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领导出席新闻发布会并答记者问:珍惜用好国家赋予的宝贵政策 全力打造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

稿源:津滨网   编辑:高志翔   2024-09-29 23:46

津滨网讯(记者 王建喜 杨静如)9月29日,区委常委、副区长罗平出席天津市支持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主题发布会,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关于滨海新区作为具体落实主体,将如何推动《若干政策措施》落地实施,罗平说,这次国务院出台的政策措施,既是滨海新区加快实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战略支点”这个新定位的重要抓手,又是滨海新区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重大机遇。下一步,滨海新区将结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珍惜用好国家赋予的宝贵政策,确保每一项都落实见效。主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高站位推动落实,进一步细化政策颗粒度。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对文件逐条研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关怀,充分理解政策措施的深刻内涵及重要意义,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大局观念,在全面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新区层面的372项行动计划,力争在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和京津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更大成效。

二是坚持高起步狠抓落实,进一步提升政策执行度。滨海新区建设开发过程中,形成了创业创新、包容实干的“滨城”精神。我们将坚持和发扬这些宝贵经验,切实把政策含金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为此,我们建立了组织、对接、评估、调整、督考5大机制,形成国家部委、市、区三级细化举措,明确年度重点任务,力求目标量化、措施细化、项目实化。

三是坚持高效能合力落实,进一步扩大政策知晓度。这次政策措施的70项具体举措,每一项都是干货和红利,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加快发展的激励鞭策。在政策的落实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增强工作紧迫感,抢抓时间窗口,在最短时间内把政策落到实处,让企业和群众见到效果;另一方面打通“最后一公里”,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措施解读,广泛凝聚起各方面落实国家政策的强大合力。

下一步,滨海新区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政策落实,以苦干实干、“二次创业”的作风扬帆起航,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铆足干劲、善作善成。

关于《若干政策措施》印发实施2个月,政策赋能后的滨海新区,取得了哪些工作进展,罗平说,政策措施印发以来,在中央区域办和国家各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市区两级工作专班全力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见效,目前36项重点任务取得阶段性进展。

一是服务重大国家战略取得新成效。我们用足用好加强与北京产业体系融合的政策措施,持续完善市场化引进首都资源要素机制,7月份以来中央企事业单位在新区新设机构30家,特别是国家管网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分公司等二级总部集中落户,标志着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二是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实现新突破。我们用足用好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赋予更大自主权的政策措施,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获批,明确6个方面29项具体任务,将为我国加快绿色转型发展探索路径;租赁业高质量发展3项政策落地,8月份融资租赁总资产较上月增长526亿元;中石油燃料油公司落户,预计每年保税油加注量将逐步增至200万吨。

三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开创新局面。我们用足用好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措施,着力推动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加快成长,诺和诺德落地我国首例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新能源产业领域专利预审服务资格获批,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注册成立,1—8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7%。

四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迈出新步伐。我们用足用好金融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1—8月份为1200家企业发放科技创新券,通过创新积分贷为150家企业融资授信超9亿元,总规模2.3亿元的海泰科勒基金注册设立;积极探索利用创新金融工具盘活存量资产,拓宽社会投资渠道,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五是“四宜”美丽“滨城”建设呈现新气象。我们用足用好完善城市服务功能的政策措施,一手抓承载能力提升,积极引入京津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另一手抓营商环境提升,发布优化营商环境7.0版方案,推出“6大行动+3张清单”,实施196项改革举措,有效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在政策引导下,7月份以来全区新增企业5621户、常住人口2.7万人,引进各类人才6800人。

下一步,滨海新区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干字当头、实字托底,尽快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企业效益和现实生产力,以实绩实效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的信任和重托。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