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拿到9.4分高评分的纪录片 《蓝色防线》让你看到真实的中国维和军人

稿源:津滨网   编辑:严玉霞   2020-09-15 17:23

津滨网讯(记者 王淞)还记得去年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首次亮相的中国维和部队吗?这群头戴蓝色贝雷帽、身着战斗迷彩服的军人,第一次让人们领略到了他们的飒爽英姿。而在这道靓丽风景的背后,他们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中国维和部队官兵在海外执行任务的真实情况又到底是什么样呢?

作为中国首部聚焦维和部队海外战地纪实的影片,即将于本周五上映的《蓝色防线》将首次为人们揭开神秘的面纱。昨天下午,该片在我市万达河东店举行媒体场点映,影片用一种不同于《战狼2》《红海行动》的独特视角,展现了中国维和部队真实、感人的故事。

真实是最大的感染力

虽然只是一部纪录电影,但《蓝色防线》完全称得上未映先红。这部由国防部维和事务中心协助拍摄的影片,历经五年(2015-2019)跟踪拍摄,横跨中国和非洲大陆,真实展现了我国第一支成建制维和步兵营,在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期间,于纷飞战火中保护当地难民营安全的故事。早在定档之时,就有包括杨幂、迪丽热巴、高伟光在内的多位明星实名打call,向观众安利该片。

而经过过去几天全国30城点映,《蓝色防线》更是声名鹊起,成为各大自媒体平台网友热议的焦点,在淘票票其更是拿到了9.4分的优异评价。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观众给出如此高的好评呢?看过影片,很多人都将其归结为“真实”。在豆瓣上,就有网友表示,“相较于以往虚构的战争故事片,《蓝色防线》的真实性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而在此前的高校路演中,也有学生观众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战地纪实电影给观众带来的震撼远远超过普通的战争故事片,这种真实的观影体验十分难得,也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军人们的牺牲奉献,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

片中有一段情节,展现了两位战士——22岁的李磊和33岁的杨树鹏(音)不幸牺牲,指导员在给他们亲人打电话的过程中,数度哽咽不知如何开口。想象中,一个并不算复杂的段落,却成了全片的泪点,让无数观众潸然泪下。这种纪录片视角下的真实代入感,显然让观众产生了更多感同身受的体验,也更好地理解了那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背后的感动。

关于《蓝色防线》的真实,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在此前接受采访时,导演曾经透露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内幕——影片的全部素材都是由维和部队战士借助自己的DV或手机拍摄而成,所以在制作过程中主创团队可以利用的资源十分有限。但有得必有失,恰恰是有限的资源背后,让观众看到了维和部队官兵真实的一面,呈现了一个无特效、无滤镜的真实战场。他们口中那并不标准的普通话和英语,他们吃饭时被鸡蛋噎着的瞬间,他们因战友牺牲出离愤怒却又必须遵守原则忍住悲伤的痛苦一幕……太多的真实瞬间组合在一起,给观众带来了从未感受过的浸入式体验。

有别于新闻报道和故事片的疏离感,这种Vlog的拍摄形式为中国大银幕和国内观众带来了极强的新鲜感和融入度。

全景视角下的理智叙事

2020年,是中国军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第三十个年头。在过去的这三十年间,或许很多观众对这支部队并没有太深的了解。正如豆瓣某网友所言,拔草、种菜、抵抗酷暑和恶劣条件,似乎成了不少人印象中的所有。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片中,当炮弹炸向维和部队官兵的营地,当出现了流血、牺牲,当他们不得不忍住悲痛向战友的遗体告别、与战友的家属报丧,随着剧情的推进,很多观众渐渐感同身受,了解到了维和战场与想象中的不同,也体会到了官兵口中那份关于个人信仰、国家荣誉的伟大。虽然他们保护的对象与我们相隔万里,甚至不属于同一国度,但令人油然而生的,却是发自内心的大国担当、大国责任和大国风范。

而另一个与我们以往熟悉的同类作品有所区别的,则是《蓝色防线》相对更为客观的叙事手法。整部影片,导演尽力为观众呈现了维和部队官兵的全景视角,并没有加入过多主观意味和煽情式的旁白、字幕,而是用涓涓细流般的故事和情节,逐渐将观众拉入官兵身边,传递出他们发自内心的磅礴力量。

可以说,在中国军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三十周年之际,《蓝色防线》的上映恰逢其时,其意义不仅仅局限在电影层面,更是提供了一次全民爱国主义教育契机。

影片不仅首次以战地纪实和官兵讲述的形式,真实生动地展现了“蓝盔勇士”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彰显了中国用行动与实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充分激发了大众的民族自豪感和汹涌澎湃的爱国情怀。

而随着最近几天的全国点映,很多业内人士更是将该片视为国庆档前夕一部令人无法忽视的黑马之作。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