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故事四:滨海桑田之变之黄河北徙

稿源:津滨网   编辑:王景磊   2019-07-09 13:24

古代能在天津滨海地区造成大片陆地的首推远道而来的黄河。黄河在《诗经》中便有“俟河之清,人寿几何”的诗句,《汉书》更有“一石水而六斗泥”的记录,表明其携带巨量泥沙的历史悠久。黄河泥沙对贝壳堤生成还有制约作用,当黄河到此入海,巨量泥沙使海岸线迅速向大海推进时,由于影响到介壳动物的生长繁殖,因而终止贝壳堤发育;当黄河离此他去时,贝壳堤的生长环境恢复,便又会生长出新的贝壳堤。

根据专家研究,在天津滨海地区四道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黄河主要有3次北徙到天津附近入海。第一次在商周时期,即传说中的“禹河”,到公元前602年迁离。北起天津、宁河之间的狭长洼地,南迄北大港的地块,就是黄河这次北徙冲积生成的。第二次是公元前109年至公元11年,入海地点在今黄骅韩村镇北的郛堤城。武帝台以东至海边,北到岐口,南至盐山之间的地块,就是黄河这次北徙时成陆的。第三次是公元1048年至1194年,黄河夺海河由泥沽口入海。塘沽到军粮城之间的平原伴随黄河北徙冲积生成。

黄河第三次北徙自北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商胡埽决口起,也有3次泛滥性北流,行水62年,所经地区虽各有不同,但最后均流入天津,经南运河(御河)汇海河干流于军粮城与泥沽间的海口入海,“浊水所经,即为平陆”。60多年倾注入海的巨量泥沙,在入海口淤积成三角形块状陆地,以平均3年1公里的速度向东延伸。到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陆地已从军粮城海口向东推进了20余公里,基本形成了现塘沽地区陆地的轮廓,海河入海口也从军粮城推移至塘沽一带。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