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秋

刘峰●梦回家乡

秋收后,母亲做的第一件事,是晒秋。这是故乡自古以来的风俗,一半是为了晾晒农作物以便贮藏,一半是借以表达喜获丰收的心情。因此,母亲的晒秋,往往从入秋开始,一直延续到秋末。

一时间,村中央偌大的打谷场,成了晒秋的集中地,它与黛蓝的屋瓦、乳白的炊烟、深绿的冬青、白净的池塘、瓦蓝的天空,构成了一幅秋日乡村风情画。

趁天晴,母亲在打谷场上铺了芦席,远远望去,宛如一片云。整个秋天,这片云在不停地变幻着色彩。

最有冲击力的晒秋,莫过于晒红辣椒,红彤彤、赤艳艳,仿佛一地静静燃烧的篝火,逼得人两眼发亮。晒到最后,辣椒油亮亮的,仿佛涂了一层油彩。

晒稻谷时,满目黄澄澄、金灿灿。为了让它们充分吸收阳光,母亲打着赤足在上面游走,制造一条条美丽的波浪。

将菜地里的萝卜担回,洗净,切成白玉条状,就可以摊在芦席上晒了。几日过后,萝卜里的水分蒸发,变成了萝卜干,香气更浓烈了。母亲在萝卜干里加盐、茴香、花椒、八角、桂皮、丁香等调料,反复揉搓。待差不多了,塞入坛里,密封起来。

待到秋凉时,启开坛盖,一缕浓香扑鼻而来。低头一瞧,只见萝卜干金黄透亮,宛如一根根软黄金,成了五香萝卜干。取之佐粥,香脆可口,回味无穷。

该晒扁豆了!

蓝天、黛瓦、粉墙、朱窗、紫荚,真好看。晾干的扁豆荚,薄如纸片,轻比刨花,唰啦啦捧起,装入陶罐,用时,用温水泡发,用它烧五花肉,好吃得不得了。

母亲善做扁豆酱。将扁豆煮熟,倒入石臼,咚咚捣成豆泥,掏出,摊在芦席上晾干。淡淡秋光下,洁白的芦席上,仿佛卧了一片薄薄的紫云,真养眼!待豆泥风干了,添加酵母、生姜、精盐、白糖、蒜泥、辣椒,搅拌均匀,装入荷叶坛,封存三五日,即可取食。此酱,咸里带甜、香中含酸。

冬青也不闲着,晒着稻花鱼。此鱼,吃水稻落花长大,外形漂亮,肉质鲜美。将它们收拾干净后,拌入辣子、花椒、黄酒、老姜,腌制几日。趁天晴,将它们串在一起,悬于冬青下,越晒越香,最后晒成半透明的胭脂红。蒸米饭时,将鱼干与米饭一起蒸,鱼饭两香,回味绵长。

每一年回乡,鱼干成了我的最爱。走时,母亲会为我装上一大袋,以解乡愁。

门外长流水,日长如小年。闲暇时分,坐在打谷场看晒秋,能领略秋天的美好,感觉庄稼地里的风景都浓缩到了这里。从打谷场看村里人家,只见金黄的玉米扎成了一座座小金字塔,矗立在蓝天下。再瞧屋檐下,紫红的高粱穗子扎成一束束火把,它们也在那里享受秋阳。来一次深呼吸,空气里到处流淌着晒秋的味道,热烘烘、香暖暖、甜蜜蜜。

慷慨的秋光,也晒在人的身上,令人物我两忘。一年到头,付出总会有回报,倘若不拿出来晒一晒,真怕辜负了眼前的大好秋光!