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秩泰达 生而向新

——写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40周年之际


■ 赵贤钰

“垦荒犁”纪念碑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泰达大街南侧、西临百旗广场处,一座被称为“垦荒犁”的纪念碑格外引人注目:前行的犁头、厚重的犁身和坚实的犁柄,生动诠释了开拓与进取精神。碑身正中镌刻着“开发区大有希望”七个大字,这是1986年8月21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视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时的亲笔题词。它犹如一盏明灯,照亮着泰达建设者们的前行之路,激励着泰达人肩负起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主力军的重任,更成为全国开发区共同的精神瑰宝与不竭的动力源泉。

轻抚“垦荒犁”,它宛如一位时代记录者,细述着这片热土40年的奋斗征程,见证着“开发区大有希望”的伟大预言,目睹着昔日盐碱荒芜之地到国际一流产业新城的神奇蜕变,更深深镌刻着中国改革开放所创造的非凡奇迹……


(一)

敢闯敢创不畏艰。

“要尽快缩短中国工业与世界工业的差距,找出在经济发展中新的体制,让国内外企业能以开发区为跳板、冲向国际……”这是国家建设经济开发区的初衷。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服务于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是其使命之所在。

自1984年12月6日诞生之日起,天津经开区就被赋予“试验田”的角色,往前走的每步路都需要靠锐意改革创新实现。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没有成熟的模式可循,泰达唯一的选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探索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方式搞开发建设。

从在国内首次采用“规划一片、开发一片、收益一片”的滚动开发模式,到提出70年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的融资划片开发;从第一次提出“投资者是帝王,项目是生命线”的口号,到致力于打造“仿真的国际投资环境”、在全国率先出台《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条例》等四项法规、成为依法治区的先行者……

诸多“第一”“率先”的突破,令天津经开区为中国改革开放构建了重要的基底和可复制可推广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来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在时间和空间的双双垂青下,这里也成为海内外有战略眼光的投资者们青睐的梦想舞台。从摩托罗拉到三星、从丰田到长城,天津经开区始终根据自身经济发展形势,在龙头项目的基础上纵向延伸产业链、横向做大产业集群,形成一批世界级、国家级或区域级产业集群,力促天津经开区工业总产值一路攀升,各项经济指标多年保持领先。

如果说泰达在初始设立期,得益于一批肩负改革开放先锋使命的勇士,披荆斩棘,成功摸索出一条前所未有的发展之路,那么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推进,摆在泰达人面前的,就是在国家级开发区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机遇前、在大力推进自贸试验区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驶向深水区,扛起“先行示范”的大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五次视察天津,其中两次深入天津经开区,为区域发展擘画蓝图、指引航向。站在新起点,天津经开区要继续勇当改革创新策源地。

唯“闯”以破,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为企业松绑,为创新除障,泰达拿出更大勇气、更强力度、更多举措,清理市场准入隐性壁垒,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支撑。

唯“创”以立,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新优势。创新驱动引领,泰达全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让第一动力澎湃激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开放、开拓,励精图大业”。经过40年的发展,泰达已成为中国经济规模最大、外向型程度最高、综合投资环境最优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中始终发挥着主力军作用。这里全力打造“4+1”产业体系,已形成汽车及高端装备、化工新材料两个1000亿级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两个500亿级产业集群,以全牌照金融和全业态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服务业产业集群亦蓬勃发展。


(二)

宜居宜业聚新城。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与白天的“泰达速度”相比,夜间的泰达变得柔情又多姿。周大福金融中心上多种颜色的灯光交替演变,令人目不暇接。城市的魅力在映照间释放,科技、活力、时尚与现代化并行。

海河两岸,流光溢彩。天津茱莉亚学院举办的“市民乐享”户外音乐会,让人们陶醉其中。音乐家们为观众带来了海顿、拉威尔的经典作品,由经典中国民歌改编的作品更是把音乐会的气氛推向高潮。现场观众不禁感叹:文化艺术是区域气质的呈现,这正是国际化现代化、开放包容的泰达!

曾有学者感言,开发区是为远渡重洋来到的一种新的文明提供的一个停泊的港湾、一个登陆的码头,是为一种新的文明的种子提供发芽的苗床,为新的文明的幼苗、植株提供生根、定植、壮大的园圃;为新的文明、新的生命的那个“蛋”,提供孵化的舒适、温暖的“窝”,让它能破壳而出、茁壮成长。

产业的发展带来人气,人的聚集形成社会,经开区是奋斗拼搏的工业园区,也是乐业安居的幸福新城。泰达从经开区东区起步,让一片片空白土地上不但拔地而起一座座现代化的工厂,更渐渐“长”出一个个管理理念先进的居民小区,一所所现代化国际范儿的医院、学校,一座座独具特色的超市、商场,一个个美不胜收的绿地公园……

工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为天津经开区带来了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这里安家落户,一座曾经寂寞的“孤岛”蝶变成为一座繁华的理想之城。

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促产,从而实现产业、人口、城市间的良性循环。天津经开区从最初33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跃升成为总规划面积达403平方公里,涵盖“一区十园”产业布局,集产业、创新、教育、医疗、文化等于一体的产业新城,成为美丽“滨城”核心区。目前,泰达常住人口超过30万人,包括来自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人和我国港澳台同胞居住于此,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生活习惯相互交融,形成泰达独特的文化特质。

从“工业园区”发展到“产业新城”,是发展格局与城市定位的全面跃升,泰达要打造的不仅仅是一个高端产业聚集地,更是一座拥有人文情怀的产业新城。这里把产业之特融入城市建设,加快打造宜居宜业之城,营造投资更放心、创业更安心、生活更舒心、发展更顺心的环境,全面增强区域承载力、吸附力和影响力,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在教育、医疗、商业、交通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提升城市功能配套建设水平。

“求新、求实,众志建新城”。如今,泰达均衡协调、一体高效的公共事业服务圈逐渐成形,居民幸福感不断攀升。被美国《时代》周刊列为“世界上100个值得一去之地”的滨海新区图书馆,世界顶级音乐殿堂天津茱莉亚学院,夜幕下梦幻璀璨的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造型独特、宛如建筑艺术品的滨海高铁站等越来越多的“网红打卡地”让人目不暇接,它们见证着泰达日新月异的变化。


(三)

赓续奋进向未来。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南。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改革、开放、创新,是天津经开区之“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泰达要承担起更大的改革开放与创新使命,通过继续有条件地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创新,激发新的发展活力。

在走深走实中阔步向前。改革开放必须走深走实,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天津经开区将围绕“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突出全面创新核心地位、高水平打造开放高地、打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优化内部管理体制”等方面,开启新一轮的全面深化深层次改革征程,积极为国家推进制度型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累经验。

在攻坚克难中冲锋在前。锚定现代化、改革再深化,面对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泰达必须顺应市场需求、企业期待、人民呼声,紧盯营商环境、新型产业用地、金融与全产业链深度协同、数据要素市场、绿色能源供应体系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向“深水区”挺进、往“无人区”开拓,继续突破重重壁垒,在全国改革开放“一盘棋”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

即将进入“不惑之年”的天津经开区,永远向新而生。泰达人将秉持“开放、开拓,励精图大业;求新、求实,众志建新城”的“泰达精神”,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打造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泰达样板”,在推进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发挥主力军作用,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远征中创造新的更大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