家园,引得离燕归巢来。

“金点子议事团”的志愿者韩鹏飞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昆香苑社区全部是商品房,有些居民在市里有房子,前两年不愿意来双新住。但随着这里环境和服务越来越好,许多居民选择从市里搬回双新。”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双新街的党员干部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路子,实现了给每一位居民“新家园、新生活”的承诺。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200003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