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街道把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各方面全过程

创新服务模式 撑起为民“暖心伞”

■ 记者 李婷婷 摄影报道

1029167

维修漏雨墙体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焕然一新的楼体墙面、错落有致的植被景观……走进大港街道,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社区内发生的一系列可喜变化,让居民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今年以来,大港街道34个社区以社会基层治理现代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重点,整合辖区资源、拓宽服务渠道、搭建服务载体、创新服务模式,打造为民服务亮点,撑起为民服务“暖心伞”。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

经济社会发展“提档升级”

近日,记者在大港街道晨晖北里社区看到,几台吊车和维修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据了解,今夏的雨水让社区部分楼房遭遇了墙体漏雨的困扰,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与居住环境。面对这一情况,晨晖北里社区工作人员迅速行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配合物业通过走访入户、深入讨论与协调,最终制定了维修方案。目前,维修改造工作已经展开,将有效解决居民们遇到的这一难题。

一直以来,大港街道把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各方面全过程,以自治凝心聚力、以德治成风化人、以法治保驾护航,凝聚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多元力量,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街道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在经济发展、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实现全面突破,不断助推街域经济社会发展“提档升级”,让民生福祉的发展成果更暖人心,让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持续“升温”。

矛盾纠纷提前化解

平安幸福就在身边

大港街道积极探索创新“党建+”模式,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过程中进一步促进党建与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深度融合,逐步构建党建引领、治理有力、衔接有序、高效便捷的矛盾纠纷化解新格局。

各社区持续探索关口前移,就地化解矛盾的方式方法,网格员常态化开展巡查,深入小区楼栋进行拉网式排查,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在进行排查的同时,网格员及社区工作人员及时化解矛盾,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及时予以上报,逐步形成“民意走访—事件上报—矛盾排查—问题化解”的“闭环式”矛盾纠纷调解模式,全面实现“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矛盾激化前”,切实做到哪里有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就落实到哪里,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完成矛盾调解后,社区工作人员及时采取“回头看”方式,跟踪了解当事人的心理、家庭、社会表现等情况,全面提高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成效,确保每起矛盾纠纷“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点滴服务践于行

社区治理提效能

楼房漏雨、小区道路改造、经营性自建房安全隐患、独居老人生活不便……为解决各这些常见的民生问题,大港街道全力打造“社区+志愿服务”“社区+公益”等多元化服务新模式,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成为居民身边的“跑腿小哥”“法律顾问”“知心大姐(哥)”,耐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各社区不断深化落实“党建+”治理模式,协调多方资源,着力将党建与社区治理相融合,积极吸纳在职党员、社区医生、包联单位等群体,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紧盯困难老党员、残疾人、低保户、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体,组织志愿者进小区、进楼栋开展义诊、政策宣传、特殊群体帮扶、环境卫生整治、消防安全知识普及、反诈知识宣传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力争办好每件为民实事。

责任落实变硬、措施抓手变实、工作方法变优,大港街道34个社区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聚焦基层治理中的痛点、难点、堵点,持续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以服务指数换取辖区企业和群众的幸福指数,用实际行动为“双向奔赴”注入新动力,不断推动各项工作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