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自贸区】天津自贸区打造改革开放高地

稿源:津滨网   编辑:刘阳   2020-09-03 15:19

1599111083053078864.jpg

云座谈现场

津滨网讯(记者 陈西艳 张广艳 报道 陈西艳 摄影)9月2日,“行走自贸区“网络主题活动天津自贸试验区场所云座谈正式上线,此次座谈于9月1日在滨海新区融媒体中心举行。记者从云座谈上了解到,自挂牌以来至2020年6月底,天津自贸试验区累计新登记市场主体6.9万户,注册资本2.33万亿元,是设立前历年登记市场主体的近3倍。今年上半年利用外资12.56亿美元,同比增长32.4%;境外投资中方新增投资额6.01亿美元,增长1.9倍。因开放而生、因开放而兴,天津自贸区自挂牌成立以来,制度创新经验持续向全市、全国复制推广,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创新经验全国复制推广

经过近一年的对接测试,今年5月,天保控股所属天保商业保理公司顺利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征信验收流程,接入人行征信中心数据库系统,成为天津地区首家经批准接入人行征信系统的国有全资保理公司。该公司接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后,可借助大数据实现对企业客户征信情况实时查询,增强风控“抓手”,精准对接需求客户,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助力天津市和区域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战双赢”。

据中国(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唐中赋介绍,“保理公司接入央行企业征信系统”是今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中,向全国复制推广37项改革试点经验之一,包括其在内,天津自贸试验区10项“天津经验”成功入选,集中体现了天津特色产业集聚发展、贸易通关优化创新的工作成效。而自挂牌以来,天津自贸试验区累计实施428项制度创新措施,向国家上报244项试点成果和创新实践案例,向全国复制推广37项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向全市和相关区域复制推广230项经验案例,发布65个金融创新案例。2020年,10项成果入选国务院第六批全国复制推广试点经验,在为国家试制度、为区域谋发展中探索新路径,有力地发挥了国家制度创新“试验田”作用。

锚定“自由贸易港”方向 持续引育新动能

日前,国海海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N596自升式钻井平台在北京举行“云交付”仪式。国海公司、中远海运集团合力将平台租赁交付至阿联酋的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这是两家企业在东疆保税港区完成的首个海外客户租赁项目。该平台的交付,是“东疆模式”在海工领域的又一次成功实践,也为此后海工平台的国际租赁提供了借鉴和范本。

1599111185381081637.jpg

云座谈现场

融资租赁无疑是天津自贸试验区的“拳头产品”。据中国(天津)自贸试验区天津港东疆片区(以下简称“东疆片区”)工作局局长刘庆良介绍,截至今年7月底,东疆注册租赁公司3486家,累计注册资本金达4553.1亿元人民币,完成了1627架飞机,131台飞机发动机,201艘国际船舶,33座海工结构物租赁,飞机、船舶、海工设备租赁资产累计约967.47亿美元。其中在飞机租赁方面已形成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飞机租赁聚集地,成为天津、滨海新区的靓丽名片。

当前天津市正加快构建3+4产业体系,引育发展新动能,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升级版。天津自贸试验区也大力引育新动能,持续发展特色产业。

据刘庆良介绍,东疆片区将结合区域特点和优势,促进平台经济快速发展,着力培育智能科技企业,如服务类互联网平台成聚集态势,运满满、货拉拉等国内龙头网络货运企业集中落户。互联网造车行业中率先实现量产的小鹏汽车设立公司布局网约车领域。卡思优派、共享家等知名人力资源平台公司在东疆开展灵活用工平台业务。腾讯音乐、51社保、小猪短租等一批大型平台经济项目落地。近期东疆还瞄准智能网联车领域,启动建设智能集卡示范应用场景,将成为天津市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为智能集装箱卡车提供的开放测试道路和示范应用场景。还将推动医疗健康业务创新,推动“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积极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今年,东疆保税港区还获批升级为综合保税区,长期来看,我们将瞄准香港、新加坡等国际知名自贸港经验做法,对标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深入推进东疆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和口岸功能完善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刘庆良介绍,具体而言,东疆将围绕加工制造、研发设计、物流分拨、销售服务、检测维修五大中心,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和世界一流港口的重要载体,打造最具影响力和特色的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

位于天津自贸试验区天津机场片区的天津海特飞机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海特”)凭借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不断增强航空维修国际业务竞争能力,企业发展由此走上“快车道”。目前,已有12架境外飞机通过航空保税维修的政策抵达天津海特并完成维修改装等业务。

“企业在商务、海关等部门支持下,成功通过海关AEO企业资质认证,并获批在天津自贸试验区开展境内外航空保税维修和再制造业务的政策。相关政策的实施,既节省客户调机费用与调机时间,又助力企业开展国际业务。”天津海特总经理陈健聪表示。

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是天津自贸试验区的特色产业之一,截至目前,机场片区已有8家企业获批开展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据中国(天津)自贸试验区天津机场片区工作局局长何江介绍,当前,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已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拓展至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并进而扩大到天津滨海新区全域。7月31日,注册在天津港保税区临港的合力(天津)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了天津商务部门的现场核验,很快将成为我国第二家依照保税维修再制造四种模式,在自贸区外开展海油工程装备保税维修再制造试点业务的企业。

天津自贸试验区中心商务片区重点发展以金融创新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是天津金融改革创新的集聚区。天津市设立的第一个国际金融组织功能中心——亚投行数据综合业务基地也将于今年秋天正式投用。

目前,该片区已形成商业保理特色产业名片,全国一半以上具有央企背景的保理企业落户在中心商务片区,区内保理企业整体开业率是全国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在业务创新方面,形成了一大批全国复制推广特色经验案例,实现了全国首批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推出了全国首个保理线上“N+N+N”债权确认融资新模式等。据中国(天津)自贸试验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工作局局长张瑞华介绍,下一步,该片区将围绕供应链金融板块,尤其是商业保理持续发力,进一步深挖市场需求,挖掘创新点,为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大的便利与支持。

2019年年底,天津成为全国继上海、海南之后第三个上线"FT账户"体系的地区,进一步扩大天津自贸区金融市场开放、促进金融政策改革。张瑞华介绍道,该片区将深入挖掘FT账户与跨境双向资金池的功能集成,进一步提高企业资金跨境流动的便利化水平,为企业完成跨境资金调拨、开展海外融资、实施对外投资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并节省相关的时间与财务成本。在要素市场的发展上,中心商务片区正在加速推进“天津油气交易中心”项目,计划依托片区所在的天津经开区南港工业区的油气资源与物流优势条件,以中石化、北燃1500万吨/年的LNG周转储备和中石化、中石油超过1100万立方米的原油储备库区为基础,发挥油气资源的金融属性,逐步打造中国北方油气期现货贸易的集中交易平台。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