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七彩盐田!京津冀地区首家盐业风情游览区建成纳客

稿源:津滨网   编辑:邵华   2020-09-26 18:52

津滨网讯(记者 刘芸 报道 何沛霖 摄影)“太神奇了,我们第一次看到海水是怎么变成盐的,我觉得这个盐白白的,像棉花糖一样。”9月26日,第一次来到汉沽盐场参观的北京小朋友李思雨说。日前,京津冀地区首家盐业风情游览区建成纳客,成为国庆期间,人们出游的好去处。

1601108540722033721.jpg

千余年历史积淀了深厚盐文化

伴随着咸咸的海风,晶莹剔透的海盐映入眼帘。盐业风情游览区位于天津长芦汉沽盐场。汉沽盐场总面积139平方公里。游客可领略浩如烟海的万顷盐池,欣赏巍峨如山的集盐坨。天津长芦汉沽盐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焕岭介绍,每个人每天都在吃盐,但是盐是怎么来的,很多人不知道。希望通过旅游,扩大汉沽盐场的知名度,传递盐渔文化。汉沽盐业始于后唐,衔于辽,盛于金,已有千余年历史。古时刮土淋卤,铁锅煎盐、木板刮盐,清初日晒制盐,后出现加工盐产品,生产工艺不断进步,积淀了深厚的盐文化。当今,现代化采盐、扒盐、输盐、洗盐和双臂机械堆盐等工艺流程已成为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基地。

1601108555267092755.jpg

全国最大的海盐单池结晶区

现场,很多游客都是第一次看到制盐的过程。游客们兴奋地爬上观景台远眺拍摄。高6米的观景台是利用日晒海盐堆成,专门为游客提供登盐山体验。盐在古代被称为“国之大宝”,也是古代重要财政收入, “登盐山、踩盐坨”象征着财富、祈福。观景台上可以看到结晶池、汉沽盐场古滩。其中最醒目的就是七彩盐田,这里是全国最大的海盐单池结晶区,占地3.2平方公里,有结晶池195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汉沽盐场实施了大规模滩田改造,将分散的卤水集中到水池进行结晶。由于卤水中含有 “嗜盐菌”,它不仅能够促进产量,同时还能发挥净化卤水的作用,特别是每年夏秋季节的大量繁殖,使结晶池自然呈现红黄棕等不同颜色,五彩缤纷、自然天成,成为长芦盐田独具特色的景观。游客崔淑兰告诉记者,自己从北京来,第一次来到天津。去过青海湖,如今来到这里,觉得这里盐海比青海湖还要壮观。 日晒海盐均使用盐池板自然结盐,阳光照耀下煜煜生辉,犹如“玉板”。很多游客走进盐池,翩翩起舞。随着汉沽盐场机械化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海盐产量超过80万吨,是北方唯一的海盐原生态产地。每年采收季节,数十万吨海盐堆满坨地,蔚为壮观,远远望去犹如皑皑的雪山。

1601108570601016265.jpg

走文工旅一体化的道路

李焕岭说,盐业风情游走文工旅一体化的道路。在工业基础上,把它附加文化资源和旅游业放在一起。将生产场景景观化,原有生产功能不变,该制卤还制卤,该结晶还结晶。但是从旅游者角度来看,海盐的生产过程就是一个景观。生产设备景点化,生产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个双臂堆合机,在生产中,作为堆盐的用途。但是从旅游的角度出发,它是一个很好的景点,独特的造型,引来很多游客拍照留念。为了增加盐业风情游览区的文化景观,汉沽盐场还筹建了长芦汉沽盐业展览馆,展馆占地面积200平米,有照片300余幅,包括大量首次对外公布的长芦盐珍贵照片和珍贵的盐业生产实物。游客们不仅能亲眼看到制盐的过程,还可以通过讲解员的讲解,了解了盐业历史和古法制盐工艺。下一步,长芦汉沽盐场将从工业旅游做起,将盐业风情游逐步发展到孩子们的科普,还有大人的研学,逐步发展到老年人的康养,走出工业游加文化游加健康旅游的新思路。

1601108585932007134.jpg


津滨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服务邮箱:jinbinwang2015@163.com 举报电话:252042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2120170004 备案序号:津ICP备2021001896号-1津公网安备 12010702000020号

天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