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天津日报 编辑:严玉霞 2023-06-15 10:10
城市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昨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天津市“十项行动”见行见效主题系列第八场新闻发布会,即“十项行动·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我市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方案有关情况。
从发布会上获悉,《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编制过程中,我市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势、立足中心城区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演进规律、立足中心城区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和产业特色优势,统筹现代化大都市的功能支撑、统筹京津双城和津滨双城实现差异化发展、统筹全市空间规划和功能布局,研究提出推动中心城区更新提升的务实举措。
《行动方案》包括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3部分内容,明确4方面11项工作任务,突出把握服务大局、统筹谋划、紧凑集约、以人为本四个原则。同时,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下“绣花”功夫抓好城市精细化管理,推动城市治理模式创新、治理方式重塑、治理体系重构,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中心城区规划、建设、治理,努力走出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
按照“边谋划、边推动、边落实”工作思路,我市在编制方案同时,加快推动任务落实,相关工作已取得积极进展。
在高水平功能区建设方面,天开高教科创园已正式开园,创造了盘活存量资产的“天津速度”,受到社会各界、创新创业人士的广泛好评。截至目前,入园优质科创项目76个,储备项目140余项,引聚科技服务和金融服务机构139家;津南、西青“两翼”拓展区同步入驻科创企业100余家,创新磁场效应和启航热度初步显现。天津金融街规划建设方案基本编制完成,未来将围绕科创金融、数字金融、航运金融等重点产业,引聚数字金融机构和航运金融服务主体,更好发挥金融资源集聚效应,促进技术和资本两大因素“强强联合”。大力发展楼宇经济,集中打造一批专业化、特色化标志楼宇。
在盘活存量资源资产方面,河东区天津第一机床总厂城市更新项目已正式启动,未来将导入央企区域总部、装备研发及上下游产业、研发成果转化中心。和平印象城已正式开业,仅一周时间客流超过40万人次,销售收入超过1400万元,首店占比在60%以上,有效激发了金街和平路商圈活力,带动和平路客流提升50%。河北区天美艺术街区计划本月底开工,将依托天津美院历史、教育资源优势,开展天津美院周边区域改造,重点实施产业提质,塑造“沉浸式”体验的新兴文商旅融合业态,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在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围绕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大力推进中心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已累计开工11个小区、51.8万平方米。同步实施非成套老旧房屋改造试点,既保留原建筑历史风貌,又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延续了城市历史文脉。地铁4号线北段、7、8、11号线一期工程加快实施,57座车站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结合中心城区城市更新,配套建设的一批中小学即将竣工,投入后将新增义务教育学位4500个。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均衡布局,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扩建二期工程主体封顶,迁址扩建的河西区中医医院开诊运营。老年友好社区建设扎实推进,一批社区无障碍设施和适老化设施改造完成。
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是我市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举措。我市将紧密结合主题教育,推动中心城区在优化功能布局、提升产业能级、提高生活品质、提升治理水平上铸长板、补短板、固底板、强弱项,把中心城区打造成为宜居、韧性、创新、智慧、绿色、人文城市的样板和标杆。
市发展改革委:做优做强中心城区产业实力
昨日,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天津市“十项行动”见行见效主题系列第八场新闻发布会上,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魏广勇介绍了《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
《行动方案》围绕做优做强中心城区产业实力,创新能级和辐射带动、生态宜居、公共服务、安全保障等功能,从“四个增强,四个全面提升”的维度,提出了中心城区更新提升的具体举措。
增强城市经济实力,全面提升城市产业品质。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以红桥区京津冀同城商务区、河西区新八大里数字经济聚集区、河东区金贸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推动承接载体错位发展,增强中心城区产业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科学谋划中心城区产业业态和空间布局,高标准建设天开高教科创园核心区、金融街等功能区,探索建设中央创新区。做强楼宇经济,实施“亿元楼宇”梯度培育计划,推动中国人寿金融中心(天津)、泰达大厦、天星河畔广场等商务楼宇“腾笼换鸟”。
增强城市软实力,全面提升城市人文品质。强化中心城区空间秩序管控和风貌塑造,编制“津城”总体城市设计及海河两岸提升更新规划。加快产业空间释放,梯次推进河东区第一机床总厂、南开区西营门等工业片区改造提升。丰富消费业态、优化业态布局,加快建设一批高端商贸综合体,打造一批地标性核心商圈。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高地,在中心城区塑造一批具有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天津城市文化标识,打造意风区·东西里等一批艺术与时尚融合的文化地标。盘活用好小洋楼资源,重点推进和平区五大道、泰安道解放北路、中心花园和河北区意式风情区四个片区活化利用。大力推进商旅文融合发展,以海河串联中心城区特色建筑、商业综合体、高端酒店等商旅文娱资源,打响海河亲水消费名片。
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大力实施城市有机更新,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补齐中心城区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城市交通、停车、充电等设施,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优化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配置,不断扩大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和覆盖面,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打造“津牌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托育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让城市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
增强城市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品质。提升数字治理水平,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城市大脑”,拓展中心城区智慧应用场景。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完善消防等安全布局,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优化城市治理方式,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打造精细化管理样本,不断提高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市规划资源局:塑造现代化大都市风貌
昨日,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天津市“十项行动”见行见效主题系列第八场新闻发布会上,市规划资源局一级巡视员霍兵介绍了我市坚持规划先行,塑造现代化大都市风貌的有关情况。
霍兵介绍,多年来,我市坚持规划先行,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延续天津历史文脉,突出“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多元并蓄”的文化底蕴,以中心城区规划建设为重点,逐步形成了“大气、文雅、精致、有品位”的城市风格。
我市将发挥规划引领,塑造津城整体风貌。编制“津城”总体城市设计,以“津城”核心区(环内部分)为重点,划分历史文化区、滨水特色区、公共中心区等五类重点风貌管控区,通过城市设计合理确定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并对各类风貌管控区内城市风貌进行引导,在片区内形成整体风貌协调、风貌特色突出的形象特征,彰显“大气、文雅、精致、有品位”的城市风格。
突出重点区域,加强天际线管控。重点对中心城区的历史文化街区,重点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等公共开敞空间周边,重要河道两岸等开敞空间开展天际线管控。通过城市设计和规划策划,分析建筑空间尺度,塑造高低有序、疏密有致的城市形态,体现地域特征和时代风貌。注重历史肌理及风貌的传承,从立体空间和整体平面上统筹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遵循梯度原则,前低后高,渐次升高,在重点区域打造统一协调、错落有致的整体空间形态。
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城市空间体验。规划管理中,加强人视角的城市空间分析,注重人在城市中生产生活感受和体验。挖掘和拓展人的步行活动和绿化空间,提升小区域的空间品质和活力。结合海河两岸提升更新规划的编制,完善津湾广场等海河重要节点的跨河步行桥规划,促进海河两岸互动,联动历史文化街区功能活化,增强城市活力。
以项目为抓手,提升城市风貌和宜居水平。总结已有城市更新项目经验,加快推动河北区金钟街、和平区金耀广场、河东区第一机床总厂、河西区柳林南、南开区西营门等城市更新项目建设,配合谋划新一批城市更新项目,以项目为抓手,兼顾历史风貌保护和城市文化底蕴的传承,改换城市容颜,提升城市风貌。在项目规划策划中,改善老旧住房居住条件,采用“绣花”“织补”的微更新方式,充分利用插花地、空闲地,按需补充老旧社区停车、医疗、体育、便民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短板,让城市更宜居,群众生活更便利。(记者 胡萌伟)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实施城市更新 建设宜居环境
昨日,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天津市“十项行动”见行见效主题系列第八场新闻发布会上,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二级巡视员侯学钢介绍了我市推进中心城区城市更新的有关情况。
侯学钢介绍,自2020年以来,我市连续三年在全市开展城市体检,通过市、区、街(镇)三级城市体检,系统梳理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的短板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我市将围绕中心城区更新提升需要,继续做好城市体检,以查找“城市病”为导向,围绕设施承载能力、人居环境改善、城市功能提升等方面优化体检指标,做好体检评估,完善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的衔接机制,确保体检发现的各类问题及时解决,服务中心城区更新提升。
以项目为抓手,服务中心城区更新提升实施。2021年以来,我市大力推动城市更新工作,以优质城市更新项目谋划、实施为抓手,挖掘存量资源,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目前,全市审定城市更新项目达到16个,总投资1473亿元,已开工项目11个,今年以来完成投资46.1亿元,有效支撑了我市高质量发展。我市将以项目为抓手,做好商务楼宇、闲置老旧厂房、小洋楼等闲置低效资源利用类更新,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提升质量。做好天开高教科创园、金融街等功能区周边配套类更新项目,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做好老旧小区、老旧房屋、基础设施补短板民生类更新项目,建设宜居环境。
坚持改革创新,探索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路径。多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城市提升完善发展路径,在和平区山益里、河东区棉三创意街区、河北区金钟河等区域,分别就风貌建筑活化利用、工业遗存赋能提升、完整社区建设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下一步将围绕中心城区更新提升需要、企业发展需要、民生改善需要,加快制度建设,从房地产调控、基础设施建设、社区物业管理、绿色低碳发展等关键环节,制定一揽子支持措施,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
侯学钢表示,实施城市有机更新,是新发展阶段下城市“新陈代谢”、建设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推动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和短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也是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路径。今年,将持续做好项目谋划实施,以大项目、好项目为抓手,推动我市城市更新工作再上新水平。
河西区:打造经济强区品质之城
在昨天的发布会上,河西区区长胡学明介绍,河西区加快建设经济强区、打造品质之城,力争实现到2027年经济发展质效、城市功能品质、民生保障成色、城市治理水平明显增强,生产总值达到1300亿元以上,市场主体达到9.5万户,留区税收超千万元楼宇达到53座。
河西区聚焦“产业兴”,增强经济实力,围绕金融、设计、航运、数字经济等“五大五小”十个产业,动态完善产业图谱,今年要完成国内招商引资137亿元的目标,推动优势产业做强、新兴产业做大、传统产业做优。将加快推进友谊路金融街、中央商务区小白楼片区、陈塘科技商务区、新八大里数字经济主题园区等重点产业聚集区建设,盘活存量资源,打造天津数字出版产业园、哪吒·设计小镇及金融特色楼宇。
聚焦“城市美”,河西区将大力开展城市园林绿化提升行动。在全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0%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再打造17个“口袋公园”。加快打造文化中心标志区等七大商圈,创新办好“活力河西·都市消费嘉年华”等活动。
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河西区聚焦“保障好”,今年将继续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新增3480个学位;创建天塔街社区医院;选址改建桃园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打造2个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示范点。推动红旗新里、天津设计之都核心区柳林街区、先达片区等城市更新项目加快进度。今年还将完成红升里、佛山里等18个小区、57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改造16公里供热管网和17公里燃气管网,提升群众生活宜居度。
胡学明介绍,河西区还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优化智慧养老平台、阳光食品工程等更多应用场景,在全区1441个“全科网格”基础上,延伸建立“微网格”,实现治理水平“效能高”。
在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方面,河西区围绕打造总部经济聚集区、设计之都先行区、科技创新承载地、产城融合发展区四大目标,加快引进总部型企业,推动陈塘科技商务区加快发展,既有中交京津冀区域总部等总部型企业,也有中水北方等设计型企业,还有天津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等科技创新转化平台,企事业单位总数达到6223家。天津数字出版产业园已同多家文化、传媒、科创类企业达成入驻意向,将于近期开园运营。哪吒·设计小镇目前意向入驻企业超百家,计划10月投入运营。(记者 张清 廖晨霞 胡萌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